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父亲的力量

父亲的力量

  • 字数: 135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江苏文艺出版社
  • 作者: 郭涛
  • 出版日期: 2014-04-01
  • 商品条码: 9787539939698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220
  • 出版年份: 2014
定价:¥3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编辑推荐
   
内容简介
湖南卫视明星亲子节目《爸爸去哪儿》
首位明星“石头爸爸”郭涛
携妻出书《父亲的力量》:畅谈家庭教育与演艺生涯
本书是“好爸爸”郭涛的首本自传,也是追求思想深度的教子经典。男孩如何成长?父亲如何成长?男人成长中的“叛逆”如何随着年华稀释逐渐呈现为父亲的正能量,北方爸爸的粗线条教育及有情有义的纯爷们精神,都能在孩子们身上找到验证。
此书力图为中国的父亲们提供了优选的参考。
作者简介
郭涛,知名演员。1969年12月17日出生于陕西西安。1992年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表演系本科。主演《死无葬身之地》荣获文化部优秀表演奖,出演话剧《等待戈多》、《恋爱的犀牛》等,参演电影《永失我爱》《活着》《白鹿原》等。
目录
引子一部男孩与男人的成长史3
第一章感到温暖与安全的孩子才能自信4
没胆量,就别来5
孩子可不是父母的私人财产6
石头荣封“孩子王”6
“严父”是镜头塑造的,其实我对“石头“可好了7
男孩教育要带些“毛茬儿“9
第二章父亲的前传很遥远14
父母的爱情故事16
六岁之前的阳光灿烂的日子17
逃票比“逃难”还难为情19
一个放养“西北男孩”的诞生20
第三章成长让我很烦恼21
我表演后,全体鸦雀无声30秒,那年我5岁21
通往希望的道路充满了转弯22
我开始变得很“拧巴”24
父母那时近乎粗暴的干涉,至今我还未摆脱24
第四章我的先锋生涯29
逃离家庭后,我更恐慌了29
挨了几记耳光,我也要退学30
理想退潮后,是失望33
我在“非主流”染缸里觉醒34
第一次抽的经历36
先锋是成长的突破口39
演员纠结是人类的灾难43
第五章父亲是男人的分水岭45
女人让从男孩变成男人45
我给“石头”选了一个好妈妈50
刚怀上石头时,我做准爸爸的担心54
石头仅有一次的挨打经历54
孩子的隐私要保护55
在“兴趣”和“有益”之间找平衡57
父子是“哥们”可以,但要有底线62
第六章谁说父子是天敌?63
玩是孩子的权利,在玩得过程中成长63
孩子其实什么都知道65
跟孩子不能讲的话就写信给他66
教会孩子哪些事情应该怕,哪些不应该怕67
可以跟孩子讲条件,但要注意分寸68
是桌子、椅子们不好,还是宝宝不小心?69
有小朋友欺负“石头”,怎么办?70
谈谈“说谎”这件事71
有些“小事”不必夸大,有些“小事”必须放大73
“男孩穷养,女孩富养”新解74
我是家里的“总惦记师”75
第七章有时无力,有时笨重77
看见父母吵架,孩子往往会胡思乱想77
吵架是一种情绪化的宣泄78
我无力去改变的,至少希望孩子不要受影响79
如何回答孩子提出的“死亡问题”?80
父母的脆弱与无力82
榜样既有正能量,又有负能量84
我的“小情人”ISABELL
第八章李燃:“老公”和“石头爹”可不一样86
妈妈付出得多是应该的吗?86
确信父母很爱他,他才不会对世界怀有敌意88
“老公”和“孩他爹”根本不在一个频道88
跟儿子玩像哥们,跟闺女玩像闺蜜90
妹妹是哥哥的“跟屁虫”92
第九章谈谈这些年的影视圈95
后记:谈小石头将来成为什么样的人103
附:我是一个不像爸爸的爸爸107
摘要
    引子一部男孩与男人的成长史
    
     其实很多孩子在小的时候,身上都有很好的东西,只是在成长过程中,或多或少被伤害了,扭曲了。到了社会上,被社会上黑暗的东西扭曲了,所以到了20岁、30岁的时候,变得平庸。将来怎么把孩子身上的这些东西保护好,比你破坏它,建立它可能有的时候更重要。
    
     我觉得,或许是我想要写这本书最有意义的一点,我特别特别在乎这些方面,对于孩子教育方面的培养。知识重要不重要,非常重要,但是知识给我们带来性格方面,很多世界观方面,和有些能量、思想方面的东西,都太过僵化,太过被动,太过简单,太过局限。而在教育过程当中,对于孩子这些心智方面的培养,不是用书本所谓的局限的知识就能够解决的。
    
     而现在我们对于很多在教育方面的问题,到了小学,我为什么说,我一到了孩子上小学这个时候,特别对石头,在教育这方面,这么在乎,这么思考,有的时候特别现阶段,比我思考在我专业方面的东西要多,我是觉得,他进入到一个新的体系里头了,他要学习了,过去他思想还没成熟到那个份儿上,或者在游戏幼儿园的阶段。但是现在他在一个教学体系里头,他要在这个教学体系里头,从6岁开始,他真正一步一步往前走,直到有一天他变成成人,在这个教育过程当中,除了学校教育体系和知识获取的过程当中,对于他思想的变化,对于他心智的变化,在性格方面的教育,人的能力方面的教育,我觉得中国很多体制里头有太大的问题。其实这个孩子没准是很好的一块玉,雕到后来,连烂石头都不如,为什么?就是很多扭曲的东西把人给害了。
    
     他将来必须在社会人里,其实现在已经是个小社会人了,因为已经在这个游戏规则里头了。除非有一天说不上学了,爸爸在家教你《四书五经》,你自己玩儿,考什么大学,不考。想学画画,在家潜心画,没准成为另外一个齐白石,这谁知道呢,到了那天已经不在这个体系里说话了。
    
     但我们是中国人,我们还是想群居一点的生活,跟外部保持畅通的环境,同时给他一个保护,给他一个健康的心智,健康的身体,和相对比较自由的思想。我知道这个很难,在石头三岁到四岁中间的时候,我就开始纠结,让他上哪种学,我最后放弃了公立学校的教育体制,接近放弃了,选择了私立这条线。而选择了这个,再回去就很难了,作为孩子很难。再过两三年,教育的侧重接近私立学校,再想到公立学校去,孩子跟不上,好多东西思想跟不上了。因为私立学校是另一套思维方式,到了中学,你根本就没戏了。到了他现在的这个学校来,学了这套东西,将来只有走出去,没有别的办法。
    
     不过话说回来,将来谁知道呢,人生什么都可以选择,只有父母不能选择,所以眼前当好父母挺重要的。我觉得有时候也是命运的安排,自己的一些思想,或者接近属于自己的一些教育心得,正好通过《爸爸去哪儿》这件事情,展示给大家了。在教育方面对于现状的一些思考,通过《爸爸去哪儿》这件事情放大了,所以我想把这些在书上有所体现,有所升华一下,也算是我比较个性化,或者有点独到的见解吧。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