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网站首页
|
搜索
热搜:
磁力片
|
漫画
|
购物车
0
我的订单
商品分类
首页
幼儿
文学
社科
教辅
生活
销量榜
拍手为歌/雅活书系
字数: 240000
装帧: 平装
出版社: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作者: 姜淑梅 辑 著 绘
出版日期: 2018-05-01
商品条码: 9787559808967
版次: 1
开本: 32开
页数: 368
出版年份: 2018
定价:
¥62
销售价:
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加入购物车
立即购买
加入书单
收藏
精选
¥5.83
世界图书名著昆虫记绿野仙踪木偶奇遇记儿童书籍彩图注音版
¥5.39
正版世界名著文学小说名家名译中学生课外阅读书籍图书批发 70册
¥8.58
简笔画10000例加厚版2-6岁幼儿童涂色本涂鸦本绘画本填色书正版
¥5.83
世界文学名著全49册中小学生青少年课外书籍文学小说批发正版
¥4.95
全优冲刺100分测试卷一二三四五六年级上下册语文数学英语模拟卷
¥8.69
父与子彩图注音完整版小学生图书批发儿童课外阅读书籍正版1册
¥24.2
好玩的洞洞拉拉书0-3岁宝宝早教益智游戏书机关立体翻翻书4册
¥7.15
幼儿认字识字大王3000字幼儿园中班大班学前班宝宝早教启蒙书
¥11.55
用思维导图读懂儿童心理学培养情绪管理与性格培养故事指导书
¥19.8
少年读漫画鬼谷子全6册在漫画中学国学小学生课外阅读书籍正版
¥64
科学真好玩
¥12.7
一年级下4册·读读童谣和儿歌
¥38.4
原生态新生代(传统木版年画的当代传承国际研讨会论文集)
¥11.14
法国经典中篇小说
¥11.32
上海的狐步舞--穆时英(中国现代文学馆馆藏初版本经典)
¥21.56
猫的摇篮(精)
¥30.72
幼儿园特色课程实施方案/幼儿园生命成长启蒙教育课程丛书
¥24.94
旧时风物(精)
¥12.04
三希堂三帖/墨林珍赏
¥6.88
寒山子庞居士诗帖/墨林珍赏
¥6.88
苕溪帖/墨林珍赏
¥6.88
楷书王维诗卷/墨林珍赏
¥9.46
兰亭序/墨林珍赏
¥7.74
祭侄文稿/墨林珍赏
¥7.74
蜀素帖/墨林珍赏
¥12.04
真草千字文/墨林珍赏
¥114.4
进宴仪轨(精)/中国古代舞乐域外图书
¥24.94
舞蹈音乐的基础理论与应用
编辑推荐
《拍手为歌》是《乱时候,穷时候》作者姜淑梅收集整理的一部鲁西南老民谣集,也是她的第一本画集。鲁西南老民谣,即当地人口中的“小唱”,曾经是乡间孩子们玩耍、情人们表情达意的一种方式,是农人在天地与四季间随口吟唱的歌谣,如今已慢慢被遗忘。姜淑梅不自知地像三千年前的采诗官一样,去民间搜集诗歌,这些搜集来的“小唱”也有如《诗经》,有言志的传统、比兴的手法,尤其是“情歌杂唱”部分,有很浓的文学色彩。为了让老民谣更为具象,姜淑梅又自学绘画,将从前的游戏、人物和生活场景,用她独有的绘画风格,为我们一一呈现。展开《拍手为歌》这本书,鲁西南近百年来的乡土图景便跃然眼前。在《拍手为歌》的后半部分,收录了姜淑梅近期新创作的民间故事。一如她往常的写作风格,这些故事的笔墨仍然简洁、冷静,却包含直击人心的力量。可以说,《拍手为歌》里的老民谣和老故事都不是来自学者的汇编,而是生活在民间的人讲的故事,是从土地里长出来的民间文学。
