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中国国家博物馆国际博物馆学译丛07——策展指南(馆配专供)

中国国家博物馆国际博物馆学译丛07——策展指南(馆配专供)

  • 装帧: 精装
  • 出版社: 东方出版中心
  • 作者: (澳) 布拉德·巴克利, 约翰·科诺莫斯主编 著 童萌 李竞辉 王一铭 丛诗音 译
  • 出版日期: 2024-01-01
  • 商品条码: 9787547323083
  • 版次: 1
  • 开本: 其他
  • 页数: 725
  • 出版年份: 2024
定价:¥24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本书由两位著名艺术家合作主编, 22位各国、各领域的艺术家和策展人共同撰稿, 以新颖而独到的视角, 从历史、理论和实践等多个层面全方位地回溯、解读、剖析“策展”这一概念。通过梳理历史并分析各类典型案例, 力图打破界限, 使讨论尽可能不受学科、地域、族群、性别以及机构类型的限制。尽管在梳理策展历史时, 不可避免地要将目光流于西方; 但当聚焦当代策展实践时, 无论其是否发生在文博或艺术场馆内, 均被置于全球化语境中加以分析研究。
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 布拉德·巴克利(Brad Buckley)毕业于伦敦圣马丁艺术学院和罗得岛设计学院,是一名艺术家、城市活动家、策展人。曾任悉尼大学艺术学院教授,现为墨尔本大学维多利亚艺术学院教授兼视觉艺术中心研究员。曾获得澳大利亚艺术委员会颁发的现代艺术博物馆PS1当代艺术中心奖金、澳大利亚学习和教学委员会资助。 约翰·科诺莫斯(John Conomos)是一名艺术家、评论家、作家和策展人。现为墨尔本大学维多利亚艺术学院副教授兼视觉艺术中心研究员。曾获得柏林跨媒体艺术节杰出奖、澳大利亚艺术委员会新媒体奖金,以及希腊艺术与文化部颁发的全球希腊奖。 译者简介 童萌,暨南大学历史学硕士、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员、《博物馆管理》编辑部副主任、《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编辑。参与多项历史学、博物馆学和馆藏文物相关课题的研究和图书编写工作,在专业期刊上发表多篇学术文章。 李竞辉,北京外国语大学英语硕士,中国国家博物馆副研究馆员。合著有《归来——中国海外文物回归纪实》,参与翻译《被掩盖的人类历史》《红山文化玉器鉴赏》《红山文化玉器鉴赏(增订本)》等著作。 王一铭,法国滨海大学经济学硕士,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员。主要从事国际交流展览的联络及法语、英语笔译等工作。 丛诗音,北京大学文物与博物馆学硕士,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员。主要从事展览策划、历史人物研究等工作。参与多个展览的内容设计,并承担相关课题的研究工作。合著有《文物中的红色基因》等。
目录
总序 致谢 前言 引言 第一部分  概述:策展的缘起和出处 第一章  匹兹堡策展简史:卡内基国际艺术展近况 第二章 策划好奇:帝国主义、拜物主义、人本主义与珍奇屋 第三章 博物馆领域的职业化:以美国为例 第四章 职业策展人的出现 第二部分  运动、模式、人物与政治 第五章 作为动词的策展:民族国家的100年 第六章 无界的策展:21世纪跨国女权主义者和酷儿女权主义者的策展实践 第七章 艺术品的情境转换和现场感:策展手法札记 第八章 非洲、艺术以及一无所知:关于大英博物馆策展实践的一些思考 第九章 策展危机 第三部分  全球化世界中的策展人 第十章 我们在乎您所付出的一切:关于亚洲艺术策展的思考 第十一章 机构类型如何影响策展实践 第十二章 去殖民化空间的当代艺术策展:以泰国为中心对东南亚策展实践的观察 第十三章 从内部策划:作为策展人的艺术家 第十四章 民族学博物馆的去殖民化 第十五章 来自身份的创造:原住民艺术策展历险记 第十六章 全球化视域下语境特异性对策展的影响 第十七章 被忽视的策展对象 第四部分  博物馆之外:策展前沿 第十八章 平行发展:公共艺术与新媒体艺术 第十九章 虚拟现实展览的策划方法 第二十章 追溯“蜉蝣”与争议:活态档案馆的美学与政治 第二十一章 互联网时代的策展 第二十二章 艺术与科学:交叉(再)创造 译名表 译后记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