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像品牌大师一样思考

像品牌大师一样思考

  • 字数: 289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浙江教育出版社
  • 作者: (美)马蒂·诺伊迈尔
  • 出版日期: 2021-12-01
  • 商品条码: 9787572227332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320
  • 出版年份: 2021
定价:¥109.9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编辑推荐
● 元技能不仅是宣言,更是系统实用的解决方案 书中系统性提出智能时代的各类复杂问题,以及解决这些问题的5大元技能,并分享许多实用的建议和方法。你可以将其应用到不同的工作场景中,而且只要熟练掌握其中一两项,就能超过身边的大多数人。 ● 元技能应用范围广,为不同领域的人提供创新视角 它是有远见的管理者、决策者、教育者和规划者的指南针。它是设计师、工程师、科学家和艺术家的创意框架。这是一幅未来的图景,让来自不同学科、行业和职业的人们能够设想出共同创造价值的新方式。也许更重要的是,这是对21世纪人类意义的一次早该进行的检查。 ● 硅谷“品牌教父”扛鼎之作,国内外商业精英联袂推荐 硅谷“品牌教父”,“有史以来畅销商业书籍100强”的作者之一马蒂·诺伊迈尔扛鼎之作相宜本草公司CHO范珂,谷歌品牌实验室总监苏西·里德,洛克伍德咨询公司CEO、《设计思维》作者托马斯·洛克伍德,美国CEO联盟CEO保罗·威特凯,RACKING WONDER公司CEO杰弗里·戴维斯重磅推荐! ● 湛庐文化出品。
内容简介
智能时代,我们如何更好地适应智能时代的工作场景?如何打造自己的品牌价值,从而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如何打造更受用户欢迎的产品?我们的社会制度还需要怎样来完善?我们怎样才能更好地教育孩子?我们该从哪些方面着手,加强保护生态系统?…… 硅谷“品牌教父”马蒂·诺伊迈尔认为,在智能时代,不是我们遇到的问题太难,而是我们的技能太单一。我们需要让思维从静态、线性和分散的转变为动态、全局和系统的。 在《像品牌大师一样思考》一书中,诺伊迈尔介绍了5项重要的元技能:感觉、观察、想象、制造和学习。这些技能可以帮助我们树立起新的视角,多方位、系统地看待事物,从而更好地抓住事物的本质,实现认知的升华。 掌握它们,能让我们挖掘自己更大的潜力,让我们在机器、算法和“机器人曲线”的外包力量方面先人一步;还能让我们在这个充满不确定性的时代中保持精进,在这个互联世界中提升掌控力,在智能时代快速提高个人品牌实现价值突破,在更多领域中一骑绝尘……
作者简介
马蒂·诺伊迈尔(Marty Neumeier)作为一名设计师、作家和商业顾问,马蒂·诺伊迈尔的使命为创意行业带来一套普遍适用的原理和流程。其著作包括《品牌鸿沟:链接商业战略与品牌设计》《品牌异化:高绩效品牌的差异化战略》等。其中《品牌鸿沟》被认为是现代品牌建设的基本范式,《品牌异化》因其对“差异化”的洞察而被评为“目前百大商业书籍”之一。
目录
前言 与人类抢答,电脑与人脑的对抗
引言 机器人曲线,人类凭什么不会被取代
人类才能的轨迹
机器人时代的变革任务
工作机会在哪里
机器人曲线,充满机遇的瀑布
幸福危机
过时的工业大脑
传统商业思维VS.设计思维
未来在你手中
元技能1 感觉,直观地了解世界和他人
进化中的“学者基因”
当正常大脑做出错误判断时
魔力的心智
达·芬奇的助手,让科学与艺术重新结合
美的3大特质:惊讶感、正确性和优雅
美学的3个层次:内容、形式和联想
在商言人,技术的初衷应该是共情
小心训练你的情绪脑
元技能2 观察,用系统思维统领全局
无处不在的“非此即彼”
世界并不是线性的
全局视角,长期主义
9种最常见的系统基模
正确的切入点,错误的决定
解决之道关键在于框架
元技能3 想象,激活创新思维
创新者是实践型梦想家
答案形状的孔
延迟满足,创新是渐进的过程
让逆向思维发挥作用的7条建议
游戏本能,触发创新思维的10大策略
你是“T型人”还是“X型人”
顿悟时刻,创造想法的很好位置
针对原创性的6项测试
元技能4 制造,亲自动手创建答案
创建答案,而不是找到答案
“无程序”模型,留足自由发挥的空间
每天都是土拨鼠日,如何打破重复循环
“不包括”,5个帮助简化的小原则
如何做到“既简单又复杂”
在现实中检验,衡量好作品的10个标准
如何让别人接受你的想法
人类的任务清单
元技能5 学习,精通自主学习
学习,让一切成为可能
欢乐区,练习×激情=技能
选定你的任务,全心全意投入
