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故宫六百年

故宫六百年

  • 字数: 349000
  • 装帧: 精装
  • 出版社: 人民文学出版社
  • 作者: 祝勇
  • 出版日期: 2020-05-01
  • 商品条码: 9787020160488
  • 版次: 1
  • 开本: 32开
  • 页数: 723
  • 出版年份: 2020
定价:¥12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本书以紫禁城建筑的空间次序横坐标,以紫禁城历史的时间次序为纵坐标,立体、全景式地反映紫禁城的历史与文化内涵,通过对紫禁城六百年历史的回顾,揭示定都北京的历史意义,展现中华文明在宫殿建筑、园林、绘画、读书藏书等各个方面的巨大成就。
在故宫(紫禁城),绝大部分建筑空间都容纳了上百年甚至几百年的历史风云,弱水三千,我只能取一瓢饮,面对每一个建筑空间,我也只能选取了一个时间的片段(当然是我认为重要的片段),让这些时间的碎片,依附在不同的空间上,衔接成一幅较为完整的历史拼图。这样,当大家跟随着我的文字,走完了故宫的主要区域,从神武门出来,我们也不知不觉地,完成了对故宫六百年历史的回望与重温。
作者简介
祝勇,作家、纪录片导演、艺术学博士。现任故宫博物院影视研究所所长、中国人权研究会理事、北京市作家协会理事。曾任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驻校艺术家,第十届全国青联委员。出版作品四百余万字,代表作有《故宫的古物之美》《故宫的风花雪月》《故宫的隐秘角落》《在故宫寻找苏东坡》《旧宫殿》《血朝廷》等。任《辛亥》《历史的拐点》《苏东坡》等大型纪录片总撰稿,大型纪录片《天山脚下》总导演。
目录
自序
第一章王者之城
第二章天地人心
第三章午门以深
第四章太和千秋
第五章青春文华
第六章内阁长夜
第七章乾清疑云
第八章倾城之恋
第九章一座书城
第十章人间草木
第十一章秘境之秘
第十二章天府永藏
第十三章养心垂帘
第十四章无限军机
第十五章皇极哀荣
第十六章寻沿书屋
第十七章乐寿悲喜
第十八章永别神武
第十九章故宫诺言
后记
注释
摘要
     一 故宫,意思是过去的宫殿。中国历史悠长,经历过无数次王朝鼎革,也就有了无数座过去的宫殿,因此“故宫”这个词,不是今天才有。《汉书》里写:“公卿白议封禅事,而郡国皆豫治道,修缮故宫。”“故宫”这个概念,至少在汉代就有了。“故宫”的意象,也在唐诗宋词里出出入入,像唐代刘禹锡曾在《踏歌词》里写:“桃蹊柳陌好经过,灯下妆成月下歌。为是襄王故宫地,至今犹自细腰多。”宋代蔡襄《经钱塘故宫》写:“废苑芜城裹故宫,行人苑外问秋风。当时歌舞何年尽,此意古今无处穷。” 中国的王朝史里,夹杂着一部浩瀚的宫殿史,只不过宫殿一如王朝,都有着各自的命运与劫数,留到今天、完整如初的,只有这一座明清紫禁城,正如在明朝初年的岁月里,工部郎中萧洵能够看见的,只有一座元朝的故宫。 那个时候没有照相的技术,元朝故宫的影像,都留在萧洵的文字里,打开他的《故宫遗录》,依然清晰可望,仿佛岁月不曾带走那座浩大宫殿的一片瓦、一粒沙。那是一座地球上从来不曾出现过的宫殿,不只规模浩大,如萧洵在《故宫遗录》里记载的,皇宫(大内)“东西四百八十步,南北六百十五步”,换算成今天的单位,东西宽约740米,南北长约1000米,而且临水而建,水叫太液池(今中南海与北海),水天浩渺,浮光掠影,如同一面巨大的镜子,映照着王朝的兴衰。