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黎东方讲史:细说民国创立

黎东方讲史:细说民国创立

  • 装帧: 精装
  • 出版社: 上海人民出版社
  • 作者: 黎东方 著
  • 出版日期: 2019-06-01
  • 商品条码: 9787208157996
  • 版次: 1
  • 开本: 32开
  • 页数: 356
  • 出版年份: 2019
定价:¥52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本书叙述了从孙中山创办兴中会至1912年民国成立期间的重要事件和重要人物。
作者简介
黎东方(1907-1998年),早年接受私塾教育,曾受业于国学大师梁启超,又曾师从法国史学权威马第埃教授,获巴黎大学文学博士学位。1944年在重庆中一路黄家垭口实验剧场,卖票“品三国”,盛况空前,被誉为“现代讲史人”。1954年与林语堂在新加坡共创南洋大学。自中国文化大学教席退休后,定居在加利福利亚州的圣地亚哥市,专注写作。著有《细说三国》、《细说元朝》、《细说明朝》、《细说清朝》以及《细说民国》等作品。
目录
出版说明
编者说明
序一 “细说中国历史丛书”序言 邓广铭
序二 黎东方先生讲史之学 唐振常
原初版《自序》
原《再版自序》
《细说元朝》《细说明朝》《细说清朝》《细说民国创立》中国大陆版自序
一 老百姓怕官
二 官怕洋人
三 洋人怕老百姓
四 民国的国父
五 兴中会
六 孙中山的家世与早年
七 乙未广州之役
八 横滨分会
九 伦敦蒙难
一? 宫崎寅藏(一)
一一 康梁(一)
一二 宫崎寅藏(二)
一三 庚子惠州之役
一四 史坚如
一五 再接再厉
一六 大明天顺国
一七 革命潮
一八 《革命军》
一九 《苏报》案
二? 思想战(一)
二一 康梁(二)
二二 思想战(二)
二三 秀才从军
二四 同盟会以前的同盟会
二五 冯自由
二六 黄兴
二七 华兴会
二八 科学补习所
二九 同盟会
三? 《民报》
三一 吴樾
三二 陈天华
三三 丙午萍醴浏之役
三四 日知会
三五 丁未黄冈之役
三六 丁未七女湖之役
三七 丁未防城之役
三八 丁未镇南关之役
三九 徐锡麟
四? 秋瑾
四一 戊申钦廉上思之役
四二 戊申河口之役
四三 熊成基
四四 同盟会香港分会及其后的南方支部
四五 庚戌广州新军之役
四六 刺摄政王
四七 辛亥三月二十九日广州之役
四八 四川保路风潮
四九 武昌起义(一)
五? 湖北军队同盟会
五一 群治学社
五二 振武学社
五三 文学社
五四 同盟会中部总会
五五 共进会
五六 武昌起义(二)
五七 光复汉阳汉口
五八 中华民国军政府
五九 鄂军都督府
六? 汉口之战
六一 汉阳之战
六二 武昌之守
六三 停战
六四 黄陂之战
六五 外府州县之光复
六六 各省光复
六七 民国成立
摘要
    一
     老百姓怕官
     清朝到了晚年,太不成话。
     高高在上的是皇帝,压在下边的是老百姓,中间是官。皇帝是天子,老天的儿子。他受命于天,不是老百姓选出来的,用不着对老百姓嘘寒问暖。皇帝有权向老百姓抽税,没有义务替老百姓做事。官,夹在皇帝与老百姓中间,狐假虎威,用皇帝的名义刮饱了回家乡买田,讨小老婆,或是搬到上海、天津、汉口、大连等等地方的外国租界里住,在金迷纸醉的十里洋场之中鬼混到死。
     当官的也有好人,然而极少。多数的官,只知有皇帝而不知有国家,更不知有人民。所谓皇帝,在这些官的心中目中,也不过是一块木头做的“万岁牌子”而已。亲眼看见过皇帝的,只有大学士、尚书、侍郎、总督、巡抚,各级的大小太监,以及皇后、妃子、宫女。逢年过节,各处地方的官率领属僚,向“万岁牌子”磕头,跪下三次,每次磕三个头。这叫做三跪九叩首。
     汉人当官的,对皇帝称臣;满人当官的,对皇帝自称“奴才”。“臣”的字义,也是“奴才”,所以这两个名词并无分别,不过“臣”字较为文雅而已。
     老百姓在公堂见到官,必须下跪,自称“小的”或“小人”,称官为“大人”。官可以随时随地,叫当差的把任何老百姓拖倒,脱了裤子,用板子或竹棍打屁股或脊背;也可以把老百姓抓进监牢,随意关若干天,若干年,或是套上枷,扣起手铐,挂了脚镣、押到十字街头,站囚笼;又可以把老百姓吊起来烧胳肢窝,或是放在地上,用棍子夹腿,夹手。――清朝官的威权,不是今人所可以想象得出来的。
     老百姓的财产、自由、生命,都没有保障。每每,“无事家中坐,祸从天上来”。你有钱,大官小官便要打你的主意。倘若有人告你一状,那就更糟,不管你有罪无罪,当官的先把你抓去,打你一顿,叫做“下马威”,打完了才许你讲话,讲得不中他的意,再打。你肯送钱,那就又当别论。倘若你是原告,告别人欠你的钱,也照样要跪在官的面前,准备挨打。官只要喊一声:“胡说,打!”这时候,你便要后悔了,你便情愿一文债也不要,只求放你回家了。
     老百姓饱受教训,便流行了两句口语:
     “八字衙门朝南开,有理无钱莫进来!”
     如果你想反抗,那便是“造反”。造反的按例该“凌迟处死”,那便是:把你身上的肉,一小块、一小块地割了下来。孙中山先生几乎被清朝的驻英公使龚照瑗从伦敦秘密押解回国,受这样的刑。先烈徐锡麟在安庆革命失败,便是受了这样的刑而死的。
     二
     官怕洋人
     官的威权,在清朝晚年,依然很大。但是官的威信,早就被洋人扯得粉碎。因此,老百姓虽则怕官,却又十分看“官”不起。革命之所以能有初步的成功,一半的原因在此。 笔者并无感激洋人之意。洋人挤进中国,把清朝纸老虎戳了许多窟窿,是事实,我们不能不承认。洋人的代表在乾隆年间及其以前,肯向清朝大皇帝磕头,到了道光以后便不再如此。而且,一次一次地用大炮吓唬清朝的文武官吏,做到了喧宾夺主,要什么便可以拿去什么的地步。
     一些狡猾的老百姓,于是便利用洋招牌,自称“教民”,欺负老实一些的老百姓。多数当官的不仅不敢主持公道,而且为了怕得罪洋人,总是说这班“教民”有理。
     偶尔,有一两个官不识时务,把太不讲理的教民关了,过不了几天或几小时就会有洋人大踏步走进衙门来“保”。保的时候,声色俱厉,动辄以“国际交涉”四字作为威胁。官在听到这四个字以后,倘若仍不屈服,洋人就会去找他的“上峰”与上峰的上峰,可能真的闹出一番国际交涉,于是中国又丧失一片领土、一些主权、一大堆的银子。官呢,当然丢官,甚至丢脑袋。
     在如此情形之下,能叫一般当官的不怕洋人么?
     P1-3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