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鲁迅思想录

鲁迅思想录

  • 字数: 170000.0
  • 装帧: 精装
  • 出版社: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 作者: 林贤治 编注
  • 出版日期: 2015-03-01
  • 商品条码: 9787549559046
  • 版次: 1
  • 开本: 32开
  • 页数: 280
  • 出版年份: 2015
定价:¥36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编辑推荐
没有时间看全集,《鲁迅思想录》菁华摘选,贴心注释,带你走进林贤治“一个人的鲁迅”!鲁迅是反对“摘句”的,理由很简单,就是容易流于片面。在后来写的一篇文章中,鲁迅以陶渊明为例说,世人多摘引其“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诗句,以完成一个“飘逸”的诗人形象,殊不知还有“金刚怒目”的一面,因为他确实写过像“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一样的文字,并非整天整夜的飘飘然。可见,倘要摘句,就得极力避免以偏概全。目下的这个摘句式选本,就是基于这种考虑编选的。编者并非那类研究鲁迅的通人,自然,本书也不敢自诩为模范的选本,但是,力求显示鲁迅思想和人格中的实质性和丰富性,确是着手的初衷。
内容简介
鲁迅的所有一切,都包容在《鲁迅全集》里,包容在他的全部的文字遗产中。要了解中国,了解鲁迅及我们自己,回归原著,是专享捷径。林贤治编著的《鲁迅思想录》选取了中国人、中国社会、中国历史、群众、青年、斗争、宽容等二十多个主题关键词,将鲁迅作品的精华部分节录于相关章节中,并配以注释,帮助读者快速扫描鲁迅作品,并提供了富有价值的参考。力求显示鲁迅思想和人格中的实质性和丰富性,确是本书的初衷。
作者简介
林贤治,当代著名学者和鲁迅研究专家,著有散文随笔集《平民的信使》,评论集《胡风集团案:20世纪中国的政治事件和精神事件》《守夜者札记》《自制的海图》《时代与文学的肖像》,自选集《娜拉:出走或归来》,传记《人间鲁迅》《鲁迅的最生十年》等。主编“20世纪外国文化名人书库”“曼陀罗译丛”“曼陀罗文丛”“流亡者之旅译丛”“流亡者丛书”“世界散文丛编”、《散文与人》《读书之旅》《记忆》等丛书、丛刊多种。选编《绝望的反抗》《野百合花》《鲁迅档案:人与神》等数十种。
目录
前言
中国人
中国社会
中国历史
权力者
奴隶与奴才
文人,学者,知识分子
论启蒙
鲁迅思想录
论群众
论流氓
论青年
书报审查制度
传统与改革
论革命
论斗争
论宽容
论道德
论人生
论友谊
性爱、婚姻与家庭
文化教育
文学艺术
关于现代人物
关于自己
附录一鲁迅论
附录二鲁迅年表
摘要
    论青年
     青年们先可以将中国变成一个有声的中国。大胆地说话,勇敢地进行,忘掉了一切利害,推开了古人,将自己的真心的话发表出来。(《无声的中国》,《三闲集》,《全集4》P15)
     ……我时常害怕,愿中国青年都摆脱冷气,只是向上走,不必听自暴自弃者流的话。能做事的做事,能发声的发声。有一分热,发一分光,就令萤火一般,也可以在黑暗里发一点光,不必等候炬火。
     此后如竟没有炬火:我便是专享的光。倘若有了炬火,出了太阳,我们自然心悦诚服的消失,不但毫无不平,而且还要随喜赞美这炬火或太阳;因为他照了人类,连我都在内。(《随感录·四十一》,《热风》,《全集1》P325)
     要前进的青年们大抵想寻求一个导师。然而我敢说:他们将永远寻不到。(《导师》,《华盖集》,《全集3》P55)
     青年又何须寻那挂着金字招牌的导师呢?不如寻朋友,联合起来,同向着似乎可以生存的方向走。你们所多的是生力,遇见深林,可以辟成平地的,遇见矿野,可以栽种树木的,遇见沙漠,可以开掘井泉的。问什么荆棘塞途的老路,寻什么乌烟瘴气的鸟导师!(《导师》,《华盖集》,《全集3》P56)
     中国的青年不要高帽皮袍,装腔作势的导师;要并无伪饰,——倘没有,也得少有伪饰的导师。倘有戴着假面,以导师自居的,就得叫他除下来,否则,便将它撕下来,互相撕下来。撕得鲜血淋漓,臭架子打得粉碎,然后可以谈后话。(《我还不能“带住”》,《华盖集续编》,《全集3》P243)
     我现在对于做文章的青年,实在有些失望,我看有希望的青年,恐怕大抵打仗去了,至于弄弄笔墨的,却还未遇着真有几分为社会的,他们多是挂新招牌的利己主义者。而他们竟自以为比我新一二十年,我真觉得他们无自知之明,这也就是他们之所以“小”的地方。(《两地书·八五》,《全集11》P226)
     以中国人一般的脾气而论,失败之后的著作,是没有人看的,他们见可役使则尽量地役使,见可笑骂则尽量地笑骂,虽一向怎样常常往来,也即刻翻脸不识,看和我往来最久的少爷们的举动,便可推知。(《两地书·九三》,《全集11》P242)
     假使我真有指导青年的本领——无论指导得错不错——我决不藏匿起来,但可惜连我自己也没有指南针,到现在还是乱闯。倘若闯入深渊,自己有自己负责,领着别人又怎么好呢?我之怕上讲台讲空话者就为此。记得有一种小说里攻击牧师,说有一个乡下女人,向牧师沥诉困苦的半生,请他救助,牧师听毕答道:“忍着罢,上帝使你在生前受苦,死后定当赐福的。”其实古今的圣贤以及哲人学者之所说,何尝能比这高明些。他们之所谓“将来”,不就是牧师之所谓“死后”么。我所知道的话就全是这样,我不相信,但自己也并无更好的解释。(《两地书·二》,《全集11》P14)
     中国事其实早在意中,热心人或杀或囚,早替他们收拾了,和宋明之末极像。但我以为哭是无益的,只好仍是有一分力,尽一分力,不必一时特别愤激,事后却又悠悠然。我看中国青年,大都有愤激一时的缺点,其实现在秉政的,就都是昔日所谓革命的青年也。(《致曹靖华/1935年6月24日》,《全集13》P155)
     P86-88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