内容简介
《拍手为歌》是《乱时候,穷时候》作者姜淑梅收集整理的一部鲁西南老民谣集,这也是她的第一本画集。老民谣部分,是她回到鲁西南的乡野,走街串巷,搜集整理的儿时家乡口耳相传的“小唱”。她和童年的玩伴、如今白发苍苍的老太太们拍手吟唱,并一笔一划认真地记录下这些快要消失的民谣,又自学绘画,画出了从前的游戏、人物和生活场景,让老民谣更为具象和亲切,为我们呈现了鲁西南近百年来的乡土图景。老故事部分,收录有近三十篇首次发表的民间故事。可以说,《拍手为歌》里的老民谣和老故事都不是来自学者的汇编,而是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讲的故事,是从土地里长出来的民间文学。
作者简介
姜淑梅,1937年生于山东省巨野县,1960年到黑龙江省安达市,做了二十多年临时工。早年读过几天书,六十岁重新学认字,七十五岁学写作,八十岁学画画。人生阅历丰富,历经战乱、饥荒年代,笔下故事篇篇精彩传神。2013年4月起,部分文字刊于《读库》。处女作《乱时候,穷时候》得到中央电视台《读书》、凤凰卫视《名人面对面》、梁文道《开卷八分钟》等栏目专题推荐,入选豆瓣读书“2013年度最受关注图书”;《苦菜花,甘蔗芽》入围“2014年度中国好书”;《长脖子女人》获华文好书“2015年度评委会特别奖”。
目录
001 前言 这些丢失的歌谣第一部分 老民谣007 童谣007 绕口令007 咣咣倒处008 拍手歌(一)009 拍手歌(二)010 扽紧紧012 杀羊羔013 打线蛋唱的歌(一)018 打线蛋唱的歌(二)019 打线蛋唱的歌(三)020 踢脚盘021 筛箩箩026 梳头歌027 逗笑玩027 小麦粒028 小狗028 小花猫029 小木碗029 一棵树030 小大姐031 俺跟姐姐一般高034 张果老034 小枣树035 小巴狗上南山035 小白兔040 杀哪个041 小小虫046 小老鼠046 小怪孩047 张狂妮儿047 小巴狗戴铃铛050 俺家门前一棵桃050 打铁051 石头蛋子051 耩地058 小黑孩058 蚂蚱059 月姥娘059 要吃奶060 小辫梢061 菜成精064 逮蚰子064 拆楼065 情歌杂唱065 看情哥066 嘱咐067 小媳妇跳河067 当媳妇070 俺庄有个张老六070 娶个媳妇不咋好071 尿床071 打丈夫074 小秃闹新房077 小寡妇上坟080 妨女婿082 他妗子083 说实话083 河里有水084 瞎胡诌085 吹牛086 小丫鬟087 比比谁的年纪大088 报花名089 问答092 娶妻歌092 假干净093 母鸡泪096 逃荒歌097 小嘛噶尾巴大097 炸丸子104 善人到了善人家105 风俗和劝导105 棉花歌106 穿衣裳107 裹脚110 说媒110 新媳妇才十六111 小针扎111 新婚铺床歌116 给新房点灯歌117 回娘家120 小红鞋121 小槐树123 送灶爷爷上天123 贴门神的歌124 新年到124 椿树娘125 大年五更125 二月二132 偷黏糕133 八月十五133 夜哭郎134 怕134 井王爷135 锔花瓶135 小鲤鱼138 行善138 下雨了139 吃梨139 小嘛噶尾巴长142 劝姑娘143 闺女爱打架143 劝闺女146 小杨叶哗啦啦147 妹妹出嫁150 娘爱赶会你别拦150 做梦151拐棍歌152别忘爹和娘153小公鸡156压龟156不怕第二部分 老故事159 百时屯的声音165 小时候的宠物171 烧小窑177 