构建学习框架的12条有效原则
攀桥,努力掌握通用知识
打开与外界沟通的渠道
独处,不要一直保持“在线”
通往自我实现之路
结语我们不仅仅是“智人”,还是“创造人”
致谢
摘要
     进化中的“学者基因” 计算机的优点之一是它们永远都不会产生任何情绪,既不会受梦想或欲望所误导,也不会由于隋性使然而给出马虎敷衍的答案或简单粗糙的故事。它们既不受情绪波动的影响,也不受无关数据的干扰。简而言之,它们不会受到认知偏差的任何影响,而人类正是由于认知偏差才会变得不理性。计算机只会根据指令快速而准确地做出反应。这正是它们的魅力所在。 但似乎没有人考虑过这样一个问题:既然快速而准确的计算能力如此宝贵,那么为什么人类没能进化出像计算机那样的思考能力呢?难道是因为400万年的时间还不足以让我们的大脑拥有这样的能力,甚至连一台廉价计算器的计算能力也达不到吗?难道说,让人类像计算机一样去处理信息这件事,从生物学上来讲根本就是不可能的? 鉴于丹尼尔·塔米特(Daniel Tammet)等数学专家的惊人壮举,显然,这一点从生物学上来讲并非不可能。塔米特能够比计算机更快地求出立方根,并且可以将兀背到小数点后22514位。他可以快速答出两个任意数字的乘积,学习语言的轻松程度堪比其他人学习首都名称。他可以同时阅读两本书,两只眼睛各阅读一本。目前为止,他阅读过7 600本书,并且能够回忆起所有书中的详细信息。对于塔米特来说,他根本不需要计算。这些信息对他来说是非常直观的,就像其他人观看照片一样简单直白。比如,数字在他看起来可能就像某种形状、颜色、声音或者手势等。数字2是动作,数字5则是雷鸣声。 塔米特患有高功能自闭症,而自闭症患者中有10%是学者症候群患者,即天才。许多学者症候群患者在各个领域有着非凡的天赋。有些患者能够记住《格罗夫音乐辞典》(Grove's Dietionary of Music,共9卷)的每一行,有些患者无需任何仪器,就能够准确目测出较长的距离。只是从直升机上俯瞰一下,有多少人可以准确绘制出伦敦天际线的地图?如果从未上过钢琴课,又有多少人在第一次听到柴可夫斯基的《第一钢琴协奏曲》之后,能够完整地弹奏出来?我们可能会期待计算机能够实现这些惊人的壮举,但令我们震惊的是,人类同样能够做到。 来自悉尼大学才智中心(Centre for the Mind)的教授艾伦·斯奈德(AllanSnyder)认为,只要对大脑构造有更深入的了解,人类想要做到这些事情并不难。他指出:“虽然学者症候群患者通常都经历了某种形式的大脑损伤,但我认为,一个接近正常的人同样有可能获得这些能力。”但是我们真的想要获得这些能力吗?如果人类的大脑接近能够达到像机器一样的计算能力,如果自然界已经源源不断地出现了拥有这种能力的天才,那么为什么自然选择还没有在普通人群中进化出“天才基因”呢? 我们必须考虑是否有这样一种可能性:类似计算机的思维方式并不是人类在地球上成功进化到食物链很好的关键;与计算和记忆的能力相比,可能还有其他一系列能力,它们对于我们维续生存来说更为重要,而使我们真正成为人类的,不仅取决于我们的理性脑,也关乎我们的情绪脑。这个假设似乎与两千年来西方普遍接受的观念相矛盾,但是我们越是从现代神经科学的角度思考,这种解释正确的可能性就越大。笛卡儿曾写过一句闻名于世的话:“我思,故我在。”然而,在大约1500年前,亚里士多德似乎更进了一步,他曾写下:“我感觉,故我在。”我们的情感告诉我们,我们远非机器那么简单。 在工业时代,我们的感觉遭到遏制。由于人们普遍认为情绪会干扰一个人的判断力并降低工作效率,因此在工厂里没有情绪的容身之处。即便在今天,如果你在商务沟通中带人了自己的感觉和情绪,你的信誉基本上就会在别人那里大打折扣。这太糟糕了,因为我们现在了解到,在处理复杂任务时,我们的情绪脑比理性脑要聪明得多。 直到前不久,一些人都还在将情绪视为我们原始的人类特征、一个残留的缺陷,认为我们需要用理性的思维对其加以纠正。弗洛伊德将自我和本我(即情绪脑和理性脑)比作“马”和“骑马者”,他曾说:“马提供动能,而骑马者拥有特权,由他来决定目标并指挥马向哪个方向前进。”弗洛伊德经常建议他的病人们“勒马徐行,控制住自己的情绪”,而不是“信马由缰,任由自己的情绪蔓延”。 长期以来,科学家一直在思考,为什么人类大脑中被称为“眼窝前额皮质”(orbitofrontal cottex,简称OFC)的特定区域比其他灵长类动物的大。按照弗洛伊德的观点,他可能会认为该区域存在的目的是为了帮助我们对抗自身的动物性直觉,保护我们免受情绪的影响。但是,神经科学的近期新进展让我们得知,眼窝前额皮质存在的目的实际上恰恰相反,它的作用是使我们更好地与自身的情绪联系在一起。事实证明,物种的进化程度越高,所拥有的情感就越丰富。P53-55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