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中华战争故事/中华古代文史故事丛书

中华战争故事/中华古代文史故事丛书

  • 字数: 1880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四川人民出版社
  • 作者: 裴亮亮
  • 出版日期: 2014-02-01
  • 商品条码: 9787220088100
  • 版次: 1
  • 页数: 262
  • 出版年份: 2014
定价:¥17.5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中国古代社会的历史发展进程,始终交织着和平与战争。裴亮亮编著的《中华战争故事》以故事的形式选择了中国历史上的重要的战役,除了讲述它们在当时曾经产生过的作用外,更重视人在战争中的表现,向读者介绍我们的先人在这些战役中发挥出来的智慧、胆识和才干,认识他们的政治谋略和军事思想,认识他们在战争中体现和发扬的民族正气和爱国情操。
目录
兴兵伐夏商建立 商汤灭夏
武王伐纣殷商灭 牧野之战
敌疲我打弱胜强 长勺之战
一石双鸟灭虢虞 假道灭虢
蠢猪仁义天下笑 泓水之战
退避三舍后制敌 城濮之战
庄王统帅成霸业 郴之战
卧薪尝胆终复国 吴越之战
千里跃进大纵深 柏举之战
示假隐真诱庞涓 马陵之战
包围歼灭掺坑杀 长平之战
火牛奇阵败反胜 火牛阵
破釜沉舟反暴秦 巨鹿之战
陷之死地而后生 井陉之战
霸王自刎留悲叹 垓下之战
汉从和亲到反击 汉与匈奴之战
绿林赤眉合催敌 昆阳之战
以弱胜强奠魏基 官渡之战
火烧赤壁三分定 赤壁之战
陆逊火攻退刘备 夷陵之战
诸葛攻心擒孟获 七擒七纵
草木皆兵苻坚败 淝水之战
围城打援突奇兵 虎牢之战
安史之乱盛转衰 平定安史之乱
李塑雪夜袭蔡州 擒获吴元济之役
巅峰对决干戈动 宋辽战争
岳飞抗金苦相持 宋金战争
虞允文领兵抗金 采石矶之战
横扫欧亚三西征 成吉思汗西征
鄱阳水战定江南 鄱阳湖之战
盖世英名卫国战 北京保卫战
屡建奇功抗倭寇 抗倭之战
集中兵力后金兴 萨尔浒战役
闯王掘沟大败明 朱仙镇之战
宁远大捷后世叹 宁远之战
康熙亲征噶尔丹 乌兰布通之战
人民武装抗侵略 三元里抗英斗争
太平军灭湘军精锐 三河大捷
冯子材大败法军 镇南关大捷
摘要
    商汤击败夏朝最后一代君主夏桀,灭夏建立商朝后,共经历了六百多年。在这漫长的历史时期内,商王朝经历了由强盛至衰败的发展过程,自其第二十三位君主武丁死后,势力逐渐转向衰落,在传位到第三十一位君主纣辛时,已经陷入全面危机的深渊。
     据《史记》记载,殷纣王非但不是昏庸无能之辈,反而还是勇力过人、天赋聪颖、才思出众之人。他“智足以拒谏,言足以饰非,矜人臣以能,高天下以声,以为皆出己之下”。但是他骄横暴虐,刚愎自用,挥霍无度,沉迷于酒色淫逸的生活,在政治上排斥忠良,妄杀贤士,重用奸臣。这就让一些有实力、有威望、有影响的诸侯臣属纷纷背离,使殷统治集团处于四分五裂的状态。这些都引起殷贵族上下的不满与愤慨,加速了商王朝的覆亡。
     周本为渭水中游的一个古老部落,居住于今陕西中部。依靠丰盛的水草、肥沃的土地、适宜的农业气候,再加上周人善于耕种的技术,逐渐发展起来。而周在商武丁帝时期只是商王朝的诸侯国,但从周文王姬昌起,在政治上出现了一批精明干练、文武兼备的当权人物,如文王、武王、吕尚、周公旦等等。与殷纣王的勇武自负相比,姬昌可以说是另一个特别。从史书的描述来看,他文质彬彬,谦逊小心而又深藏不露。这两个人颇似近代欧洲的查理十二和彼得大帝:一个专注于武功,虽称霸一时,终于身败名裂;一个致力于文治,最终消灭强敌,建立了不朽的事业。
     姬昌治理周国前后五十年,选贤与能,重用了谋略过人的吕尚(即后世传说中的姜太公)、散宜生、太颠、闳夭、南宫适等贤才,建立起一个团结而高效的政治统治集团。他修整内政,宣扬德教,巩固了统治基础,也在诸侯间赢得了“仁义”的美名。不少邻近的诸侯国都来请求周国为他们调解争端。姬昌就趁机大搞统一战线,而各国由于要供应商朝攻打东夷的大量军队和物资,又受到商王的猜忌和钳制,早已苦不堪言,当然也乐于向“西伯”靠拢。史称西伯“三分天下有其二”,虽然有些夸张,但也反映出周国的势力已经发展到了可以和商朝分庭抗礼的地步。
     同时,姬昌及其幕僚又开始抓意识形态,为灭商大业奠定思想基础。商王宣称自己的王权得自“天命”,周人就讲“天命无常,惟德是辅”,说商王无德,西伯有德,所以天命已经转移到姬昌身上,公元前1056年就是姬昌“受命”元年,于是姬昌对内称王,称为文王。另一方面,文王对商朝仍然小心翼翼,殷勤贡奉,甚至在自家祠堂祭祀商朝先王,以麻痹帝辛的耳目。据说,《周易》就是文王写的,因此他自然深谙与时变化之道,知道如何把握出兵的很好时机。
     公元前1055年,文王出兵伐犬戎,翌年,又讨伐侵凌邻国的密须,二者皆在周国的西北部,远离商朝中心地带。文王征伐它们,解除了伐商的后顾之忧。随即,文王在东方开始了一连串的军事行动,揭开了灭商战争的序幕。公元前1053年,文王出兵东向攻黎,公元前1052年,攻邗(今河南沁阳),公元前1051年,攻崇(今河南嵩县),三战皆胜。同年,文王迁都于丰(今陕西西安西南角),这里较岐下的周原,更不受戎狄的侵扰而有利于出兵东向。至此,文王伐商的战略部署已经基本完成。
     正在这关系微妙的节骨眼上,公元前1050年,文王忽然逝世,世子姬发继位,称为武王。武王继位后,破例没有改元,以示仍秉承文王之天命,继续利用商朝暂时无暇西顾的良机向东扩张。
     公元前1047年,商朝发生了激烈的内乱。纣王杀了他的伯父比干,囚禁了他另一个叔父箕子,另一些被牵连的贵族如微子等则审时度势,投奔了周国。武王从投靠过来的殷商贵族那里得到了不少纣王行都朝歌的机密情报。看时机已经成熟,武王决定出兵伐商。
     周师出兵前按惯例用甲骨占卜,本来只是走走仪式,不料结果居然大大不利,同时暴风骤雨忽然而至,更加动摇了周国君臣的信心。正在大家面面相觑的时候,吕尚一把抓起龟甲兽骨扔在地上,大喝道:“枯骨朽龟,知道什么天命!”在吕尚的坚持下,武王立即恢复了信心,仍然按原计划出兵。
     伐商的战略计划是:趁商朝主力军滞留东南之际,精锐部队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深入王畿,击溃朝歌守军,一举攻陷商都,占领商朝的政治中心,瓦解商政权,让残余的商人及其附属方国的势力群龙无首,然后各个击破。此计划和三千年后的“闪电战”颇有异曲同工之妙。P7-9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