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隋朝那些事儿(壹)大隋开国卷

隋朝那些事儿(壹)大隋开国卷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中国工人出版社
  • 作者: 冬雪心境
  • 出版日期: 2018-04-01
  • 商品条码: 9787500872139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221
  • 出版年份: 2018
定价:¥36.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大隋帝国是继秦、汉之后的又一个统一大帝国,它终结了西晋以来中国历史三百年的分裂局面,更是大唐王朝盛世到来的前夜。开皇之治天下兴盛,大业之年天下动乱,大隋王朝两代皇帝经历冰火两重天。 本书是《隋朝那些事儿》系列的第一卷,从隋文帝杨坚出生写起,一直到他建立隋朝、实现开皇之治为止。书中有杨坚取代北周的艰难历程,也有平定三方叛乱的惊心动魄,还有改革进取、更改官制等政治举措。让我们一起来看动乱之后的天下大治,体味帝国瞬间崩塌的惊心动魄。冬雪历史,精彩纷呈。 "
作者简介
冬雪心境,本名李珩,天津人。天津市作协会员,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十二频道《法律讲堂》栏目主讲人。主讲《大唐第一宰相长孙无忌》《大唐宰相遇刺案》系列节目。著有《唐朝那些事儿》系列、《帝国的凛冬――银子、辫子和面子》系列、《武媚传》等。
目录
引子 第一章 乱世艰难 第二章 图谋大位 第三章 锐意改革 第四章 征讨边夷 第五章 开皇之治
摘要
    含着金钥匙出生的人
     人生能否成功,起点很重要。
     杨坚如果不是出身豪门,相信他一定不会像后世的朱重八那样翻身,毕竟历史没有赋予他那样的机遇。杨坚生活的时代,正值中国经历秦汉帝国崩塌之后,魏晋南北朝的大分裂时代。
     那个时候中国历史已经处于南北隔江对峙的局面之下,即使在北方,曾经不可一世的魏帝国(史称北魏)也分裂成东魏和西魏,而后东魏被权臣高洋取代,变成了大齐(史称北齐);西魏被宇文邕取代,建立了大周(史称北周)。南方则是宋、齐、梁、陈四个朝代更替,可谓你方唱罢我登场。
     杨坚就是出生在西魏被宇文邕替代之前的541年7月的一天晚上,在冯翊郡的般若寺。据史料记载,随着一阵红光漫天,杨坚顺利出生。
     古人书写历史总会对特殊人物有特殊的情怀,帝王将相出生必定出现异相,什么红光漫天、天降甘露之类的,以凸显这个孩子的与众不同。但是当时老杨家对这个孩子没有这么高的期望,只希望他能健康茁壮地成长。
     中国人在潜意识里是很看重家庭出身的。如果祖宗八代没有一个名人,你纵然有天大的本事,在那些高门显贵面前,也抬不起头。因此,历代史家为开国帝王作传,总要对他们的祖优选行一番铺陈渲染,向世人传达一个不是真理的真理:杰出的祖先必然会有杰出的儿孙。很多人发达后,总会想方设法让自己的门第高大起来,虽然他们的父辈是穷人,大家都看在眼里,这个事实无法改变。但他们会追本溯源,上溯到N多年前,一番考证之后,顿觉豁然开朗,原来自己的N代老祖宗如此显赫,于是赶紧认祖归宗,正所谓脸上有光、门庭生辉。
     因此,当时杨家也不能摆脱这种套路,据史料记载,杨坚认下的那位远祖名气很大,足以装点后来老杨家的帝王门庭,这个人的名字叫杨震。
     杨震是东汉人,字伯起,人称“孔子转世”,从小拜当时的大儒桓郁为师,攻读《欧阳尚书》。桓郁曾为汉章帝、汉和帝两朝皇帝讲授儒经,是名副其实的两代帝师,官居太常,位列九卿。在这位大师的指点之下,天资不凡的杨震学业大进,他博览群书,对当时的各种学问无不涉及深研,年仅十几岁时,就已名满天下,为时人所望。
     当时地方州郡长官纷纷推举杨震为官,但是杨震却置之不理。事实上,杨震不是不想做官,在他看来,当时的朝廷对于他而言难有施展才能的机会。
     当时东汉朝廷已经是乌烟瘴气,内有外戚、宦官专权,外有地方豪强各自为政,杨震认为此时出来做官,凭一己之力,很难有所作为,于是他决定发挥自己的特长,以自己为核心,培植一个强大的精英集团,以此为资本,然后进入仕途。
     于是从20岁起,杨震在华山脚下广收门徒,开始了长达三十年的讲学生涯。
     20岁对于我们今天的人来讲,或许还是个青涩的年纪。但是杨震那个时候已经学问渊博、品德高尚。学生无论贫富,一律收入门下善待,加上他循循善诱,因材施教,注重教学质量,四方好学之士,蜂拥而来。华山脚下书声琅琅,学馆如市。
     据史料记载,杨震治学三十年,学生共计三千余人,才华出众之士有,德行高深者有,不少学生成为国之栋梁,如弟子虞放官至司空(掌管国家工程建设的官员),陈翼更是一代名臣。如此造化,足与春秋时期的孔子相提并论。于是,杨震有了“关西孔子杨伯起”这一雅号,人称“关西夫子”。
     经过三十年的讲学授徒,杨震以自己为中心,培植起一个强大的精英集团。这些精英之士遍布朝野,涉足各行各业,左右了当时的社会舆论走向。在看到对社会、朝廷有了话语权之后,年届五十的杨震决定出来做官。
     此后二十年,杨震凭其出色的才学、人品、做事的干练及众多弟子的铺垫、烘托,在官场上一路升迁,从襄城令到刺史、太守、太仆、太常,至汉安帝永宁元年(120年),升为司徒(即丞相),位列“三公”。汉安帝延光二年(123年),又晋升为太尉,居“三公”之首,掌管朝廷军事大权。
     在二十多年的从政生涯中,杨震恪尽职守、秉公办事、廉洁自律,从不徇私,做了很多利国利民的善事,成为千秋万代学习的官场楷模,留下了许多历史佳话,而其中流传千百年的便是他那“暮夜却金”的故事。
     当时杨震在荆州刺史任上政绩突出,调任东莱太守……
     P5-7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