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协同创新初论 打开创新黑箱的钥匙

协同创新初论 打开创新黑箱的钥匙

  • 字数: 240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经济管理出版社
  • 作者: 李婷
  • 出版日期: 2020-09-01
  • 商品条码: 9787509673225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208
  • 出版年份: 2020
定价:¥6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因存在“创新悖论”现象,制度因素为主的社会过滤被提出,说明创新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黑箱”,需要构建技术与制度协同创新的驱动机制,解决创新悖论的自转换问题。在解构创新黑匣子的内部规律时,我们发现:技术与制度协同创新需要“控温”条件——金融创新,并通过金融创新这个“催化剂”来加速穿透介质层并突破黑箱。中国技术、制度、金融三者的协同创新度呈现递增趋势,但金融创新与制度创新的协同度相对滞后,若要保持三者协同创新,这二者的协同创新是今后经济增长所需调整的重点。应从加强金融创新动力、增强政府对平台的宏观调控、重视提升科研人员流动率等较优路径切入,加强协同创新,提高科研转化率,增加技术市场成交额,从而进一步提升经济发展质量。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
第二节 研究内容
一、技术与制度协同创新驱动经济增长的理论与案例分析
二、技术与制度协同创新驱动经济增长的条件研究
三、技术与制度协同创新驱动经济增长的机理研究
四、技术与制度协同创新驱动经济增长的路径研究
第三节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一、研究方法
二、技术路线
第四节 研究特色与创新
第二章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第一节 经济增长理论脉络
一、古典和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的局限性
二、内生增长理论与经济增长
三、制度建设与经济增长
四、演化经济增长理论的形成
五、国内学者对中国经济增长动力的研究
第二节 创新作为驱动力的相关理论研究
一、创新驱动的内涵
二、技术创新驱动经济增长的理论研究进展
三、制度创新驱动经济增长的理论研究进展
四、金融创新驱动经济增长的理论研究进展
第三节 技术与制度关系的理论研究
一、决定论的理论基础
二、“互不决定论”和“互相决定论”
三、技术与制度协同演化理论
四、技术与制度协同创新动态演化研究
第四节 文献述评
第三章 技术与制度协同创新驱动经济增长的理论与案例分析
第一节 黑匣子里的协同创新是多维态
一、创新是一个黑匣子
二、创新黑箱的二维叠加态
三、突变理论与黑箱关系
四、协同创新是一种耗散结构
第二节 瑞典创新悖论与美国创新发展的对比
一、瑞典和美国科技创新投入对比
二、瑞典和美国制度创新的对比
三、瑞典和美国金融发展对比
四、瑞典和美国创新投入与产出对比
第三节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技术与制度协同创新驱动经济增长的条件研究
第一节 技术与制度协同演化的重复博弈模型
一、博弈模型的假设前提
二、博弈模型分析
三、系统的稳定演化策略分析
四、引入贴现因子参数
第二节 金融支撑机制对演化博弈均衡的影响
一、增加金融支持的博弈支付矩阵
二、增加金融支持的系统稳定演化策略分析
第三节 技术与制度协同创新演化的条件
一、技术创新是协同创新的基础
二、制度创新是协同创新的保障
三、金融创新是协同创新的重要条件
第四节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技术与制度协同创新驱动经济增长的机理研究
第一节 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与金融创新的图谱分析
一、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与金融创新的前沿动态分析
二、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与金融创新的共现分析
第二节 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与金融创新的演化机理分析
一、技术与制度的协同演化机制
二、技术与制度协同创新对金融创新的作用机制
三、金融创新对技术与制度协同创新的作用机制
四、技术、制度、金融三者协同创新的理论框架
第三节 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与金融创新协同度的测算
一、模型的构建
二、指标的确定
三、数据采集
四、权重的确定
五、复合系统协同度分析
第四节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技术与制度协同创新驱动经济增长的路径研究
第一节 系统动力学的经济学应用
一、系统动力学理论概念与应用
二、系统动力学建模步骤
三、系统动力学软件Vensim运用
第二节 技术创新、制度创新、金融创新系统的总体结构
一、确定系统边界
二、主要反馈回路
第三节 协同创新子系统分析
一、技术创新动力系统
二、制度创新动力系统
三、金融创新动力系统
四、总流图
第四节 经济增长系统动力学仿真分析
一、三大创新系统仿真模型建立
二、仿真结果与模型检验
三、路径分析与方案优化调整
第五节 本章小结
第七章 技术与制度协同创新驱动经济增长的路径选择政策建议
第一节 完善金融创新动力机制
一、放宽金融市场环境,引入社会资本参与
二、发展直接金融市场,完善多层次金融体系
三、加大互联网金融创新,开辟协同创新新空间
四、加强金融产品及服务创新,加速向绿色金融转型
第二节 加快政府创新平台建设
一、建立综合型协同创新平台,全面实施创新驱动
二、集聚优质科技创新资源,加强重大原创技术研发
三、创建高质量人才高地,加快新型高质量人才培育
四、放活智库平台运行机制,转变“人口红利”路径依赖
五、完善项目成果交易平台,加速科技成果转化与项目孵化
第三节 健全激发科研人员创新活力制度
一、优化整体创新环境,完善人才制度建设
二、创新人才流动机制,促进人才有序合理流动
三、积极引入金融资本,建立符合创新的容错机制
第四节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附录 DYNAMO程序
后记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