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诗的传统与兴味

诗的传统与兴味

  • 字数: 285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生活书店出版有限公司
  • 作者: 余冠英
  • 出版日期: 2022-08-01
  • 商品条码: 9787807683438
  • 版次: 1
  • 开本: 32开
  • 页数: 416
  • 出版年份: 2022
定价:¥6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编辑推荐
★中国古典文学研究专家 余冠英 讲给大家的诗词课;★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刘跃进、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副教授蔡丹君 编选整理,万字精彩导读诠释大师很好成就;★回归经典、细读文本,品悟古典诗词之美,了解诗的传统与兴味,在普及文学经典中接受语文教育。★装帧大气别致,内外封典雅,镂空工艺,进口轻型纸,厚却轻,书脊锁线,可接近摊开阅读。
内容简介
提起中国古典文学研究专家余冠英,很多人首先会想到他选注的《诗经选》《乐府诗选》等。在经典选注中,他十分重视诗人的写作个性及其诗歌的艺术特点,着力剖析诗作的语言结构,将普及文学经典与促进语文教育结合起来。在选注之外,他还写了很多说诗的论文,或考论诗歌发展源流,或鉴析具体诗歌作品。 此书为余冠英平生诗歌研究、选注讲读的精粹,共三十余篇,分考镜诗源、读诗释疑、注诗选摘三部分,系统体现了他在说诗、注诗与学术研究方面的经验、识见与贡献。
作者简介
余冠英(1906—1995),江苏扬州人。早年就读于清华大学中文系,毕业后留校任教。抗战时期任西南联大教授,主编《国文月刊》。1952年起任中国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后任该所副所长、学术委员会主任、《文学遗产》主编。主要从事中国古代文学研究,著有《汉魏六朝诗论丛》《诗经选》《乐府诗选》《三曹诗选》等。 刘跃进,1958年生,吉林白城人。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文哲学部副主任、文学研究所研究员,《文学评论》《中国文学年鉴》主编,兼任中华文学史料学学会会长、全国古籍整理出版规划领导小组成员。著有《秦汉文学地理与文人分布》《秦汉文学编年史》《门阀士族与文学总集》《中古文学文献学》等。 蔡丹君,1981年生,湖南株洲人。北京大学中文系博士,现为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副教授,著有《从乡里到都城:历史与空间变迁视野中的十六国北朝文学》《浮世本来多聚散:唐诗中的二十一种孤独》《见南山:田园诗史话》等。
目录
导读 刘跃进 蔡丹君 1
考镜诗源
《诗经选》前言 20
《汉魏六朝诗选》前言 45
《三曹诗选》前言 72
《乐府诗选》前言 95
七言诗起源新论 111
关于七言诗起源问题的讨论 135
吴声歌曲里的男女赠答 147
唐诗发展的几个问题 155
《中国古代山水诗鉴赏辞典》序 177
《古代爱情诗词鉴赏辞典》序 179
中国古代民歌的成就 186
读诗释疑
关于改《诗》问题 196
关于《陈风·株林》今译的几个问题 212
关于《诗经·伐檀》篇和乐府《孔雀东南飞》的一些问题 218
《诗经·郑风·将仲子》乐府新声 223
乐府歌辞的拼凑和分割 226
四言、五言和七言 236
汉魏诗里的偏义复词 248
曹操的两首诗 254
建安诗人代表曹植 259
论蔡琰《悲愤诗》 271
说“小子无官职,衣冠仕洛阳” 281
关于《孔雀东南飞》疑义 285
说鲍诗 293
《乐府诗集》作家姓氏考异 294
谈《西洲曲》 308
李白纪念馆成立纪念 314
诗论十首 315
注诗选摘
《诗经》今译六篇 320
《诗经》今译六首 335
汉铙歌六曲注 351
《古诗十九首》注 357
《别诗》四首注 376
《别诗》三首注 381
鲍照诗十首注 384
摘要
