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网站首页
|
搜索
热搜:
磁力片
|
漫画
|
购物车
0
我的订单
商品分类
首页
幼儿
文学
社科
教辅
生活
销量榜
《少年中国行:寻找中国之美(全四册)》
字数: 892000
装帧: 精装
出版社: 天地出版社
作者: 傅国涌
出版日期: 2022-11-30
商品条码: 1178416
版次: 1
开本: 16开
页数: 1040
出版年份: 2022
定价:
¥184
销售价:
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加入购物车
立即购买
加入书单
收藏
精选
¥5.83
世界图书名著昆虫记绿野仙踪木偶奇遇记儿童书籍彩图注音版
¥5.39
正版世界名著文学小说名家名译中学生课外阅读书籍图书批发 70册
¥8.58
简笔画10000例加厚版2-6岁幼儿童涂色本涂鸦本绘画本填色书正版
¥5.83
世界文学名著全49册中小学生青少年课外书籍文学小说批发正版
¥4.95
全优冲刺100分测试卷一二三四五六年级上下册语文数学英语模拟卷
¥8.69
父与子彩图注音完整版小学生图书批发儿童课外阅读书籍正版1册
¥24.2
好玩的洞洞拉拉书0-3岁宝宝早教益智游戏书机关立体翻翻书4册
¥7.15
幼儿认字识字大王3000字幼儿园中班大班学前班宝宝早教启蒙书
¥11.55
用思维导图读懂儿童心理学培养情绪管理与性格培养故事指导书
¥19.8
少年读漫画鬼谷子全6册在漫画中学国学小学生课外阅读书籍正版
¥64
科学真好玩
¥12.7
一年级下4册·读读童谣和儿歌
¥38.4
原生态新生代(传统木版年画的当代传承国际研讨会论文集)
¥11.14
法国经典中篇小说
¥11.32
上海的狐步舞--穆时英(中国现代文学馆馆藏初版本经典)
¥21.56
猫的摇篮(精)
¥30.72
幼儿园特色课程实施方案/幼儿园生命成长启蒙教育课程丛书
¥24.94
旧时风物(精)
¥12.04
三希堂三帖/墨林珍赏
¥6.88
寒山子庞居士诗帖/墨林珍赏
¥6.88
苕溪帖/墨林珍赏
¥6.88
楷书王维诗卷/墨林珍赏
¥9.46
兰亭序/墨林珍赏
¥7.74
祭侄文稿/墨林珍赏
¥7.74
蜀素帖/墨林珍赏
¥12.04
真草千字文/墨林珍赏
¥114.4
进宴仪轨(精)/中国古代舞乐域外图书
¥24.94
舞蹈音乐的基础理论与应用
内容简介
散文集-中国-当代
作者简介
有个剧本叫《莎士比亚在嘉兴》,这个题目真是好。莎士比亚不在北京,莎士比亚不在上海,莎士比亚在嘉兴。我们此行来嘉兴,很重要的一个目的就是来看莎士比亚在嘉兴,中国翻译莎士比亚作品较早的朱生豪就是嘉兴人。我们现在来到了朱生豪的故居。林纾(林琴南)不懂英文,却翻译了上百种西方文学作品,他靠什么?靠懂英文的人讲给他听。但他才是翻译家,其他人只是协助他而已。所谓“译才并世数严林”,严为严复,林为林纾。严复与林纾为同乡,严复曾留学英国。林纾成为翻译家靠的是母语好,这种情况在今天这个时代几乎不可能了。朱生豪是懂英文的,但他能成为一流的翻译家,首先也是因为母语好,而不是英文好。母语好,他才能用典雅的白话文来翻译莎士比亚的剧本,他的中文版莎士比亚剧本早已成为经典。关于朱生豪,我们从哪里开始讲起呢?