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民生航运 卢作孚

民生航运 卢作孚

  • 字数: 195000
  • 装帧: 精装
  • 出版社: 江苏人民出版社
  • 作者: 朱培鸽
  • 出版日期: 2022-03-01
  • 商品条码: 9787214266378
  • 版次: 1
  • 开本: 32开
  • 页数: 248
  • 出版年份: 2022
定价:¥49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卢作孚,近代有名爱国实业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民生公司创始人、中国航运业先驱,被誉为“中国船王”“北碚之父”。卢作孚跨越了“革命救国”“教育救国”“实业救国”三大领域,并在几方面都各有成就。本书介绍了卢作孚生平,旨在拓展中国近代实业家和中国近代史研究。
目录

一、临危受命之1938
二、少年立志之投身革命
三、持灯乱世之卢作孚与他的时代
四、寻求希望之于教育事业
五、惨淡经营之民生实业
六、北碚之父之存天下于一方
七、仕途生涯之辞官之路
八、公而忘私天下士
九、名人评述
十、卢作孚箴言辑录
十一、卢作孚大事录
参考文献
摘要
     一、临危受命之1938 卢作孚从飞机俯望大地,山河破碎,满目疮痍,公路上扛着行李的难民扶老携幼,艰难西行,偶见构筑工事的部队……他为自己的国家和人民忧心忡忡,忘记了疲惫。 卢作孚于武汉沦陷前夕飞往宜昌。宜昌位于湖北省西部,地处江汉平原,上接巴蜀,下引荆襄,扼守着长江三峡有名的西陵峡的峡口,为长江航线的一个重要转运港,自古以来就被称为川鄂咽喉。国民政府确定重庆为陪都后,四川通道就成了中国抗战的命脉。当时,进入四川没有公路更没有铁路,人川惟有长江,而长江在这里被三峡卡住了脖子,1500吨以上的轮船不能逆江而上·所有人员和物资都必须在宜昌换船中转。小城宜昌被源源转运而来的难民和物资撑得爆满,场面空前混乱。 1938年10月25日,武汉沦陷。 武汉沦陷后,日军沿江继续西犯。宜昌亦成危城。各地撤退来的人员和难民拥塞这里,等待撤到四川去,放眼望去遍街是人,遍地行李。因担心敌机空袭和敌军进攻而人心惶惶,人人都在争先恐后抢购船票以期早一分钟离开。这里仿佛变成了一个大仓库,沿江数里全部堆满了各种亟待人川的物资。前有川江天险,后有敌军推进,所有的人员、物资必须赶在前头迅速运走,然而滩多流急船只又小,运输能力被,无法及时撤运人员和物资,各单位人员又竞相争抢船只,宜昌变得混乱不堪。民生公司宜昌分公司从大门起直到每一个办公室,都挤满了前来办理交涉的人,其中不乏军政要人,所有办理运输的职员都忙于同各方交涉,无暇办理运输。管理航运的部门责骂轮船公司,争运器材的人员互相责骂。不久之后长江上游的枯水期即将到来,眼前的运输却因争吵而陷于停顿。抢运形势十分严峻!川江上下战云密布,小城宜昌一夕数惊。 万分危殆之时,卢作孚来了。卢作孚,中国20世纪杰出的爱国实业家。时人张群有过一个有名的评价,说他是“一个没有受过学校教育的学者,一个没有个人享受要求的现代实业家,一个没有钱的大亨”。重庆档案馆中,保存着他在1944年为自己撰写的履历: 卢作孚,四川省合川县人,现年51岁,曾任四川省建设厅长,交通部次长,全国粮食管理局局长,大明纺织公司董事长,四川机械公司董事长。现任天府煤矿公司董事长,恒顺机器厂董事长,民生实业公司总经理。 10月23日,卢作孚到达宜昌的当天,亲临混乱的长江岸边,以疏散运输总负责人的身份,面对情绪激动的人群扬声承诺:“请回去,所有的人都明天见!”众人半信半疑地散去。卢作孚来到江边码头实地察看物资堆放情况,又登上轮船把舱位和轮机情况一一了解清楚。形势比他想象的更严峻,撤下来的人员和难民有3万多,堆起来的器材有9万多吨。这些器材是整个中国民族工业的精华,是国家仅存的一点元气。可以说全中国的兵工工业、航空工业、重工业、轻工业的生命,接近交付这里了。卢作孚深知这些器材的意义,此刻,他心里比所有人都焦急。 长江的枯水期很快就要到了,中水位也只有40天了,40天后,较大的轮船将不能航行,历尽艰难运到此处的重型器材则无力转运。这就是说,所有的人员和物资都必须在40天之内运走,而这么大的运输量,以当时民生公司的运力来计算,要运上整整一年。此时此刻,还有几十万军队和装备整装待发,亟须通过长江航线运至前线增援。国之安危,系于一发,民之安危,刻不容缓。 1938年2月,卢作孚在《要解决当前的问题》一文中写道:“‘不失败的民族,是不甘心失败的民族,是拼命的民族。’民生公司的朋友要这样的报效国家,这样的自负。”卢作孚心中有一团火,他也希望自己是一团火,为民族燃烧,为报效国家拼命,他是自负的,自负得掏心掏肺。他以自己的经验和勇气,决定了接下来要做的事。这是一个不眠之夜。从江边察看情况回来的卢作孚召集轮船公司负责人、各船驾驶人员和宜昌港的技术人员,在民生公司宜昌分公司召开紧急会议。商讨撤运办法的紧急会议开了整整一个通宵,以40天为依据,确定哪些船可以参加运输,各条船每天可以运出多少人员和物资,计算40天的运输量,对船只航行时间和物资装卸方法做出周密安排,制订出在40天内抢运完毕的详细方案。 1938年10月24日清晨,卢作孚将通宵做出的紧急运输方案,向各机构代表进行部署。大多数人都想象不出,在40天中怎么能够将所有的货物运走,但他们相信卢作孚,相信卢作孚的话:“我们将团结一心共赴国难,我们丝毫也用不着恐惧和紧张。40天之内,我们必须完成宜昌撤退,我们也一定能完成宜昌撤退。” P1-3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