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网站首页
|
搜索
热搜:
磁力片
|
漫画
|
购物车
0
我的订单
商品分类
首页
幼儿
文学
社科
教辅
生活
销量榜
百年沪闵路
装帧: 平装
出版社: 上海人民出版社
作者: 吴玉林
出版日期: 2019-12-01
商品条码: 9787545818888
版次: 1
开本: 16开
页数: 252
出版年份: 2019
定价:
¥55
销售价:
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加入购物车
立即购买
加入书单
收藏
精选
¥5.83
世界图书名著昆虫记绿野仙踪木偶奇遇记儿童书籍彩图注音版
¥5.39
正版世界名著文学小说名家名译中学生课外阅读书籍图书批发 70册
¥8.58
简笔画10000例加厚版2-6岁幼儿童涂色本涂鸦本绘画本填色书正版
¥5.83
世界文学名著全49册中小学生青少年课外书籍文学小说批发正版
¥4.95
全优冲刺100分测试卷一二三四五六年级上下册语文数学英语模拟卷
¥8.69
父与子彩图注音完整版小学生图书批发儿童课外阅读书籍正版1册
¥24.2
好玩的洞洞拉拉书0-3岁宝宝早教益智游戏书机关立体翻翻书4册
¥7.15
幼儿认字识字大王3000字幼儿园中班大班学前班宝宝早教启蒙书
¥11.55
用思维导图读懂儿童心理学培养情绪管理与性格培养故事指导书
¥19.8
少年读漫画鬼谷子全6册在漫画中学国学小学生课外阅读书籍正版
¥64
科学真好玩
¥12.7
一年级下4册·读读童谣和儿歌
¥38.4
原生态新生代(传统木版年画的当代传承国际研讨会论文集)
¥11.14
法国经典中篇小说
¥11.32
上海的狐步舞--穆时英(中国现代文学馆馆藏初版本经典)
¥21.56
猫的摇篮(精)
¥30.72
幼儿园特色课程实施方案/幼儿园生命成长启蒙教育课程丛书
¥24.94
旧时风物(精)
¥12.04
三希堂三帖/墨林珍赏
¥6.88
寒山子庞居士诗帖/墨林珍赏
¥6.88
苕溪帖/墨林珍赏
¥6.88
楷书王维诗卷/墨林珍赏
¥9.46
兰亭序/墨林珍赏
¥7.74
祭侄文稿/墨林珍赏
¥7.74
蜀素帖/墨林珍赏
¥12.04
真草千字文/墨林珍赏
¥114.4
进宴仪轨(精)/中国古代舞乐域外图书
¥24.94
舞蹈音乐的基础理论与应用
内容简介
闵行,秉承上海县700年历史文脉,在近代城市发展的进程中,闵行渐渐成为农耕文化、商贸文化与近代海派文化的相生、相融之地,并独具地域文化特色。本书列为闵行区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主持编撰的“闵行区政协文史丛书”,总题“发现闵行之美”,主旨是通过丛书形式,对闵行区域内的历史名胜、传统文化、古建遗存、风俗语言、前贤优选,以及当代闵行的文化教育设施等,作出较有系统的资料汇集,以发挥文史资料工作存史、资政、育人的作用。全书讲述沪闵路及其沿线地域的社会经济的变化,沪闵路的建成发展、以及轻轨线路、莘庄枢纽的建设故事。
目录
总序
写在前面:一条路名的解读
已是风光近百年
李英石其人其事
沪闵南柘路修筑始末
路权纷争
乘着徐闵线去上海
一路芳华"堵"点
散去了的"大人家"
车辙行处有人家
漕河泾,离市区一步之遥
龙华庙会今何在
原来有个梅家弄
渐行渐远朱家行
曹闵和曹行
……
摘要
李英石其人其事 老闵行地区原本有条英石路,它是现在的建设路的前身,临黄浦江,并与沪闵路相交,北侧是闵行汽车站。 这一条路不太长,也不算宽,在上海成千上万条大大小小的马路中毫不起眼,但它在老闵行历史上却占有一席之地。路东头与沪闵路相交处门牌号为建设路l号,在1954年4月至1958年8月,和1959年2月至1960年12月间,这里曾两度作过上海县人民政府的办公场所;相隔不远的39号,则是当年在闵行滩颇有名气的一处私家宅院——李园。 英石路是以一个人的名字命名的,而李园则是他的家。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这个人不仅在老闵行地区,在上海滩都可以称得上是风云人物,在一些重大的历史事件中(比如说辛亥革命时期光复上海),还曾担当过重要的角色。 