先来读他的一首诗《吹笛人》:吹笛人朱生豪请给我们唱一支歌吧——唱一支歌儿,把五月赞美,可爱的燕子将要归来,来自那辽远,辽远的大海。请给我们唱一支歌吧——唱一支歌儿,把欢乐召唤,却不要忘记冬天,浸透着我们泪水的冬天。请给我们唱一支歌吧——唱一支歌儿,让爱永不凋丧,草叶上露珠在闪亮,女郎的眼中在放光。这是朱生豪先生大学时写过的一首情调欢快的英文小诗,后译成了中文,他是一位诗人,后来又成了一位翻译家。他有很好的母语根基,早在之江大学念书时,就深得他的老师夏承焘先生赏识。夏承焘甚至说:“之江办学数十年,恐无此不易才也。”意思是之江从来没出现过像朱生豪这样的学生,可见评价之高。夏承焘是什么人?夏承焘被誉为“一代词宗”,在词学研究上有重要建树,是古典文学领域早一代学者。刚才我们读朱生豪的那首诗,也许还不能体会他的白话文的造诣,现在我们来读他写给女朋友——后来的妻子宋清如的一封信:……高小一毕业,我便变成孤儿了,因此一生中最幸福的时间便是在自己家内过的最初几个年头。我家在店门前的街道很不漂亮,那全然是乡下人的市集,补救这缺点的幸亏门前临着一条小河,通向南湖和运河,常常可以望那些乡下人上城下乡的船只,当采桑时我们每喜成天在河边数着一天有多少只桑叶船摇过。也有渔船,是往南湖捉鱼虾蟹类去的,一只只黑羽的捉鱼的水老鸦齐整整的分列在两旁,有时有成群的鸭子放过。也有往南湖去的游船,船内有卖弄风情的船娘。进香时节,则很大的香船有时也停在我们的河埠前。这不过是一封普通的情书,讲述他少年时的所见,不是什么正式的文学作品,就这么随意写来,干净利落,又很具体,处处都是细节。信中讲的就是我们现在所在的老屋周围,乡下人那个时候上城下乡都是通过水路。这里有各样的生活场景,捉鱼的黑色羽毛的水老鸦,还有渔船、成群的鸭子,以及游船和卖弄风情的船娘,进香时节还有大的香船……这样的白话不是浮在面上的,而是生活里生长出来的,连着筋带着皮的,真实,有节奏,有动感。光是读这么一小段,你就会觉得很有作家范儿。我第一次读到这封信,就想起了叶圣陶《多收了三五斗》的开头:万盛米行的河埠头,横七竖八停泊着乡村里出来的敞口船。船里装载的是新米,把船身压得很低。齐船舷的菜叶和垃圾给白腻的泡沫包围着,一漾一漾地,填没了这船和那船之间的空隙。河埠上去是仅容两三个人并排走的街道。万盛米行就在街道的那一边。朝晨的太阳光从破了的明瓦天棚斜射下来,光柱子落在柜台外面晃动着的几顶旧毡帽上。朱生豪这封信写于1935年,这样的白话文与大家熟悉的那些作家,比如叶圣陶、茅盾、鲁迅,所写的相比几乎没有什么落差。那时,朱生豪从之江大学毕业不久,只是个二十多岁的年轻人。我们接着往下读,可以看出他的这篇白话文的好来。也有当当敲着小锣的寄信载客的脚划船,每天早晨,便有人在街上喊着“王店开船”。也有载着货色的大舢(shān)板船,载着大批的油、席子、炭等等的东西。一到朔望烧香或迎神赛会的节期,则门前拥挤得不堪,店堂内挤满了人。乡下老婆婆和娘娘们都头上插着花打扮着出来谈媳妇讲家常,有时也要到我家来喝杯茶。往年是常有瓜果之类从乡下送来的。但我的家里终年是很静的,因为前门有一爿(pán)店,后门住着人家,居在中心,把门关起来,可以听不到一点点市廛(chán)的声音。我家全部面积,房屋和庭园各占一半,因此空气真是非常好,有一个爽朗的庭心,和两个较大的园,几口小天井,前后门都有小河通着南湖,就是走到南湖边上也只有一箭之遥。想起来,曾有过怎样的记忆呵。