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航母崛起(争夺海空霸权)/海洋文库

航母崛起(争夺海空霸权)/海洋文库

  • 字数: 552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民主与建设出版社
  • 作者: (英)克拉克·G.雷诺兹
  • 出版日期: 2021-03-01
  • 商品条码: 9787513933773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519
  • 出版年份: 2021
定价:¥159.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编辑推荐
【世纪经典 参谋必修】这是一部美国航母部队发展史领域的奠基性著作,1968年问世以来,其历史地位无人能够撼动。它不仅频繁被各种研究著作引用,更被奉为海军参谋人员的必修书籍。1978年,越战结束后不久,本书便带着对战争模式和航母功能的反思再次出版。1992年,波斯湾的战火刚刚熄灭,这部著作就在对现代战争的颠覆性认知中再次和读者见面。2003年,伊拉克战争伊始,这本经久不衰的作品第三次再版。随着美国推行“重返亚太”战略,《航母崛起》又在2013年和2015年两次再版付梓。可以说,只要大洋上还有美国航母的身影,这本富有现实意义的书就一定不会过时。【视角独特 主题刁钻】详细叙述太平洋战争的著作不在少数,然而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饮,本书单单讲美军快速航母的太平洋战争,讲得清晰透彻、酣畅淋漓。介绍美国航母的作品更是汗牛充栋,然而本书紧紧抓住太平洋战争这一关键的历史机遇期,窥得了“航母崛起”的玄机。这既不是一本泛泛而谈的太平洋战争史,也不是一册浮光掠影的航母科普书,而是一部美国航母部队发迹史、舰队航空兵逆袭史、飞行海军铸造史。【外驱强虏 内压政敌】日本海军固然是个可怕的对手,但在堡垒内部,想要领导太平洋战争的美国陆军、妄图一统空中力量的陆军航空兵,以及竭力维护自己统治地位的海军“战列舰派”都是十足的威胁,时刻想把海军航空兵拖进万劫不复的深渊或者掐死在摇篮里。为了海军航空兵的未来,以亚纳尔、托尔斯为首的一众飞行将领发起了轰轰烈类的夺权斗争,这场好戏同样紧张激烈、扣人心弦,其精彩程度丝毫不比太平洋上的航母大战逊色。【将星汇聚 个性张扬】独断专行的欧内斯特·金、老成持重的尼米兹、畏手畏脚的斯普鲁恩斯、又轴又倔的哈尔西、身经百战的米切尔、邋里邋遢的麦凯恩、性如烈火的谢尔曼、机警睿智的阿利·伯克……这些威名赫赫的将领正是本书的主角,在作者编排的故事里,他们各有各的小性子,各自揣着小心思。在华盛顿、珍珠港和东京湾之间的辽阔舞台上,他们上演了一出出个性张扬的悲喜剧。战争终归是人与人的较量,战争中的众生百态、人性抉择无疑是书中非常触动人心的高光亮色。
内容简介
这一本海军史著作典范式地融合了经典专著、教科书和资料集的特点,作者不仅传达了对历史中人物与事件的批判性评价,而且在描写暗流涌动的对内政治斗争与波澜壮阔的对外海上对决时,显得游刃有余。 本书不仅是关于快速航母特混舰队发展全史的研究性作品,而且讨论了它在美国海军从以战列舰为主向以航空兵为主的转型中发挥的作用。
作者简介
·历史学博士,海战史专家,非常了解海军航空兵,一度被误认为真的在航母上打过仗·几乎一辈子都在教书,是个不折不扣的大学教授·当然也有一些名誉头衔,比如海事史学会秘书长、商船学会名誉船长之类·十分擅长写作,多次获得军事历史学会蒙卡多奖,1992年荣获莫里森海军文学奖·快速航母的铁杆粉丝,代表作有《太平洋惊雷:“乔可”·克拉克上将和快速航母》《女武士:太平洋战争中的“约克城”号》《海军上将托尔斯:夺取海空王座》,等等。
目录
中译本序
再版前言
前言
常用缩写
人物志
第一章 快速航母,1922—1942
第二章 筚路蓝缕,1942—1943
第三章 航母部队准备进攻
第四章 战斗中成长
第五章 第58特混舰队
第六章 快速航母大会战
第七章 航空兵将领的崛起
第八章 菲律宾战役
第九章 英国快速航母部队
第十章 新的角色:日本近海作战
第十一章 目标日本
第十二章 篇末:历史与将来
附录A 盟军航母数据统计
附录B 舰载机,1943—1945
附录C 美国海军概况,1943—1945
附录D 英国皇家海军概况,1943—1945
附录E 旧日本海军概况,1943—1945
参考文献及其意义
注释
文献补遗
摘要
