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网站首页
|
搜索
热搜:
磁力片
|
漫画
|
购物车
0
我的订单
商品分类
首页
幼儿
文学
社科
教辅
生活
销量榜
刘半农评传
字数: 200000
装帧: 精装
出版社: 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18-08-01
商品条码: 9787515823072
版次: 1
开本: 16开
页数: 240
出版年份: 2018
定价:
¥49.8
销售价:
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加入购物车
立即购买
加入书单
收藏
精选
¥5.83
世界图书名著昆虫记绿野仙踪木偶奇遇记儿童书籍彩图注音版
¥5.39
正版世界名著文学小说名家名译中学生课外阅读书籍图书批发 70册
¥8.58
简笔画10000例加厚版2-6岁幼儿童涂色本涂鸦本绘画本填色书正版
¥5.83
世界文学名著全49册中小学生青少年课外书籍文学小说批发正版
¥4.95
全优冲刺100分测试卷一二三四五六年级上下册语文数学英语模拟卷
¥8.69
父与子彩图注音完整版小学生图书批发儿童课外阅读书籍正版1册
¥24.2
好玩的洞洞拉拉书0-3岁宝宝早教益智游戏书机关立体翻翻书4册
¥7.15
幼儿认字识字大王3000字幼儿园中班大班学前班宝宝早教启蒙书
¥11.55
用思维导图读懂儿童心理学培养情绪管理与性格培养故事指导书
¥19.8
少年读漫画鬼谷子全6册在漫画中学国学小学生课外阅读书籍正版
¥64
科学真好玩
¥12.7
一年级下4册·读读童谣和儿歌
¥38.4
原生态新生代(传统木版年画的当代传承国际研讨会论文集)
¥11.14
法国经典中篇小说
¥11.32
上海的狐步舞--穆时英(中国现代文学馆馆藏初版本经典)
¥21.56
猫的摇篮(精)
¥30.72
幼儿园特色课程实施方案/幼儿园生命成长启蒙教育课程丛书
¥24.94
旧时风物(精)
¥12.04
三希堂三帖/墨林珍赏
¥6.88
寒山子庞居士诗帖/墨林珍赏
¥6.88
苕溪帖/墨林珍赏
¥6.88
楷书王维诗卷/墨林珍赏
¥9.46
兰亭序/墨林珍赏
¥7.74
祭侄文稿/墨林珍赏
¥7.74
蜀素帖/墨林珍赏
¥12.04
真草千字文/墨林珍赏
¥114.4
进宴仪轨(精)/中国古代舞乐域外图书
¥24.94
舞蹈音乐的基础理论与应用
编辑推荐
一份爱国的热忱,一颗高傲的灵魂,一场孤独的旅程,一生洒脱的性情。在这世上,鲜有人可“触多方而俱有成”,能在某一点上有所突破,已是不枉此生的。然,有这样一人,在其所涉及的众多领域中,都能游刃有余地行走,许多旁人望尘莫及之事,他均可做到成绩斐然。这个人,就是刘半农。
内容简介
《刘半农评传》一书,作者用平实的语言、清晰的脉络,按照时间顺序记录了拥有一份爱国的热忱、一场孤独的旅程和一生洒脱的性情的语言大家刘半农的一生。
目录
书香门第,少年才俊
横空出世,文坛魁首
中学肄业,北大教员
创新文化,变革先驱
潜心钻研,成绩斐然
巴黎求学,结缘文物
重归故国,思绪万千
人生百态,步履艰难
不附世俗,唯显本真
爽直个性,情溢满怀
意外陨落,不负此生
摘要
书香门第,少年才俊
品味书香,苦难成长
刘半农的老家在江苏省无锡市附近的江阴,是个自古就出名人才俊的地方,如果刻意追溯,是可延伸至春秋战国时期的。
古时候,江阴被称为暨阳,是个枕山负水、襟带三吴之地。春秋时期,吴国的公子季札被册封在此地;到了战国时期,这里的主人是春申君黄歇,所以这里也承载着悠久的历史使命。