前院中的大柿树每年产额优选纪录曾在一千只以上,因为太高采不着给鸟雀吃了的也不知多少,看着红起来了时,便忙着采烘,可是我已五六年不曾吃到自己园中的柿子了。有几株柑树,所产的柑子虽酸却鲜美,枇杷就太酸不能吃。桂花树下,石榴树下,我们都曾替死了的蟋蟀蜻蜓叫哥哥们做着坟。后园的门是长关的,那里是后门租户人家的世界,有时种些南瓜大豆青菜玉蜀黍(shǔ)之类。后园的井中曾死过人,禁用了多年,但近来有时也汲(jí)用着,不过乘着高兴而已,因为水是有店役给我们在河里挑起来的。有时在想象中觉得我的家简直有如在童话中一般可爱,虽然实际一到家,也只有颓丧之感,唤不起一点兴奋来。你们是否知道,这堂课我们从这封信切入的原因?信中提到了哪些地方?他的家,他家的后院、前院。我们现在就在这封信里,在朱生豪的信里。我们在朱生豪1935年的一封信里遇见了优选的白话文,遇见了朱生豪,遇见了后来的翻译家、永远的莎士比亚著作的译者。莎士比亚在嘉兴,换句话说,莎士比亚就在这个院子里。此刻,我们也在这个院子里。这里现在有什么?石榴树还在,桂花树还在,还有枇杷树。可惜此时,蟋蟀不叫了,叫哥哥也不叫了,也没蜻蜓在飞。那时,前院有大柿子树,还有柑树。朱生豪少年时享受过的虽酸但鲜美的果实,今天还能找到吗?都不在了。虽然还有枇杷树、石榴树、桂花树,但应该是后来种的,而不是朱生豪见过的。不过院子没有变,仍然是朱生豪童年、少年时记忆里的样子。这一刻他家后院的桂花正在开,我们就在桂花树下跟他对话,我们闻的是他少年时闻过的桂香。朱生豪把自家院中的一草一木、果实、昆虫都写在了这封信里。你们读过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吗?鲁迅回忆自家的后院,那里有什么?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在树叶里长吟的鸣蝉,伏在菜花上的黄蜂,轻捷的叫天子(云雀),还有泥墙根一带的油蛉、蟋蟀、蜈蚣、斑蝥、何首乌藤、木莲藤、覆盆子……这些都曾带给他无限的趣味。少年鲁迅故乡的百草园几乎成了整个民族的共同记忆。朱生豪没有那么幸运,但你们很幸运,少年时就走进了少年朱生豪家的院子,见识的不仅是草木之美,还有白话文之美。鲁迅写的是一篇散文,朱生豪当时只是给“好人”写一封信,想起了儿时的许多伤心和美好事而已。“好人”比他大一岁,是他的女朋友,他们都是之江大学的学生。当时朱生豪大学毕业不久,想起自己十岁丧母,十二岁丧父,小小年纪就成了孤儿,心里很痛苦;但当他想起自家前院后院那些树,还有那些果实——他吃过柿子,吃过虽酸却鲜美的柑子,这些都是他熟悉的,也许是他亲手采摘的,品尝过的——他的心里又是美好的。他记忆中的这些细节是如此亲切,如此美好,包括他看到的这里种的南瓜、大豆、青菜,还有玉蜀黍,何况他家的前院和后院还通着南湖,通着外面的繁华世界,那个世俗的繁华世界和他家安静的院子是连在一起的。当他的笔触及院子里的草木时,他是带着情感的。他写了哪些树?桂花树、石榴树、枇杷树、柑树、柿子树。重点写了结果子的那几种树,而且把味道分别写了出来,尤其是那棵大柿子树,每年产额优选纪录曾在一千只以上。这棵大柿子树成了他对他们家繁荣的一个记忆,那一树的柿子代表了昔日的繁荣,那时他有爸爸妈妈,有爷爷奶奶,家里人很多。后来爸爸妈妈死了,那棵柿子树也冷落了,他说自己已五六年不曾吃到自己园中的柿子了。