     试读一:汉魏诗里的偏义复词 国语里有一种复合词,由并行的两词组成,在句中有时偏用其中一个的意义,可以称为偏义复词。例如: “费了那么多精神,到后来还要落褒贬,真不值得!” “我的丈夫受了重伤,万一有个好歹,叫我怎么过!” 这里“褒贬”偏用“贬”的意义,“好歹”偏用“歹”的意义。“褒贬”“好歹”都成为偏义复词。这种复词在古文里也 并不少见。顾亭林《日知录》卷二十七,首先举出“得失,失也”“利害,害也”“缓急,急也”“成败,败也”“异同,异 也”“赢缩,缩也”“祸福,祸也”七例。俞曲园《古书疑义举例》卷二续举“因老而及幼”“因车而及马”“因父而连言 母”“因昆而连言弟”“因妹而连言姊”“因伯而连言男”“因败而连言成”七例。黎劭西先生曾著《国语中复合词的歧义和偏义》一文,载在《女师大学术季刊》第一卷第二期,添举“会同”“朝夕”“耳目”“日月”“禹稷”等八例。《燕京学报》第十二期有刘盼遂先生《中国文法复词中偏义例续举》一文,又补了“爱情”“陟降”“强弱”“朅来”“安危”“虚盈”“是非”“动静”“上下”等十七例。在诗歌里,因为凑字足句的关系偏义复词也许更多些。本文单从汉魏诗歌续举十七词。这类复合词的辨别往往关系诗的了解,提出来作为讨论资料,似乎不为无益而还可能是饶有兴趣的事情。 (一)“死生”,死也。汉乐府相和歌古辞《乌生》篇:“唶!我人民生各各有寿命,死生何须复道前后?”李因笃《汉诗音 注》说:“弹乌、射鹿、煮鹄、钓鱼,总借喻年寿之有穷,世途之难测。”这是本诗的大旨。上面所引的两句是本诗的结尾,意思是说夭寿全属天命,死亡早迟是不足计较的。这里因“死”而连言“生”,“生”字无义。这是所谓句中挟字法。 (二)“东西”,东也(或西也)。汉乐府相和歌《白头吟》本辞:“蹀躞御沟上,沟水东西流。”次句费解。既是沟中的水就只能东流或西流,不能既东又西。假如“东西”不是偏义复词,专享可能的解释就是一条南流或北流的水注入和它垂直的沟,水分东西两头。但是如参看南朝《神弦歌》里的“蹀躞越桥上,河水东西流,上有神仙居,下有西流鱼”等句,就知道这样的说法不妥。《神弦歌》的河,只是一条河,因为已说明在一座桥下。从“西流鱼”三字看来,“东西流”实在就是东流,因为“河水”和“下有”两句是以古乐府《前缓声歌》“东流之水必有西上之鱼”一句为根据的。由此推论《白头吟》篇的“东西流”,虽不能断言是东流还是西流,“东西”一词用成偏义是很可能的。 (三)“嫁娶”,嫁也。同篇:“凄凄复凄凄,嫁娶不须啼,愿得一心人,白头不相离。”是说人家嫁女常常啼哭,其实嫁女是不必啼哭的,只要嫁得“一心人”,到老不分开,就是幸福了。全诗都是女子口吻,这几句也是就女子方面说。“嫁娶”也是用偏义。 (四)“松柏”,松也。汉乐府相和歌辞《艳歌行》“南山”篇:“南山石嵬嵬,松柏何离离。”这是开端的两句,下文说“洛阳发中梁,松树窃自悲”“斧锯截是松,松树东西摧”,又说“本自南山松,今为宫殿梁”,全篇只写松树的事。开端虽然松柏并提,“柏”字不过是连言而及。 (五)“木石”,木也。汉乐府杂曲歌古辞《前缓声歌》:“心非木石,荆根株数,得覆盖天。”木与荆有根株,石不能有根株。“木石”是常常连言的,所以这里因“木”而及“石”。 (六)“公姥”,姥也。汉乐府杂曲歌古辞《孔雀东南飞》篇“便可白公姥”,又“奉事循公姥”,又“勤心养公姥”。三句都是焦仲卿妻刘氏的话,但细观全诗,焦仲卿的父亲应已不在世,否则诗中有许多地方便说不通了。仲卿决心自杀时说“令母在后单”,从这句话可以见出他没有父亲。诗中叙刘氏嘱仲卿“便可白公姥”,接着便叙仲卿依嘱行事——“堂上启阿母”,从这里也可以见出仲卿没有父亲。刘氏口中屡次所说的“公姥”意思只指阿姥。这和俞曲园所举《礼记·杂记》篇因父而连言母,黎劭西所举《毛诗·将仲子》因母而连言父属于一类。 (七)“作息”,作也。《孔雀东南飞》篇又有“昼夜勤作息”一句,旧注解“作息”两字多不可通。闻一多先生《乐府诗笺》说:“息,生息也,作息谓操作生息之事。”虽属可通,还嫌生强。作息自是对待的并行词,白居易诗云“一日分五时,作息自有常”,这是“作息”通常的用法,和今语相同。这诗的“作息”用成偏义,“终日勤作息”就是终日勤于劳作,也就是上文所谓“鸡鸣入机织,夜夜不得息”的意思。 (八)“父母”,母也。同篇:“我有亲父母。”和上举“公姥”例相似,这是因母而连言父。刘兰芝没有父亲也是显而易见的,她如有父亲就不当说“谢家事夫婿,中道还兄门”了。她的婚姻也不能“处分适兄意”,应当让父亲去做主了。 (九)“父兄”,兄也。同篇:“我有亲父兄,性行暴如雷。”兰芝无父,说已见上。这里“亲父兄”意思只是“亲兄”,“父”字是因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