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网站首页
|
搜索
热搜:
磁力片
|
漫画
|
购物车
0
我的订单
商品分类
首页
幼儿
文学
社科
教辅
生活
销量榜
中国70后文学研究(第1辑)
字数: 300千字
装帧: 平装
出版社: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作者: 张丽军 主编
出版日期: 2019-08-01
商品条码: 9787559817594
版次: 1
开本: 16开
页数: 328
出版年份: 2019
定价:
¥65
销售价:
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加入购物车
立即购买
加入书单
收藏
精选
¥5.83
世界图书名著昆虫记绿野仙踪木偶奇遇记儿童书籍彩图注音版
¥5.39
正版世界名著文学小说名家名译中学生课外阅读书籍图书批发 70册
¥8.58
简笔画10000例加厚版2-6岁幼儿童涂色本涂鸦本绘画本填色书正版
¥5.83
世界文学名著全49册中小学生青少年课外书籍文学小说批发正版
¥4.95
全优冲刺100分测试卷一二三四五六年级上下册语文数学英语模拟卷
¥8.69
父与子彩图注音完整版小学生图书批发儿童课外阅读书籍正版1册
¥24.2
好玩的洞洞拉拉书0-3岁宝宝早教益智游戏书机关立体翻翻书4册
¥7.15
幼儿认字识字大王3000字幼儿园中班大班学前班宝宝早教启蒙书
¥11.55
用思维导图读懂儿童心理学培养情绪管理与性格培养故事指导书
¥19.8
少年读漫画鬼谷子全6册在漫画中学国学小学生课外阅读书籍正版
¥64
科学真好玩
¥12.7
一年级下4册·读读童谣和儿歌
¥38.4
原生态新生代(传统木版年画的当代传承国际研讨会论文集)
¥11.14
法国经典中篇小说
¥11.32
上海的狐步舞--穆时英(中国现代文学馆馆藏初版本经典)
¥21.56
猫的摇篮(精)
¥30.72
幼儿园特色课程实施方案/幼儿园生命成长启蒙教育课程丛书
¥24.94
旧时风物(精)
¥12.04
三希堂三帖/墨林珍赏
¥6.88
寒山子庞居士诗帖/墨林珍赏
¥6.88
苕溪帖/墨林珍赏
¥6.88
楷书王维诗卷/墨林珍赏
¥9.46
兰亭序/墨林珍赏
¥7.74
祭侄文稿/墨林珍赏
¥7.74
蜀素帖/墨林珍赏
¥12.04
真草千字文/墨林珍赏
¥114.4
进宴仪轨(精)/中国古代舞乐域外图书
¥24.94
舞蹈音乐的基础理论与应用
编辑推荐
“70后”作家在中国当下文坛上的地位已日益凸显。他们的成就和问题,是我们当下中国最典型的文学经验的一部分。关注他们,就是关注当下的中国文学。本书不仅呈现了“70后”一代作家成长的困境与突围,以及他们艰难的自我确立的过程,也探讨了他们的使命与担当,提供给读者的不仅有思想的碰撞,也有成长的启发。本书关注“70后”这一作家群体的整体文学创作,记录下属于这一代人的独特精神轨迹和思考,为新世纪中国文学研究提供了一份宝贵的研究资料。
内容简介
本书着眼于中国“70后”作家群体的代际境遇、时代精神体验及文学生产机制等问题,通过对“70后”文学创作现状的梳理及对其存在问题的剖析,推动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和21世纪中国文学的进一步繁荣与发展。作者多为活跃于现当代文学研究领域的专家学者。
作者简介
张丽军,1972年生,男,山东莒县人,山东师范大学新闻与传媒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在20世纪乡土文学研究、新世纪“70后”作家群研究、样板戏研究等领域有着较大影响。中国现代文学馆第二届客作者座研究员,北京大学访问学者,鲁迅文学院第26届高研班(文学评论)学员。