以前,在这棵柿子树结出一千只以上的柿子时,那个家多美好,多有丰收的感受啊,那是一个像在童话中一般可爱的家。如今爸爸妈妈不在了,他一到家有种什么感受?他用了一个词——“颓丧”,唤不起一点兴奋来。作为一个孤儿,朱生豪身上有一种孤儿情结,他的内心非常敏感,对世界万物有一种独特的感受。中国许多作家,跟朱生豪有相似的出身和某些相似的气质。郁达夫童年丧父,鲁迅少年丧父。因为这样的经历会让一个孩子变得非常敏感,对人生有独到的体验,所以他们的不幸反过来又成全了他们。世上的事常有两面性,相反而相成。因为爸妈不在了,他必须学会独立,自己去争取未来,所以他变成了一个独立的人,一个靠自己来建立新生活的人。这个世界就是这么奇妙,谁有幸谁不幸,还不一定呢。当他写出这样的文字的时候,他的不幸就转化为文学目前的有幸,文学目前就有了一个朱生豪。这样一个少年从这个院子里走出去,从柿子树下、桂花树下走出来,他要走出南湖,走出嘉兴,走到哪里去?走到西湖,走到杭州,走到钱塘江。之江大学在钱塘江畔六和塔附近,当年朱生豪念书的那些房子今天还在,那是中国很好的教会大学之一。之江大学重视英文,朱生豪的英文很好。之江大学教中文的教授像夏承焘先生这样的,也让朱生豪遇见了,这为他奠定了很好的古典文学根基。朱生豪出生于1912年,那是一个白话文时代。他是民国之子,是教会大学的学生。他童年时胡适等人就提倡白话文,他上学时读的就是白话文教科书。他有很好的古典文学修养,他能写白话文,也能够写文言文;他的白话文漂亮,文言文也很漂亮;他能写白话诗,也能写旧体诗词。他还会英文,这是那个时代中西交汇带来的,他在一种中西兼容的教育体系中成长起来。今天的人中文水平普遍不够,这在朱生豪那个时代是不可能的。生在那样一个时代,是他的幸运,可以说他赶上了好时光;但是他又特别不幸,生在那个时代,他经历了日本侵略。他生于1912年,年轻的时候遇到了抗日战争。有幸和不幸往往是交织在一起的,是分不开的。你想把它们分开,但是撕不开。一面是不幸,转过来另一面就是有幸;切掉一面,另一面就不存在了。人必须直面人生的顺境和逆境,有幸和不幸,好和不好。朱生豪的命运是这样,所有人其实都不会例外。1933年,朱生豪大学毕业时,他没想过将来会成为一位翻译家,成为翻译《莎士比亚戏剧》的人。他的梦想可能更多的是做一位诗人。他喜欢写诗,刚才我们读了他的《吹笛人》。一个偶然的机会,翻译莎士比亚著作的使命落到了这个年轻人的头上。1935年,他的校友詹文浒,介绍他进世界书局工作。在世界书局,一开始他主要是编词典,编中英词典、英汉词典之类的。詹文浒后来建议他去翻译莎士比亚的作品,他也觉得这份工作很有意义,最后就踏上了翻译之路。
目录
大先生傅国涌与小童子们游学万里,寻觅历史洪流中遗失的文化与大美。从北京到南京,从西安到江南,傅国涌先生带领学生一路走遍了长城、红楼、未名湖、清华园、圆明园、颐和园、秦淮河、台城、石头城、兵马俑、华清池、大雁塔、陕西历史博物馆、兴庆宫公园、明城墙、太湖、钱塘江、朱生豪故居……现场感受历史、文化与景色之美,与中国历史上那些熠熠生辉的人物对话,分享他们背后鲜为人知的经历与故事,讲述课本里没讲到的历史与文化知识。
×
Close
添加到书单
加载中...
点此新建书单
×
Close
新建书单
标题:
简介: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