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网站首页
|
搜索
热搜:
磁力片
|
漫画
|
购物车
0
我的订单
商品分类
首页
幼儿
文学
社科
教辅
生活
销量榜
我本红尘惆怅客:纳兰的词与人生
字数: 300.00千字
装帧: 平装
出版社: 中国华侨出版社
作者: 孟琳
出版日期: 2013-02-01
商品条码: 9787511329578
版次: 1
开本: 32开
页数: 336
出版年份: 2013
定价:
¥29.8
销售价:
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加入购物车
立即购买
加入书单
收藏
精选
¥5.83
世界图书名著昆虫记绿野仙踪木偶奇遇记儿童书籍彩图注音版
¥5.39
正版世界名著文学小说名家名译中学生课外阅读书籍图书批发 70册
¥8.58
简笔画10000例加厚版2-6岁幼儿童涂色本涂鸦本绘画本填色书正版
¥5.83
世界文学名著全49册中小学生青少年课外书籍文学小说批发正版
¥4.95
全优冲刺100分测试卷一二三四五六年级上下册语文数学英语模拟卷
¥8.69
父与子彩图注音完整版小学生图书批发儿童课外阅读书籍正版1册
¥24.2
好玩的洞洞拉拉书0-3岁宝宝早教益智游戏书机关立体翻翻书4册
¥7.15
幼儿认字识字大王3000字幼儿园中班大班学前班宝宝早教启蒙书
¥11.55
用思维导图读懂儿童心理学培养情绪管理与性格培养故事指导书
¥19.8
少年读漫画鬼谷子全6册在漫画中学国学小学生课外阅读书籍正版
¥64
科学真好玩
¥12.7
一年级下4册·读读童谣和儿歌
¥38.4
原生态新生代(传统木版年画的当代传承国际研讨会论文集)
¥11.14
法国经典中篇小说
¥11.32
上海的狐步舞--穆时英(中国现代文学馆馆藏初版本经典)
¥21.56
猫的摇篮(精)
¥30.72
幼儿园特色课程实施方案/幼儿园生命成长启蒙教育课程丛书
¥24.94
旧时风物(精)
¥12.04
三希堂三帖/墨林珍赏
¥6.88
寒山子庞居士诗帖/墨林珍赏
¥6.88
苕溪帖/墨林珍赏
¥6.88
楷书王维诗卷/墨林珍赏
¥9.46
兰亭序/墨林珍赏
¥7.74
祭侄文稿/墨林珍赏
¥7.74
蜀素帖/墨林珍赏
¥12.04
真草千字文/墨林珍赏
¥114.4
进宴仪轨(精)/中国古代舞乐域外图书
¥24.94
舞蹈音乐的基础理论与应用
内容简介
"纳兰的词情感真挚,自然真切,其中既有对亡妻缠绵的回忆与相思,又有对朋友聚散的深沉感慨,也有对江南风物的凄迷情致。纳兰性德的词风任情使性而自然率真。
本书用细腻的语言为读者介绍了纳兰容若的人生经历与情感历程,还对他的作品进行了赏析,文笔清新,见解独到。
纳兰容若以自然之眼观物,以自然之舌言情。此由初入中原未染汉人风气,故能真切如此。北宋以来,一人而已。
——王国维
"
目录
上篇 纳兰容若传
第一章 相国家中无忧郎
才子出世
词才展露
第二章 浊世佳公子喜遇知音
初恋心动情
宫墙离别绪
冲动冒险行
走进婚姻
妾室的亲情
红颜知己
第三章 我是人间惆怅客
爱妻死别
着意佛法
对爱妻的怀念
续弦的无奈
第四章 不是人问富贵花
踏入仕途随驾北巡
参与秘密行动
江南的物和人
第五章 纳兰心事谁人知
文人弄骚
相遇知音
忘年至交
得见知己
相聚渌水亭
汇集的好友
英年早逝
下篇 独成一家纳兰词
无法忘却的你
遗失的美好
惆怅的过客
道是无情却有情
无果的邂逅
十年生死两茫茫
病中愁难遣
悼亡妻
怀古伤今,寂寞沙洲冷
明年芳草绿,故人不同看
零落入凡尘,只有魂如故
相见时难
忆
画不出的哀伤
幽怀难诉
今秋谁为君添衣?
