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历史风云人物 宋朝卷

历史风云人物 宋朝卷

  • 字数: 140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知识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8-01-01
  • 商品条码: 9787501577545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200
  • 出版年份: 2018
定价:¥4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历史风云人物”丛书以时间为序,择选了在中国历史上各领域有突出贡献、重大成就及深远影响的风云人物,将其分为帝王将相、文化名人、科学巨匠等类别以呈现,通过对各朝代风云人物的介绍,展现了中国不同历史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科学技术等风貌。本书以人物为主线、横线,时间为纵线,横纵结合,搭建了较为立体的空间结构,利于读者对历史产生更为形象的认识。本书语言较通俗易懂,情节描述生动,内容丰富全面,是一套普及历史知识的大众普及读物。
本书为第5部宋朝卷,由张真真编著。收录陈桥兵变――宋太祖赵匡胤、主战直臣――寇准、一代文宗――苏轼、科技之巅――沈括等人物故事。
作者简介
阎崇年,北京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历史学家。出版《阎崇年集》(25卷),专著《努尔哈赤传》、《清朝开国史》、《康熙帝大传》、《古都北京》(中、英、法、德文版)等,论文集《燕步集》《燕史集》《袁崇焕研究论集》《满学论集》《清史论集》《阎崇年自选集》,在中央电视台主讲并出版《正说清朝十二帝》《明亡清兴六十年》《康熙大帝》《大故宫》《御窑千年》,在国内外产生广泛而强烈的社会影响。
目录
第一编 帝王篇
陈桥兵变――宋太祖赵匡胤
弟承兄业――宋太宗赵匡义
守成之主――宋真宗赵恒
仁慈宽厚――宋仁宗赵祯
才高命短――宋神宗赵顼
青楼天子――宋徽宗赵佶
昏庸皇帝――宋高宗赵构
中兴之主――宋孝宗赵眘
第二编 将相篇
开国谋臣――赵普
主战直臣――寇准
无敌将领――杨业
忧国忧民――范仲淹
铁面无私――包拯
千古奇冤――岳飞
遗臭万年――秦桧
民族英雄――文天祥
误国奸臣――贾似道
抗元名臣――陆秀夫
第三编 文化篇
一代文宗――苏轼
通鉴传世――司马光
词坛正宗――李清照
爱国诗人――陆游
豪放词人――辛弃疾
书画大师――米芾
心学鼻祖――陆九渊
理学大成――朱熹
第四编 科技篇
科技之巅――沈括
文化传承――毕昇
洗冤法医――宋慈
数学奇才――秦九韶、杨辉
天文奇葩――苏颂
摘要
     杯酒释兵权 赵匡胤虽然龙袍加身当上君王,但他却不敢高枕无忧。通过这次兵变,他深刻地认识到武将们在废立皇帝、改朝换代方面有着非常大的力量。他自己既然能以武将的身份和实力去推翻国君,其他将领不也可以用同样的方式来推翻他吗?想到这里,他不寒而栗。尤其使他感到威胁的,是一些声望较高又握有重兵的大将。为了防患于未然,赵匡胤决定削弱他们的兵权。 961年的一个晚上,赵匡胤宴请石守信等手握重兵的禁军将领。酒饮到一半,赵匡胤说:“要不是靠众将拥立,我不会有今日。但是,当了天子,目子也实在难受,还不如当节度使逍遥自在。现在我整夜无眠。” 石守信等人问道:“陛下如今贵为天子,还有什么忧虑?” 赵匡胤道:“这个皇位,谁不想坐啊?” 石守信等听出话外音,忙询问说:“如今天命已定,谁还敢有异心?” 赵匡胤苦笑着说:“你们纵然忠心于我,但是,假如有朝一目部下将黄袍披到你们身上,你们即使不想做皇帝,也很难拒绝吧!” 石守信等一听,大惊失色,慌忙下跪拜叩,流着泪说:“我们实在愚蠢,没有想到这一点,请陛下给我们指点一下。” 赵匡胤说道:“人生在世,只有短短几十年。不过是为了荣华富贵,享受安乐罢了。我帮你们想了条出路,不如交出兵权,去地方上当官,购置些良田美宅,为子孙后代留下份产业,自己也可以天天饮酒作乐,快活一辈子。我再与你们联姻,这样,在君臣之间就没有了猜疑,上下相安,岂不是很好吗?” 石守信等人听皇上讲了这般话,知道已无退路,第二天就知趣地交出了兵权。这就是传说中的“杯酒释兵权”。 强干弱枝 积贫积弱 藩镇割据的局面在唐中期后逐渐形成,这些势力常常割据一方,乃至进行武装叛乱,给朝廷造成严重的威胁。在宋王朝建立之后,赵匡胤依据宰相赵普提出的“削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的十二字方针,分别从政权、财权、军权这三个方面来削弱藩镇,以达到强干弱枝、减轻负担的目的。 在“削夺其权”方面,赵匡胤陆续派遣文官到地方州郡担任长官称为知州,以取代跋扈难治的军人;并在知州之外设立通判,两者共掌政权,形成制衡,分散和削弱了地方长官的权力。 在“制其钱谷”方面,赵匡胤设置转运使来管理地方财政,并规定,各州的赋税收入除留出正常的经费开支外,一律不得私自贪污,必须上缴。这样,既增加了中央的财政收入,又使地方丧失了对抗中央的物质基础。 在“收其精兵”方面,赵匡胤将地方军中的精锐将士,统统抽调到中央禁军,使禁军人数扩充到几十万,而地方部队剩下一些只能充当杂役的老弱兵员,他们缺乏作战能力,这样如果地方官员想要造反,根本无法和中央禁军抗衡,这就摧毁了地方反抗中央的军事基础。 赵匡胤通过对藩镇权力的剥夺,对武臣的压制,改变了五代时期藩镇割据、武人跋扈、文臣无权的局面,加强了中央的权力。在中央内部,还为宰相设置了副相参知政事,来分散和牵制宰相权力,宰相和参知政事统称为执政。而军政归于枢密院,其长官叫枢密使,枢密院与执政合称“二府”。财政大权另归于三司,其长官叫三司使,号称“计相”,这三者权力相当,都直属于皇帝。通过对相权的分割,防止了大臣专权的局面。赵匡胤曾直言不讳地对宰相赵普说:“国家大事可不是你们书生说了算的。”就这样,宋代君权得到了空前的巩固和加强。这些措施结束了唐朝中叶以来的藩镇割据局面,加强了中央集权,促进了社会经济发展,但这些措施也使得官员增多、开支增大、权力互相钳制、地方实力被削弱,为宋王朝的灭亡埋下了祸根。 P4-6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