追溯刘家的家谱,可以发现刘家自曾祖父刘荣开始就有着不平凡的经历。刘半农的曾祖父刘荣生于嘉庆十一年,死于同治三年,为人慷慨重义,是当地有名的“忠义”之士。咸丰元年,也就是1851年,洪秀全连同杨秀清、萧朝贵、冯云等人发起太平天国运动,开始了一场规模较大的农民起义,反抗清朝的封建统治。在此期间,刘荣和他的长子刘汉因组织当地的义民剿除逆匪,双双遇难,被杀害的时间相隔不过十几天。刘荣死时59岁,而他的长子刘汉年仅33岁。刘氏父子慷慨英勇的行为,受到乡邻的赞颂,均被列入当地的“忠义祠”之中,受百姓的香火供奉,以示敬畏。
刘半农的父亲并不是祖父的亲生儿子。刘汉,也就是刘半农的祖父,在遇难之时,并没有留下子嗣,刘汉的妻子夏氏在他去世十几年之后,想在乡下的本家之中过继一个孩子,承袭香火,奉养终老。
夏氏是个心地很好善良的人,她选中的是一个家境比较贫困的本家,他家有四个孩子,三个男孩和一个女孩,夏氏希望能选个大一些的男孩,带回来直接可以送到私塾去读书,也方便照顾。
夏氏去领孩子的时候,看到三个男孩子都躲在床底不敢出来,而那个女孩子也躲在母亲的怀中啼哭不止,这样的场景让夏氏心里很好难受,她一再向几个孩子的父母保证不会亏待孩子,并对几个孩子说:“我们本来就是本家,以后还可以经常往来,还可以常回家来看望父母和兄妹,并且还可以减轻家里的负担,我老了之后也有个依靠。”
之后,又对着哭泣不止的女孩说:“别哭,别哭!你的哥哥到了我们家,你也可以常来玩,我也有了侄女不是吗?”在夏氏一再的保证和规劝之下,孩子的父母稍有安慰。夏氏希望可以带老大走,但是老大死活不肯,这时只有5岁的老三从床底下爬出来,说道:“我去,这样家里也少了一个人吃饭。”
这个懂事而又听话的孩子叫刘宝珊,他就是刘半农的父亲。就这样,刘宝珊被夏氏带回家去悉心抚养,并送入私塾读书。当时,夏氏的家境也不富裕,可她希望这专享的儿子能够有学识,受人尊敬,于是便靠纺纱织布赚钱来供养刘宝珊读书。好在刘宝珊十分上进,且聪明好学,在1896年――他26岁的时候,考中了江阴县(现为江阴市)儒学生员,从此在家中办起私塾,教书育人,养家糊口。
刘半农的母亲蒋氏也同样有着一段辛酸的经历。蒋氏出生在一个贫苦的家庭,出生没多久父亲就去世了,她的母亲由于没有经济收入,无法抚养嗷嗷待哺的女儿,只能忍痛把她扔弃。
当时正值严冬,河流表面都冻上了冰,蒋氏就被扔弃在冰面上,恰好此时刘半农的祖母夏氏从河边路过,便把她捡回家中与刘宝珊做伴,她也就成了刘宝珊的童养媳。
蒋氏的母亲对女儿很好愧疚,可因为没有经济来源,也无能为力。后来,她无处可以居住,便留在刘家附近的圆通庵中,默默忍受内心的自责和痛苦,却也偶尔能看到女儿的状况,也算是一种安慰吧。
在当时社会,刘半农母亲幼年时期被遗弃的悲惨遭遇不是个别的现象。封建旧社会时期,弃杀女婴是一个社会问题,归根结底是当时的经济生产与人口生产之间的一种矛盾,男孩作为主要的劳动力被允许生存,而女孩因劳动力不足则被遗弃或者杀死。
许多年之后,已成年并且对社会有一定认知的刘半农,曾经与弟弟刘天华讨论过母亲的问题,他说:“对于外祖母遗弃母亲这件事,不能接近怪外祖母,这是一个社会问题。”这些悲伤的事情,后来也成为刘半农小说和诗歌的题材之一,为的是通过这些故事反映一些残酷的社会问题,让人重视,给人警醒。
父亲是在远方亲戚处领养的孩子,母亲是被遗弃的孩子,在善良坚强的祖母的抚育下,这个拼凑起来的家庭建立了起来,刘半农就是在这样一个家庭中出生的,虽然贫穷,但接受的教育却并不比别人少,甚至更多。
P1-3
×
Close
添加到书单
加载中...
点此新建书单
×
Close
新建书单
标题:
简介: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