春别亦伤神
海内存知己
有情无?
西风难散眉间愁
心如灰
只因都是薄命人
恨谁知
伤离别
无尽的思念
世间事,于我如浮云
泪尽灰起
文章 憎命达
何时再闻故园声
心有灵犀的痛
红楼上,风吹雨
心易变
韶光贱
闺怨
此愁向谁诉
三生誓言今何处
悼亡之音始于斯
疑是君?不是君!
说不尽的悼亡词
如鱼饮水,冷暖自知
鸣不平
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
难解女人心
每逢佳节倍思伊
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纵死犹闻侠骨香
难相亲
此情可待成追忆
往事不堪回首月明中
负春心
愁情难寄
叶凋零,心寥落
怀挚友
游湖小感
心未成灰
暂时的宁静
解脱?未脱!
兴亡实难话分明
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
无可奈何花落去
可叹鸳鸯难白头
秋夜渌水亭
秋晓怀人
而今安在
相守难
人间如梦
强说欢愉
落灯花
春风美人图
春风得意马蹄疾
满纸荒唐言
倦舞闻鸡
愁听雨声不成眠
唯有明月依旧
同样的桃花,不同的感慨
才浅福亦浅
昔我往矣
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相思难遣
飞雪亦有暗香来?
咏柳
道阻且长
逝者如斯
同情?无奈
叹浮生
共婵娟
红楼隔雨相望冷
征人梦里还?
花?雨?人?
从无端到惘然
鸳鸯栖何处?
梦醒时分
何以解忧
人比黄花瘦
言有尽而意无穷
相思断肠
人间惆怅客
好梦难成真
随君直到江华地
两茫茫
人未必能胜天
寻不得
春日渌水亭
东风落花
墙头马上
不一样的纳兰容若
摘要
◎靠前章相国家中无忧郎
相国生才子,传家宝象贤
声名嗟殁后,余事忆从前。
――【清】陆肯堂
才子出世
1655年1月19日,也就是顺治十二年甲午,农历腊月十二日,在一处寻常的宅子里,一户人家诞生了一个男孩。
这个宅子是明珠府,那时候,后来闻名于世的宰相明珠才二十岁,风华正茂,他为这个孩子,取名叫成德――纳兰成德。
其实纳兰一直都是叫“成德”,只是在他二十多岁时为了避皇太子的名讳,才改名叫“性德”,也只用了一年而已。
明珠是满洲正黄旗人,妻子是阿济格的女儿。阿济格是多尔衮的哥哥,战功赫赫却没什么政治头脑,很后落得个被囚禁的下场,儿女们被赐死的赐死,被贬为庶人的贬为庶人。在康熙年间,明珠名噪一时,官居内阁十三年,“掌仪天下之政”,可以称得上“权倾朝野,,四个字。
“成德”二字,在古代典籍里面出现的次数不少。
南宋朱熹《论语集注》:“言学者当损有余,补不足,至于成德,则不期然而然矣。”《宋史》中也有言:“惟俭可以助廉,惟恕可以成德。”《易经》中更说:“君子以成德为行,曰可见之行也。”
同样是“成德”两字,意义却各有不同,究竟当时明珠是想到了哪一句才会给儿子起名“成德”的,至今无人知晓,只是“成德”成了纳兰的名字,一直沿用了下来。
但不管是哪句,至少有一点是可以猜到的,明珠是希望自己的孩子长大之后能当真如“成德”二字一样,成为一名君子。
后来,因为对汉文化的仰慕,纳兰给自己起了字,就是“容若”。所以严格说起来,纳兰名“成德”,字“容若”,只是有时候他也会效法汉人的称谓,以“成”为姓,署名“成容若”,他的汉人朋友们也大多用“成容若”这个名字来称呼他。
不过有一个名字,却算得上是容若父母的专属,那就是他的小名――“冬郎”。
也许是因为出生在冬季的关系,容若的小名唤做“冬郎”。
才子就是才子,幼年就会展露天才的一面,《梅梢雪?元夜月蚀》,据说是他十岁的时候所作。
“星球映彻,一夜微退梅梢雪。紫姑待话经年别。窃药心灰,慵把菱花揭。
“踏歌才起清钲歇。扇纨仍似秋期洁。天公毕竟风流绝。教看娥眉,特放些时缺。”
对全家人来说,这个孩子的降生,代表着满族很显赫的八大姓之一的纳兰氏,有了正式的继承者!