水中有岛,名琼华岛,那里是忽必烈的深爱之地,以至于会舍弃奢华的宫殿,住在山顶上的广寒殿里,很多年后,成为明朝内阁首辅的张居正记下这么一笔:“皇城北苑有广寒殿,瓦壁已坏,榱桷犹存,相传以为辽萧后(即萧太后)梳妆楼。” 入主华夏的蒙古人,就围绕着这片水,建起了自己的宫殿——自那时起,北京作为国家首都的历史,延续了七个世纪。在东岸,建了皇宫(大内),它的午门(崇天门),大约就在今天故宫太和殿(初建时名奉天殿,明嘉靖时改称皇极殿,后不一一标明)的位置,而宫城内部,则形成了以南部的大明殿和北部的延春阁两大建筑为主体的建筑群;而在西岸偏南,修建了隆福宫,偏北则修建了兴圣宫——这两座宫殿,分别是皇太子和皇后居住之所,与决定帝国运命的宫城隔水相望。黎明时分,水上时常流散着一束束紫青色的雾,高低错落的宫殿群,在烟雾中若隐若现。宫城角楼风铃的声音会隐隐约约地传来,让藏在苇丛里的鹭鸶、白鹤,悚然惊飞。 也就是说,有过三座巨大宫殿,在太液池的两岸铺开阵势,三足鼎立,而后来的明清紫禁城(今故宫),把帝后的寝宫收拢在皇宫的北部,形成“前朝后寝”的格局。元朝在三座宫城和御苑的外围又筑起一道皇城,周围约二十里,皇城的城墙叫“萧墙”,也叫“红门阑马墙”,顾名思义,宫禁之内,严禁骑马。皇城的正门叫棂星门,穿越长达七百步的千步廊,与元大都的正门丽正门(今天安门南)遥遥相望。 祸起萧墙,转眼间,血流成河,江山易主。 那被威尼斯人马可?波罗惊叹过的高大城墙,如今只残存西段、北段遗址,共12公里。 安贞门、健德门,大都北城墙上的这两座高敞大门,如今也变成了北京10号地铁线上的站名。高峰时期的上班族们匆匆走出地铁站,抬头仰望空荡荡的天空,无暇去顾念这座大城的沧海桑田。 明洪武五年(公元1372年),一个名叫宋讷的官员写下一首诗,叫《过元故宫》,诗曰: 郁葱佳气散无踪, 宫外行人认九重。 一曲歌残羽衣舞, 五更妆罢景阳宫。 繁华过处,似水无痕,再浓重的悲哀、再深长的故事,亦仿佛可以吹散在天地之间,不会留下痕迹。 二 此刻,我正在写的这本书也是一本《故宫遗录》,通过文字来重构“故宫”的历史,就像当年的萧洵一样。只不过我所讲到的“故宫”,已不是他笔下的元故宫,而是明清两代的皇宫——紫禁城。他记录了一个在15世纪之初行将毁灭的故宫,我讲述的则是在那个“故宫”消失之后重新建起的“故宫”。这个“故宫”至今尚在,就在我们的眼前,每一根线条、每一片砖瓦都是真实的。我试图在文字里将这座早已建成的城重造一遍,材料不再是砖石、楠木、琉璃瓦,而是文字,是一笔一笔的横竖与弯钩。当然,在重建里,我还动用了无数次的寻觅、追思与想象,因此这重述不只是借助文字完成的,还要借助情感、血肉与生命。 元至正二十八年正月初四,公历1368年1月23日,朱元璋在南京称帝,国号“大明”。 洪武二年(公元1369年),朱元璋下令,在自己的故乡凤阳建设中都。 这项自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开始的建设工程,到洪武八年(公元1375年)突然停止。 洪武八年,朱元璋下旨,“改建大内宫殿”。他舍弃了六朝故宫一直延续的玄武湖至聚宝山这一传统轴线,在钟山南麓,填掉燕雀湖,将金陵王气,收束在这座新的紫禁城内。 关于南京城的风水,当年诸葛亮到达东吴,看见南京(当时称建业)第一眼就曾感叹:“钟山龙蟠,石城虎踞,此帝王之宅也。” 假若朱棣后来不是去了北平,见识了帝国北方的天地浩大,目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