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网站首页
|
搜索
热搜:
磁力片
|
漫画
|
购物车
0
我的订单
商品分类
首页
幼儿
文学
社科
教辅
生活
销量榜
帝国落日 见证德国军队的最后时刻
字数: 311000
装帧: 平装
出版社: 文化发展出版社
作者: (德)阿尔贝特·凯塞林(Albert Kesselring)
出版日期: 2020-04-01
商品条码: 9787514229264
版次: 1
开本: 16开
页数: 251
出版年份: 2020
定价:
¥48
销售价:
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加入购物车
立即购买
加入书单
收藏
精选
¥5.83
世界图书名著昆虫记绿野仙踪木偶奇遇记儿童书籍彩图注音版
¥5.39
正版世界名著文学小说名家名译中学生课外阅读书籍图书批发 70册
¥8.58
简笔画10000例加厚版2-6岁幼儿童涂色本涂鸦本绘画本填色书正版
¥5.83
世界文学名著全49册中小学生青少年课外书籍文学小说批发正版
¥4.95
全优冲刺100分测试卷一二三四五六年级上下册语文数学英语模拟卷
¥8.69
父与子彩图注音完整版小学生图书批发儿童课外阅读书籍正版1册
¥24.2
好玩的洞洞拉拉书0-3岁宝宝早教益智游戏书机关立体翻翻书4册
¥7.15
幼儿认字识字大王3000字幼儿园中班大班学前班宝宝早教启蒙书
¥11.55
用思维导图读懂儿童心理学培养情绪管理与性格培养故事指导书
¥19.8
少年读漫画鬼谷子全6册在漫画中学国学小学生课外阅读书籍正版
¥64
科学真好玩
¥12.7
一年级下4册·读读童谣和儿歌
¥38.4
原生态新生代(传统木版年画的当代传承国际研讨会论文集)
¥11.14
法国经典中篇小说
¥11.32
上海的狐步舞--穆时英(中国现代文学馆馆藏初版本经典)
¥21.56
猫的摇篮(精)
¥30.72
幼儿园特色课程实施方案/幼儿园生命成长启蒙教育课程丛书
¥24.94
旧时风物(精)
¥12.04
三希堂三帖/墨林珍赏
¥6.88
寒山子庞居士诗帖/墨林珍赏
¥6.88
苕溪帖/墨林珍赏
¥6.88
楷书王维诗卷/墨林珍赏
¥9.46
兰亭序/墨林珍赏
¥7.74
祭侄文稿/墨林珍赏
¥7.74
蜀素帖/墨林珍赏
¥12.04
真草千字文/墨林珍赏
¥114.4
进宴仪轨(精)/中国古代舞乐域外图书
¥24.94
舞蹈音乐的基础理论与应用
编辑推荐
☆ 从华沙到莫斯科,从敦刻尔克到伦敦,从马耳他到罗马,二战战场全景式回忆。 ☆ 从陆军炮兵到空军,从抗登陆作战到山地阻滞战,从参谋长到统帅,后勤、财政、基建、外交和国际法——德国元帅四十年军旅生涯的经验教训与人生体悟。 ☆ 用新的视角揭示历史巨变背后决策的方式、理由和动机。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德国将领中,空军元帅阿尔贝特·凯塞林是罕见的全能型军事人才,在四十多年的职业生涯中,他历经多个军种、多种岗位,也领导过多个战场的多种战役。盟军对手们对他的军事能力十分肯定,指挥英军和凯塞林在地中海作战的亚历山大元帅称赞他在“错误情报导致的绝境中表现出全身而退的杰出才能”,持同样观点的还有曾任英国第8集团军司令的奥利弗·利斯爵士。 本书是凯塞林撰写的个人回忆录,重点回顾了他在建立纳粹空军和二战战场的作用。他自己参与或指挥了德国入侵波兰、比利时、法国战役,领导德国空军进行了不列颠空战,在入侵苏联的战争中配合中央集团军行动,在北非和意大利战场,他不仅要指挥作战,更要调和各方面的矛盾。这些经历为读者提供了大量第一手资料。跻身德军高层的凯塞林,与当时德国军界的重要人物,如空军总司令戈林、陆军元帅冯·博克、“沙漠之狐”隆美尔,与此同时,他和希特勒、墨索里尼等政治首脑也有不浅的交往。在回忆录中,他利用这些便利条件,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试图对二战期间德国军事、政治、外交决策的缘由和动机做出自己的解读。虽然是一家之见,但也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当时历史走势背后错综复杂的因素。