尚在沉睡中的孩子,接近不知自己已经降生到一个与皇室有着千丝万缕关系的贵胄之家,从此富贵荣华,繁花似锦;更不知在今后的岁月中,他的名字,总会与“词”联系在一起,且被后人们赞为“清朝靠前词人”。
王国维有评:“北宋以来,一人而已!”
词才展露
十七岁时纳兰容若就入了太学,国子监祭酒徐文元十分赏识他。
十八岁,纳兰容若和其他莘莘学子一样,参加了顺天府的乡试,毫无悬念就中了举人。
自隋唐开始的八股文考试,让古往今来千千万万的读书人都一头栽了进去,连宋代文豪苏洵都曾发出过“莫道登科易,老夫如登天’’的感慨。
纳兰容若年仅十八岁就中了举人,在其他人眼中,无疑是该羡慕与嫉妒的。
所以,连老天爷都觉得他太顺利了,该受点挫折,于是纳兰容若在十九岁准备参加会试的时候,突然得了寒疾,结果没能参加那一年的殿试。
于是榜上无名。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没能参加那次殿试,待病好之后,在其后的两年中,他一边研读一边还主持编撰了一部儒学汇编――《通志堂经解》,更编成了《渌水亭杂识》。纳兰本身也是淡泊名利的,闲暇的时候,他依然继续写着自己。的诗词.遍红桥梦,梦觉城笳。月上桃花,雨歇春寒燕子家。箜篌别后谁能鼓,肠断天涯。暗损韶华,一缕茶烟透碧纱。”
在某夜里,他刚刚结束了当天的编撰工作,月上中天,府里的其他人早已歇息了,他也吹灭了蜡烛,关上房门,向自己的寝室慢慢走去。
途中,经过蜿蜒曲折的长廊,穿过小巧精致的别院,在扶疏的花木中穿梭而过,分花拂柳间,花木深处,一缕淡淡的、虚无缥缈的香气在夜色中缓缓地氤氲,一丝一丝地转进容若鼻里。
那是不知何处飘来的一缕冷香,在这漆黑的深夜中仿佛是从梦境中飘散出来的一样,带着冷冷清清的味道。
那是谁的梦呢?
纳兰容若不由得停下了脚步。
银白色的月亮高高悬挂在夜空中,柔柔的月光洒了下来,给寂静的院子镀上了一层银白色。院子里的花木在月光的照耀下,像是笼了层银纱一般。
青石板的地面还微微有些湿润,因为不久前才下了一场小雨,润润的。空气中那淡淡的冷香也越发显得清新了,花木也更加青翠。
早晨就盛开了的桃花被雨水打掉了一些,还剩下一些在枝头上,继续颤巍巍地开放着,含羞带怯,在清冷的夜色里带来一丝娇俏的意味。月亮高挂在树梢之上,像一只妩媚的眼,静静地看着春雨过后的满树桃花,满庭落芳。P2-4
×
Close
添加到书单
加载中...
点此新建书单
×
Close
新建书单
标题:
简介: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