这个人叫李英石。 要写沪闵路,必须要说李英石,因为这条路就是在他的倡议并主持下修建的。他的名字与沪闵路紧紧相连,他人生最后10多年的命运也同沪闵路紧紧捆在了一起。 翻阅有关李英石的历史资料,包括当年的《申报》报道、民国旧档案及其子李宗武在1963年为上海市政协所撰写的相关文献《辛亥革命上海光复纪要》《沪闵南柘长途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始末》等,我觉得把李英石的五十二年的人生概括为两句话还是比较妥切的: 前半生:他是辛亥革命的功臣,为推翻清朝封建帝制、光复上海立下汗马功劳; 后半生:他是地方建设的积极推动者,为主持修建沪闵南柘路,谋求地方发展呕心沥血。 历史没有假设,但如果没有李英石,那还会有沪闵路吗?或者会有,但可能晚上五年、十年,甚至更长的时间修筑。因为在这条路修筑通车后的20多年里,中国始终处于战争频发、动荡不安的时期,兵荒马乱,民不聊生。 从军报国,两赴日本学习军事 清光绪七年九月十二日(1881年11月3日),李英石出生于上海县闵行镇新西街李园养素堂。其父李祖锡。 清末,地处黄浦江畔的闵行老街已成为上海城郊首镇。镇上独多李姓人家,大都分属易园李氏、李园李氏、竹冈李氏等大家族,有的经商,有的授教,枝繁叶茂,举足轻重。易园李氏家族,是清嘉庆年上海名士李林松的子孙,人才辈出;竹冈李氏家族,是明末松江守城名将、松江府城隍李待问的后裔,颇具名望;李园李氏家族是书香门第,李祖佑、李祖锡正支撑着闵行镇地方自治的“门面”,此时有了李英石,李氏家族开始谱写新的历史篇章。 李氏家族一向热心地方公益。李祖佑与李祖锡、内兄顾言(马桥镇荷巷桥人氏,近代教育家,吴会书院创始人)一起捐募银八百余元,在镇西南积谷仓处创办务敏学堂。 李英石自幼受到父亲的关爱和严管。少年时,每月到在马桥镇上的吴会书院上课,师从顾言,结识了不少好友。光绪二十二年(1896),刚十五岁的李英石考入上海县学,成为一名秀才,李氏家族合家欢喜。 李英石聪颖早慧,虽说个子不算高大,但肩宽体壮,长得十分结实。他不喜欢“死读书”,闲暇时好谈兵事,娴习马术。而父亲对李英石寄托厚望,急切地盼望他通过科考,走向仕途。于是设法通过纳捐,为他获取了附贡生的名分。 光绪二十二年(1896),清政府派出十三名学生赴日本留学,开启了中国近代目前赴日留学的时代新潮。随之,各省督抚相继派遣赴日留学生,此即官费生。李英石闻听日本有出色的军事学校,擅长培养新式陆军人才,因此也极想前去留学,却一时寻不到谋求“官费生”的途径。于是决意投笔从戎,依托宽裕的家境,索性自费赴日本学军事。 此时,李英石遇到了同样热衷于赴日学习军事的吴稚晖。 吴稚晖(1865—1953),原在上海南洋公学任教,1901年3月到日本,与最要好的学友钮永建(1870—1965,上海县马桥俞塘村人)相聚在一起,同习日文。在那里,钮永建首先有幸地结识了孙中山先生,共同议论反清斗争策略,这也使吴稚晖逐步接受了革命思想。当年12月,钮永建经孙中山推荐,回国奔赴广州帮助筹办广东武备学堂,而吴稚晖忙于帮助自费生赴日留学。 光绪二十八年(1902)七月初,李英石与蔡锷、胡汉民等七人,跟随吴稚晖汇聚上海港,一起乘邮轮经过四天多的航行到达岛国日本。 当时,报考日本陆军士官学校,先要人其军事预备学校(成城学校)学习一年。清廷生怕中国留学生赴日留学后加入反清队伍,因此照会日本政府并约定:凡是中国自费学生要进成城学校,必须要由清政府派驻日本公使具函保送方可。于是,李英石与蔡锷、许嘉澍、钮瑷、孙揆均、顾乃珍、刘种英、吴慕良等九名苏浙赣自费留学生,前去拜见清公使蔡钧,请求其保送他们去成城学校学习。但是,他们的合理要求遭到了蔡钧的故意阻挠,推说必须先由学生原籍的官府出具保证。 眼见争取不果,这群满怀抱负的年轻人便在公使馆集体静坐示威,持续数日不散。蔡钧恼羞成怒,指控他们为“革命党”,竟然下令动手抓捕。李英石他们群情激奋,怒砸公使官邸的陈设。日本警察赶来扣押了在场学生,并以扰乱治安为名,限他们二十四小时内
×
Close
添加到书单
加载中...
点此新建书单
×
Close
新建书单
标题:
简介: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