目录
关于“70年代人”的对话 宗仁发 施战军 李敬泽 /1灵魂的自我放逐与失位 洪治纲 /11终止焦虑与长大成人 宋明炜 /16被遮蔽的“70年代人” 宗仁发 施战军 李敬泽 /26激素催生的写作 黄发有 /34关于“70年代” 魏 微 /42论“70年代后”的城市“另类”写作 倪 伟 /49近年“70年代以后”作家创作研究综述 王凤仙 刘兆柏 /67被囚禁的欲望 周立民 /75“70后”的写作及可能性之一 徐则臣 /89小城镇叙事、泛意识形态写作与不及物性 梁 鸿 /96可疑的“个人” 周立民 /113在逃脱处落网 张 莉 /133代际视野中的“70后”作家群 洪治纲 /146低谷的一代 陈思和 /161怀旧·成长·发展 贺仲明 /169未完成的审美断裂:中国“70后”作家群研究 张丽军 /181“70后”写作与抒情传统的再造 谢有顺 /197“70后”六作家论 刘 涛 /215“70后”的身份之谜与文学处境 孟繁华 张清华 /235大众文化影响的焦虑 翟文铖 /242“70后”作家的五副面孔 马 兵 /260“第三代”以后历史如何延续 张清华 孟繁华 /275“70后”作家创作与当代中国文学 张艳梅等 /283生命困境与精神暗疾的隐喻 曹 霞 /310
摘要
“70年代人”给中国文坛带来的初步成果是其呈现的勇气。我们惊骇于如此有勇无谋的“行为艺术”。他们的不顾策略,增加了20世纪末叶文学呈现出的繁复性。这不是表面上的“多样化”所能解释得了的。繁复性呈现的存在,是文学健康的福音。在此基础上,我们才能保持对作品厚重、真实、震撼等理想品质的期许。——关于“70年代人”的对话(宗仁发 施战军 李敬泽)我想比较值得去做的,是应该确认我们所处的时代到底在怎样影响着我们的生存体验,以及在此基础上又如何塑造了我们对于现实和自我的想象。也许对现实和自我关系的察知,将触动我们更为内在的体验,并从中催生出一些具有发展可能性的新向度来。——终止焦虑与长大成人(宋明炜) “70年代人”中不少为没有体制保障的自由撰稿人,这种承受着巨大压力把自己变成“一个坐在家里靠写字吃饭的人”(戴来《要么进来,要么出去》)的胆识,蕴藏着一种抗拒平庸的精神诉求。中国文学的未来或许正由这些自由的灵魂重新塑造。但文学史绝对不以年龄和姿态作为价值坐标,因为两者都是暂时的、可疑的甚至是荒唐的刻度,只有作品质量才能衡量一个时代文学和文化的兴衰浮沉。“70年代人”只有冲破诱惑和压力的围堵,才能带给21世纪的文学一种崭新的期待和惊喜。 ——激素催生的写作(黄发有) 对我们的青年作家来说,首要的问题是解决如何看待民族性的问题。尽管“60后”中的一批作家秉持普遍性和超越性的文学理念,但一个不争的事实是,很多作家都已经意识到要从中国古典文学传统中汲取营养,再做一次寻根之旅。 ——“70后”的写作及可能性之一(徐则臣) “70后”作家身上有一种含混与暧昧特征。那种不可名状的温暖、细致与锐利的气质,包含着某种内向的少年情态,敏感多情又暴烈冲动,安静耐心又渴望突破。在面对社会与历史时,他们处于一种奇怪的“游离”状态。如果一定要为“70后”作家找一条出路的话,这种“游离”状态和“中间”状态可能成为“70后”作家的及物点。 ——小城镇叙事、泛意识形态写作与不及物性(梁 鸿) 在这少有的历史大裂变中,“70后”作家有幸亲眼见证了乡土中国的现代化转型,亲身经历了这种愈来愈快的城市化进程,亲身体验了这种传统与现代、历史与现实、物质与精神相分离割裂的痛楚、悲哀、挣扎。因而,“70后”作家有责任、有义务、有使命深入民间、大地、历史去呈现这一代人的喜怒哀乐,创作出属于这一代人的、打通过去和未来的经典文学。 ——未完成的审美断裂:中国“70后”作家群研究(张丽军)
×
Close
添加到书单
加载中...
点此新建书单
×
Close
新建书单
标题:
简介: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