内容简介
本书作者阿尔贝特·凯塞林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时德国26名元帅之一,曾在德国军队长期服役,对德国空军的建立和壮大发挥了重要作用,参加过一战、二战,特别是在二战的波兰、苏联、北非和意大利战场,曾经策划、指挥许多重大战役,1945年作为德军西线总司令向盟军投降,见证了德国军事力量最后的结局。作为战败者,根据自己的亲身经历,他对二战德国战略和战术得失发表了自己独特的见解,有一定军事史意义。作者身居德国高层多年,与许多政治人物、军事领导者有过密切接触,对德国军事、政治生活中改变历史的事件大多有所了解,他的叙述可以增进读者对许多历史瞬间的认识,同时从多个角度更加全面和立体地还原复杂的历史。从他叙述中,可以看出德国军队和纳粹政权兴起与灭亡的线索。
作者简介
阿尔贝特·凯塞林(1885—1960),德国两次大战的经历者,拥有领导力的将领之一。在横跨两次世界大战的军事生涯中,丰富的经验和学识,使凯塞林成为了当时德国拥有指挥能力的将领之一,并跻身仅有27人的钻石橡叶双剑骑士铁十字勋章获得者之列。凯塞林是二次大战德军将领中很受欢迎的一位,其对手盟军也给他取了个"微笑的阿尔贝特"的绰号。
目录
第一章 第一次世界大战与和平年代 1904-1941
一 巴伐利亚皇家陆军和魏玛共和国国防军 1904-1933
二 魏玛国防军中崭露头角
三 转入德国空军
四 德国航空部
五 空军总参谋长
六 第1航空队总司令(驻柏林)
七 波兰战役 1939年
八 静坐战 1939-1940年冬季
九 第2航空队征战西欧
十 转折点前夕 1940年之夏
十一 海狮行动与不列颠空战
十二 苏德战争爆发 1941年11月底前
第二章 地中海战场 1941-1945
十三 转战地中海 1941-1942
十四 马耳他还是埃及?1941年11月-1942年10月
十五 盟军登陆北非和突尼斯战役
十六 西西里夺岛战
十七 墨索里尼垮台和意大利倒戈
十八 萨莱诺之战和奋力构筑罗马南方的防线
十九 卡西诺之战、安齐奥-内图诺之战和罗马易手 1943年秋至1944年初夏
二十 坚守意大利北方 1944年初夏至1945年春
二十一 意大利的游击战
第三章 无条件投降始末和我的审判
二十二 西线总司令
二十三 战争结束
二十四 我的战后经历
摘要
一 巴伐利亚皇家陆军和魏玛共和国国防军 1904—1933 ·慕尼黑的早年时光。 ·巴伐利亚徒步炮兵团。 ·1917年与俄国签订停战协议。 ·巴伐利亚第二军、第三军参谋。 ·1918年停战工作:组建自由军团和边防部队。 ·1922年进入魏玛共和国国防部。 我并非生自军人世家。祖上曾建立过抗击阿瓦尔人的切泽尔林希(Chezelrinch)部,后来在今天的奥地利南部一带继续同匈牙利人作战,自里特尔·乌斯卡勒斯·切泽尔林希(生于1180年)开始冠以此姓,从此凯塞林家族逐渐在德国南部、阿尔萨斯和瑞士边界一带繁衍生息,以骑士、贵族和牧师等身份受到尊重。不过我这一脉自16世纪开始定居于下弗兰克尼亚地区②,以务农、酿酒和葡萄种植业为生。几支旁系涉足教育行业,其中就有家父,他是拜罗伊特市教委会里的镇议员。 我随着一个大家族,先后在菲希特尔(Fichtelgebirge)山区的文西德尔(Wunsiedel)镇和拜罗伊特市度过了童年,1904年开始就读于拜罗伊特当地的传统文法学校。我从没操心过职业方向,因为从小便立志从军并为此而奋斗,如今回想起来,可以说军队就是我毕生专享归宿。