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红砂抗逆生态学研究

红砂抗逆生态学研究

  • 字数: 220.00千字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中国林业出版社
  • 作者: 单立山
  • 出版日期: 2014-09-01
  • 商品条码: 9787503876479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218
  • 出版年份: 2014
定价:¥45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单立山、李毅等编著的《红砂抗逆生态学研究》以超旱生灌木红砂为研究对象,采用生态学、植物学和土壤学相结合的实验研究方法,通过野外调查和模拟控制实验相结合、地上测定和地下调查相结合,在大量叶片和根系形态、生理生化指标测定,样品采集分析的基础上,对甘肃中西部地区不同生境条件下典型分布的红砂从种群结构、动态、分布格局、种子变异、种子萌发、干旱的生理适应特性、生物量的分配策略、根系形态、构型及对干旱的适应策略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研究。同时结合模拟控制实验对红砂幼苗地上与地下指标对干旱的响应与适应机制进行了研究,采用隶属函数法对不同生境条件下红砂的抗旱性进行了综合评价。研究成果将为干旱半干旱区典型荒漠植物对逆境胁迫的适应途径和响应策略提供理论依据,也为荒漠地区的抗旱育种及植被保育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
本书可供抗逆生态学、植物生态学、植物生理学等领域的科研人员和其他相关专业本科生、研究生以及关注西北荒漠植物、植被恢复的各级生产和管理人员参考。
目录
1绪论
1.1红砂简介
1.1.1红砂[Reaumuriasoongorica(Pall.)Maxim]分布区
1.1.2红砂生物生态学特征
1.1.3红砂形态解剖学特征
1.2红砂逆境生理生态学研究进展
1.2.1红砂形态解剖适应性
1.2.2光合作用与光保护机制
1.2.3抗氧化系统特征
1.2.4渗透调节
1.2.5细胞分子遗传学研究
1.2.6内源激素
1.3红砂保护与开发的意义
2红砂种群结构、动态及空间格局研究
2.1研究背景
2.2研究区概况与研究方法
2.2.1研究区概况
2.2.2研究方法
2.3甘肃中西部地区不同生境下红砂种群结构和动态分析
2.3.1种群分布现状
2.3.2年龄结构特征
2.3.3红砂种群静态生命表及存活曲线
2.3.4时间序列预测
2.3.5种群动态变化指数分析
2.4种群空间格局
2.4.1不同生境红砂种群的空间分布格局分析
2.4.2不同发育阶段红砂种群空间分布格局分析
2.5小结
2.5.1种群结构方面
2.5.2种群动态方面
2.5.3种群格局方面
3红砂不同天然群体种子表型性状及活性相关性研究
3.1研究背景
3.2研究材料与研究方法
3.2.1群体的确立与试验材料的采集
3.2.2种子表型性状的测定方法
3.2.3种子活性性状的测定方法
3.2.4统计分析方法
3.3河西走廊不同红砂天然群体种子表型性状相关性研究
3.3.1红砂群体间和群体内的形态变异特征
3.3.2红砂种子形态变异特征
3.3.3各群体表型性状的相对极差
3.3.4红砂天然群体间的表型分化及各形态特征变异来源
3.3.5红砂表型性状和采集地的地理生态因子的相关关系
3.3.6红砂天然群体表型聚类分析
3.4河西走廊不同红砂天然群体种子活性相关性研究
3.4.1红砂种子活性群体间和群体内的变异特征
3.4.2红砂种子变异特征
3.4.3红砂种子活性性状问的相关关系
3.4.4红砂种子活性性状和群体的地理生态因子的相关关系
3.4.5红砂天然群体种子性状聚类分析
3.5小结
3.5.1表型变异方面
3.5.2活性变异方面
4盐胁迫和贮藏温度对红砂种子生理特性的影响
……
5干旱胁迫对红砂叶片的生理特性的影响
6自然降水梯度下红砂天然群体抗旱性综合评价
7红砂根系形态和构型对干旱的生态适应
8干旱胁迫对红砂幼苗根系形态和生理特性的影响
9新研究中的关键科学问题
参考文献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