吃燎麦182 养蚰子186 咋过冬天189 裹脚191 爬树194 捅马蜂窝199 爬不上去的海子墙204 在外面睡208 吃饭难213 洗衣裳220 哭坑223 从前看病227 野先生231 卖眼药的233 菠菜根235 拿啥当茶237 给娘吃240 买个小猪当狗养244 还愿羊247 愿戏250 舍茶255 摸爬叉260 老辈子手艺人267 吓人的林柳趟子270 结巴四哥272 姥爷公公275 愁嫁妆280 大伯子刚十岁283 聪明的麻妮儿286 三忍和傻丈夫290 二妮儿相亲294 第一个离婚的女人298 二狗离婚301 赶会该穿啥307 一辈子没吃过一顿饱饭310 黄河沿上有双鞋314 方言里的故事317 好吃的不见了324 死人证明328 认娘333 入乡随俗338 老马341 放牛344 大账和小账348 附记 姜淑梅涂鸦354 后记 从《小辫梢》开始
摘要
母鸡泪路边站着一只鸡,哭得两眼泪凄凄。它把小鸡叫跟前,为娘有话给你提。我给东家下了很多蛋,三伏六月暖小鸡。我为东家受了很多苦,功劳再大他不提。今天东家来了客,为了招待要杀鸡。今天为娘得杀死,娘有话来嘱咐你。清早打食别起早,别叫露水湿了你的衣。上午别在路边站,别叫老雕叼走你。下午宿窝不要晚,别叫黄鼠狼子吓着你。母鸡话还没说完,东家拿刀来杀鸡。瞎胡诌瞎胡诌,瞎胡诌,大年五更立了秋,公鸡下个双黄蛋,老鼠下个大牤牛。柳树上结石榴,光腚孩子偷了一裤兜。瞎子看见了,聋子听见了,哑巴就喊,瘸子就撵,撵到东西地南头,叫没胳膊没手的抱住了。小辫梢小辫梢,剪一剪,俺问婆家有多远。十里地,八里坡,来前路过苇子窝。苇子窝里放大炮,来前路过奶奶庙。奶奶庙里小二郎,往前就是果子行。果子行里拉大车,拉的谁家白大姐?身穿白,头戴白,俺问婆家死的谁?死了公公还好过,死了婆婆偎着谁?偎着干娘干兄弟,俺给干娘买东西。十包果子十包糖,十斤鸡蛋看干娘。干娘吃不了,婶子大娘都尝尝。买个小猪当狗养俺六岁那年,二哥买回一头小猪,才十五六斤。俺娘不太满意,嫌小猪没尾巴,还说这是一头还愿的猪。开始的时候,嫂子用磨底面,掺点儿高粱面豆面,做几个干粮放到锅边,蒸熟了喂猪,小猪吃不多。俺心疼它刚离开娘,天天偷着喂它半个黑面窝窝。小猪也知道谁对它好,俺出去玩,它都跟着,俺走到哪里,它跟到哪里。那时候,俺那里养猪的少,没看见谁家有猪圈,养猪都像养狗一样。到了下雨天,猪躲在大门洞里。小猪慢慢长大了,吃得多了。家家都种菜园子,怕它祸害人家园子,才把它拴上了。它哼哼唧唧叫了两天,看俺帮不了它,不叫了。等地里、菜园子里啥都收拾完了,俺家把猪放开。俺不给它好吃的,它也不理俺了。它还到处走,到了该吃食的时候,它回来了。小猪长到一百多斤了,越走越野。有一天,该喂猪的时候,猪没回来。一家人都出去找,没找着,都知道猪丢了。俺家离井近,埋去井上打水看见俺娘,跟俺娘说:“二奶奶,你家的猪真精!俺从任店回来,看见你家猪在地瓜地里找吃的,它咋不去棉花地里找吃的呀?”娘问:“他哥,你真看见俺家猪了?”埋说:“看见了,出北海子门,在家北地瓜地哩。它没尾巴,好认。”找了半天猪,俺一家人又累又饿。吃完饭不多会儿,猪回来了。给它食也不吃,在地上趴了一会子,才起来吃食,很累的样子。从俺家到北海子门,有半里地。从那以后,猪天天出海子门去地里,有时候溜地瓜,有时候溜萝卜,吃个半饱,玩够了,才回家。
×
Close
添加到书单
加载中...
点此新建书单
×
Close
新建书单
标题:
简介: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