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全球视野与物质文化史”丛书第二辑新作,在一个个“物件”里看见大世界
美国学者罗伯特· B.马克斯在《现代世界的起源》一书中毫不夸张地断言: “没有中国就没有波托西城, 没有波托西城, 西班牙人就不会抱有在欧洲建立帝国的企图。”
波托西如同人类与地狱之神缔结的浮士德式契约——“你授予我财富, 我回馈以灵魂”
作为当时世界上最富有的银矿,波托西的发现极大地扩大了世界的货币供应, 促进了新城市的兴起及持续繁荣, 数以千计的移民的就业, 农业和制造业的发展, 借贷机构的崛起以及世界贸易的增长
同时引起了土地侵占、残酷的工作制度、传染病的流行、种族灭绝、 政治腐败, 以及自然环境的迅速恶化
土著工人、女性商贩、非洲奴隶等普通居民,与精英商人、精炼厂厂主、富有寡妇和皇室官员,共同书写波托西的传奇历史
摘要
导 论
“桑丘,” 堂吉诃德说, “你这本是件功德无量的事, 我即使把威尼斯的财宝和波托西的矿藏全都给你也不 为过。” [1]
桑丘·潘扎无法唤醒他的主人, 但他明白自己的服务价值。是的, 按照堂吉诃德的话来说, 他的服务 “值一个波托西”。1545 年, 在西班牙人击败印加帝国仅仅 10 年之后, 一位秘鲁本土的探矿者偶然发现了世界上最富有的银矿。 迭戈·瓜尔帕 (Diego Gualpa) 在晚年证实: 他在为他的欧洲主人跑腿时, 一阵狂风将他掀 翻在地。 他的手陷入富含银矿的砂浆, 消息不胫而走。波托西的里科山, 或称为 “富饶之山”, 是一座高约4800米的贫瘠山脉, 位于今天的玻利维亚中南部, 一经发现就立即成为全球财富的象征。 1573 年, 迭戈·瓜尔帕证实道, 超过 1万名安第斯矿工在里 科山的洞穴矿和浸汞的精炼厂工作, 到 1600 年, 与之毗邻的 “帝王之城” (Imperial Valla) 波托西, 坐落在山下海拔 4000 米处, 拥有超过 10 万名居民, 这使得该城成为当时世界上规模优选、海拔 优选的城市之一。
当地的安第斯妇女经营着波托西的露天市场。 非洲人在皇家铸币厂工作。骄傲的巴斯克人与同样骄傲的埃斯特雷马杜拉人 (Extremadurans) 在城市的鹅卵石广场上针锋相对。 葡萄牙人、 佛 兰芒人 (Flemish)、 意大利人等少数民族在阴荫下渐增, 如同混血人群越来越多一样。 地位显赫的女性穿着厚底鞋在街上昂首阔步, 炫耀着世界上优选的珠宝, 身着天鹅绒、 蕾丝以及丝绸织锦, 以此 (盛装) 来奚落竞争对手。 从成立之初始, 波托西就充满了暴力, 即使在衰落中, 它的混乱依然闻名于世。 这里罪恶猖獗。 直到 1600 年, 波托西妓院、 酒馆和赌场的人均拥有量超过了西班牙 王国的任何其他城市。 由于靠前渴望兴奋之物, 这座城市狂饮葡 萄酒和玉米啤酒, 啜饮耶巴马黛茶 (Yerba Mate) 和热巧克力, 咀嚼古柯 (Coca), 吸食烟草。
然而, 波托西人也是虔诚的天主教教徒, 城市中心有一座巴 洛克式的纪念碑, 象征着对天主的虔诚和对赎罪的信仰。 1600 年前后, 约有 20 座教堂和小礼拜堂点缀着城市景观, 随着每一笔临 终遗赠的增加而变得日益富丽堂皇。 神父们从遥远的巴格达赶来寻求施舍。尽管与世隔绝, 帝王之城波托西依旧是一座多元的国际大都市、 技术创新的摇蓝、 财富的源泉、 消费的天堂; 但它也是一场环境灾难、刑罚的舞台、腐败和欺诈的滋生地。 简而言之, 它是全球化现代性的标志和矛盾的象征。
波托西城以矿业为基础, 是一个长周期内不断繁荣的新兴城 市。 到了 17 世纪早期, 它步履蹒跚地走向衰落。 尽管里科山的矿 石取之不尽, 但开采和提炼却越来越困难。 在内陆地区, 新银矿 的发现带来了希望, 但大多数只是昙花一现, 在 10 年内就破产了。 17 世纪 40 年代, 一场严重的铸币厂丑闻使该城本已不稳定的金融 业陷入瘫痪, 但从废墟中却涌现出一位波托西伟大的企业家兼 首富———加利西亚商人、 矿主安东尼 奥· 洛佩 斯· 德· 基罗加 (Antonio López de Quiroga), 他在铸币厂危机后一直过着富裕的生活, 直到 1699 年去世。 一些人试图证明波托西会不可避免地走向 衰落, 然而基罗加则被视为一个例外。 早在 1690 年, 墨西哥许多 分散 的 银 矿 营 地———包 括 同 名 的 圣 路 易 斯 波 托 西 ( San Luis Potosí) ———的产量就已经超过了里科山, 而且这种情况一直持续 到 1810 年代西属美洲独立。 尽管在 1750 年之后有所复苏, 但波托 西再也未能回到它的辉煌时代。
然而, 衰落并非注定。 里科山的白银生产在 18 世纪的头几十 年跌至谷底, 1719 年的瘟疫夺去了波托西三分之一居民的生命, 但这座城市希望的灯塔仍然闪耀着, 仍然不失为华丽展演的中心。 正是在这个艰难的时代, 当地编年史家巴托洛梅·阿尔赞斯· 德·奥尔赛·维拉 (Bartolomé Arzáns de Orsúa y Vela) 撰写了他的 百万字著作 《帝王之城波托西史》 (Historia de la Villa Imperial de Potasí), 这部生动而引人入胜的作品被保存在两份手稿中。 自 1965 年出版以来, 学者们一直在努力从阿尔赞斯的作品中探寻真 相。 波托西的画家梅尔乔·佩雷斯·奥尔古因 ( Melchor Pérez Holguín) 也正是在这一时期形成了他独特的创作风格, 为新 的波旁国王在墙壁大小的帆布上创作了名为 《总督莅临波托西》 的绘画。
腓力五世在位期间 (1700—1745), 波托西和南美洲的一些海 岸地带还驻扎着其他的军队。 1702—1713 年的西班牙王位继承战 争中, 大胆的法国商人使得银矿开采业在一定程度上得到复苏, 显然其中大部分是没有缴税的。 英国人在战争结束时赢得了西班 牙奴隶贸易的特许权, 胆大的法国商人与英国人的走私贸易也在 18 世纪 20 年代和 30 年代通过布宜诺斯艾利斯蓬勃发展起来。 出 于对财政收入的渴望和应付新的庞大军事开支的需求, 西班牙波 旁王朝的国王们注意到了这一点, 王室大臣们很快开始起草旨在 促进传奇般的波托西里科山复兴的改革方案。
1735 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