     第一章 快速航母,1922—1942 威廉·S.西姆斯将军在应对美国国会质询时曾说:“一艘高速小型航母可以独自摧毁或打残一艘战列舰……一支舰队,如果其航母能够掌握敌方舰队上空的制空权,它就可以击败后者。”由此他得出结论:“快速航母将会是未来的主力舰。”此时是1925年,西姆斯将军是一位坦率的人,曾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任驻欧美国海军总司令。他对快速航母的定义是“具有35节航速的航空母舰,能搭载100架飞机”,这种武器“实际上是一种攻击力比任何战列舰都强大的主力舰”。 和许多从19世纪走来的陆海军军官一样,西姆斯在航空技术问世早期也曾对其持怀疑态度。在19世纪和20世纪之交那个看似欢乐满满、无忧无虑的大洋上,无畏舰是毫无争议的海上霸主。所有买得起战列舰的国家都会竞相建造或购买这种伟岸的巨舰并开出来耀武扬威。深受本国海权论教父阿尔弗雷德·塞耶·马汉影响的美国人也不能免俗,他们也一样迫切地期待着能够加入这个战列舰的大时代。 1909年金秋的一天,几艘美国海军军舰静静地停泊在从纽约穿城而过的哈德逊河上,这不过是例行的节假日公众开放活动。然而这一次,外交官们和将领们观看了不同寻常的一幕——威尔伯·莱特驾驶一架飞机在舰队上空成功地进行了飞行表演,震撼了所有观众。6年前,正是威尔伯·莱特和他的兄弟在基蒂霍克海滩完成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活塞动力飞机的飞行。在威尔伯·莱特下方仰头观看的人群中,有当时还是中校的西姆斯,日后出任海军部次长的富兰克林·D.罗斯福,以及当时还是上尉的欧内斯特·J.金。此时后两者并不了解他们看到的东西到底意味着什么,也不知道这个会飞的东西终有一天会改变他们的一生。 三年后的1912年秋,在盛大的横滨阅舰式上,一场类似的飞行表演也同样震撼了日本天皇和其他显贵。日本海军大尉金子养三驾驶一架水上飞机降落在日本海军旗舰旁的海面上,随后又腾空而起。与此同时,另一架水上飞机和一艘软式飞艇从日本舰队上空飞过。。和美国一样,日本也将在接下来的四分之一个世纪里大力发展海军航空兵,直到两国在一场巨大的海空对决中迎头相撞。英国 优选将飞机正式装备到军舰上的国家既不是美国也不是日本,而是英国。另外,英国还是航空母舰的发明者。在1916年的日德兰海战中,英国皇家海军那些重炮轻甲的战列巡洋舰未能如期完成侦察和打击任务,于是他们便把注意力转向航空母舰,寻找新的解决之道。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时,英国海军已经建成2艘粗陋的航空母舰,不过它们并未参战。在接下来的10年里,英军又新建了3艘航母。然而从1918年开始,新成立的皇家空军接管了英国陆海军所有的航空兵,于是舰载航空兵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便“王小二过年,一年不如一年”,与蓬勃发展的陆基战略轰炸机部队相比真是天壤之别。在整个20世纪20年代,英国海军部里只有一名小小的上校充当这支小得可怜的海军航空兵分队的代表。 虽然拥有5艘试验型航空母舰,但英国对海军航空兵并没有太大的兴趣,直到20世纪30年代中期纳粹德国崛起,情况才开始改变。1937年,英国皇家海军终于把舰队航空兵从皇家空军手里抢了回来,但这一变动还需再花上两年时间才能真正完成。在行政方面,首先由一名海军少将出任海军总参谋长助理(分管航空),并且作为海军部委员会的一员,继而又在1938年将航空兵的代表升格,由第五海务大臣兼任海军航空兵主任,军衔升为中将。‘在舰船方面,1938年英国海军建成了第一艘真正的现代化快速航母——排水量22000~E、航速30节,可搭载60架飞机的“皇家方舟”号。另外,四艘排水量23000吨、航速3l节,可搭载72架飞机的光辉级航母也已铺设龙骨。上述这些,加上稍后开工的2艘改进型光辉级,组成了英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快速航母舰队。在舰载机方面,由于此前20年的蹉跎,二战爆发时英国舰载机的状态十分糟糕,舰队航空兵手中只有一些过时的双翼机、性能低劣的单翼机和一部分由陆基飞机改造而来的舰载机。这一状况直到美国租借飞机到来后才开始改观。 在英国海军的对德作战中,影响航母战术的决定性因素是地理环境而非其他。为了保护英国本土基地和直布罗陀、马耳他、亚历山大,以及新加坡之间的航线,这些新型航母都装备了装甲飞行甲板以承受敌方陆基飞机投下的重磅炸弹。不仅如此,每艘航母都装备了16门114毫米高平两用炮、大量的40毫米与20毫米高炮,还有竭力保卫母舰的舰载战斗机。重型装甲虽然保护了母舰,但也挤占了油槽和飞机停放设施的空间,这就大大降低了军舰的巡航半径和舰载机的数量。 只要英国继续在大西洋和地中海保有基地,英军航母就很少需要超远程航行,也经常能够得到己方陆基航空兵的支援。在战争爆发之初,英国损失了2艘老式航母。1941年年末,“皇家方舟”号被德国潜艇发射的鱼雷击中,在拖曳返航途中倾覆。而“光辉”号及其姊妹舰的表现就好多了。驻扎在直布罗陀基地的是英国海军H舰队,这支特混舰队拥有一艘快速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