由于非军官家庭出身,我没有成为军校生,而是由巴伐利亚第2徒步炮兵团团长提名为列兵衔见习军官志愿兵,由此开启了军旅生涯。我在该团一直服役到1915年,仅在军事学院(1905—1906)和炮兵学院(1909—1910)接受培训期间呆在慕尼黑。 炮兵团的补给站设在梅斯(Metz),这座边塞要地为朝气蓬勃、胸怀大志的士兵们提供了很好训练场地。那里没有未经充分检验的新武器,训练非常严格。黑泽勒(Haeseler)精神与国境线上的地理位置意味着一切以效率优先。此外,在阿尔萨斯和洛林,德国人与当地人之间的血脉亲缘助长了德意志民族统一化的观念。我们常常重访普法战争、科隆贝一努伊利战役(Colombey-Nouilly)、马斯拉图尔战役(Mars-la-Tour)、圣普里瓦/格拉韦洛特战役等战地遗址,还去过边境线对面的色当,先烈们的牺牲精神令我们肃然起敬,这种敬意绝非廉价的穷兵黩武。 梅斯及周边的风景对于那些多情的同伴别有一番吸引力,谁能对摩泽尔两岸山坡那繁花似锦的春光无动于衷,又有谁能忘怀漫步于葱茏的山林、布伦沃塔尔(Bronvauxtal)和蒙沃塔尔(Monvauxtal)的那份心旷神怡呢?我们之中有谁会忌恨一些法国人坐拥南锡或蓬塔穆松(Pont.a.Mousson)如诗如画的美景呢?我们只需向摩泽尔河畔帕尼(Pagny-sur-Moselle)的海关人员呈上名片就能入境法国,对方会热情洋溢地祝福“旅途愉快”,返程时还会亲切询问:“噢,旅途愉快吗?”那时我们俨然置身欧洲大家庭中。 1911年风云突变。最单纯的出境也要上报柏林和巴黎。高层外交关系紧张,导致下面常因误会而发生不愉快的冲突和风波。自那时起,要塞警戒愈发频繁,偶有几次,警报响起,我所在的炮兵连必须拖着炮弹,火速冲向摩泽尔河畔阿尔斯的克龙普林茨堡垒做好准备,这座设在梅斯西边的堡垒距离国界线只有一步之遥,争分夺秒无疑必不可少。我们基层军官常常就色当突然爆发交战的假设展开辩论,届时在梅斯的我们恐怕未必一定能先下手为强,拿下法军。 1904年我入伍时,巴伐利亚第2徒步炮兵团是一个要塞炮团,我们训练过从3.7厘米转膛炮到28厘米追击炮的各式炮弹的操作,但主要科目是装甲炮,因为它吻合快速机动这一训练目标。我们学过精准炮击,甚至包括远程火力;使用过侦察单位、观测单位和联络单位的新式装备,其中就包括深深吸引我的观测气球。我最喜欢自由气球,它不像系留气球,后者遇大风天气甚至简单的越野飞行都能颠簸到天旋地转翻江倒海,我很快切身体会到,必须有一个强大的胃才能干这行。 要塞炮兵是围绕机动的“野战军重炮部队”而组建的,这套组织被归功于德皇威廉二世和兵种总监冯·杜立茨。在团里,我首次为一项重大革新做出贡献,但创意主要来自长官,尤其来自足智多谋的巴伐利亚要塞炮兵旅旅长里特·冯。赫恩将军。不过,若非1914年军队积极配合,这些决定性的新式重型火炮也不会得到应用。但这不意味着战争——如果在所难免——会等我们好整以暇。战争打乱了和平时期正常的武器研发进度,还缩短了武器应用所需的组织准备和心理准备时间。 若非一战爆发,重型火炮会被某些军方人士视同累赘。我记得1914年第六集团军总司令从洛林转移到比利时期间断言“如今战争前景光明,我们再也不想用重炮了”。 自那以后,我常发现,但凡没能突破成见的发明都会被不假思索地拒绝。传统思维的影响力何等根深蒂固,连最睿智的人也未能免俗,这实在发人深省。 按照巴伐利亚战争部的要求,见习军官得到委任前必须通过完整考核,还要随团或在战争学院度过一段漫长的(相对其他条件)培训。只有进入军事学院和总参谋部才会接受普鲁士的培训体系,不过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的巴伐利亚,军事学院的深造同样是进入总参谋部的必经之路。这套制度有利有弊,
×
Close
添加到书单
加载中...
点此新建书单
×
Close
新建书单
标题:
简介: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