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现代世界的建构

现代世界的建构

  • 字数: 280千字
  • 装帧: 精装
  • 出版社: 广东人民出版社
  • 作者: 陈方正
  • 出版日期: 2018-12-01
  • 商品条码: 9787218131375
  • 版次: 1
  • 开本: 其他
  • 页数: 343
  • 出版年份: 2018
定价:¥66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编辑推荐
五四与启蒙运动 日本、土耳其、俄国与西欧的现代化 重探现代世界的传统根源 《现代世界的建构》为“世界华文大家经典”丛书中的一种。“世界华文大家经典”丛书汇集了全世界华文学术、文学、艺术大家的经典著作,既有大家的作品精选集,也有新完成的专著。以中国情怀、靠前视野展现当今华文世界的历史、文学、艺术的全新气象。所选的作者都是文化界流的人物,在各个领域都有深远的影响,具有广泛的读者群。
内容简介
本书是香港中文大学中国文化研究所原所长陈方正的现代化研究专著,是一部比较现代化研究的力作。全书分为三辑:辑五四与启蒙运动,主要探讨中国的五四运动与西方的启蒙运动,并论及日本的明治维新,对东西方的现代化及其异同作了深入系统的论述。第二辑土耳其、俄国与西欧,主要探讨土耳其、俄国,以及西班牙等西欧国家的现代化历程,以这些国家作为样本,宏观地展示了现代世界建构历程的多种面相。第三辑现代化的传统根源,对东西方科学、宗教、教育、法律等不同领域的现代化历程进行深入比较,探究现代化的根源。 全书紧扣“现代世界的建构”这一主题,主要运用中西方比较研究的方法,既有宏大历史的叙述,也有微观个案的探究,点面结合,内容生动,语言富有文采。
作者简介
陈方正,广西岑溪人,1939年生于重庆,后移居香港并赴美深造,获物理学博士学位。任职于香港中文大学,历任物理系讲师、不错讲师、大学秘书长,现任中国文化研究所所长。曾先后赴日内瓦欧洲核子研究中心、牛津大学工学院、哈佛大学费正清中心进行访问研究,对科学史有深入研究,著作有《用庐忆旧》《继承与叛逆:现代科学为何出现于西方》等
目录
辑五四与启蒙运动 为不算是革命的革命翻案——重新探究和评价光荣革命 五四是独特的吗?——中国与欧洲思想转型比较 从大逆转到新思潮——五四与启蒙运动比较重探 论启蒙与传统的关系——日本启蒙运动的反思 论胡适对科学的认识与态度 第二辑土耳其、俄国与西欧 毁灭与新生Ⅰ:奥托曼帝国的改革 毁灭与新生Ⅱ:土耳其的浴火重生 从胡适和格卡尔普看中国和土耳其的新文化运动 圣洁与邪暴:俄罗斯灵魂的两面 对三个现代化历程的反思 第三辑现代的传统根源 中华与西方文明的对比——有关科学与宗教的一些观察 中国与欧洲高等教育传统比较初探 法律的革命与革命的法律——兼论西方法学传统 慧星小史:它和科学、宗教与政治的纠缠
摘要
    圣洁与邪暴:俄罗斯灵魂的两面 今古河山无定数。画角声中,牧马频来去。满目苍凉谁可语。西风吹老丹枫树。 幽怨从前何处诉。铁马金戈,青冢黄昏路。一往情深深几许。深山夕照深秋雨。 ——纳兰性德《蝶恋花》 20世纪很震撼,很令人惊骇莫名的事件莫过于苏联的崩溃了。1985年3月戈尔巴乔夫就任总书记,一年后推行经济“重构”(perestroika),三年后推行“开放”(glasnost)政策, 试图有效改变国家的社会和政治生态,但这举世称道的大胆改革结果和一百二十年前亚历山大二世解放农奴却颇为相似,只是更具戏剧性,更令人目瞪口呆。在他执政后短短六年,这个看来那么强大,那么牢固,能够与美国抗衡,一同雄霸优选的大国,居然在没有外敌攻击,没有内乱,也毫无败亡征兆的状况下,就突然间四分五裂,冰消瓦解了!无数时事评论员、历史学家、政治学家、战略专家都在追问、议论、分析、研究:那到底怎么可能,到底是如何发生的?我们在此无意参加他们的行列,而只是要在“满目苍凉谁可语”,“铁马金戈,青冢黄昏路”的感喟中,回顾一下俄罗斯从一个维京蛮族小邦发展成为雄踞欧亚大陆的巨无霸,然后又不断挣扎求变革的过程,当然,也希望能够在这段漫长历史中发掘出一些今日巨变的种子和征兆。 对中国人来说,俄罗斯并不陌生。但在俄罗斯和中国相似的表面之下,其实隐藏着巨大的差异。这差异可以用俄罗斯灵魂的两面性——圣洁与邪暴,虔诚与放纵,理想主义与阴鸷凶狠来概括和凸显。这两面对中国人来说都是陌生的,因为“往而不返”的出世宗教精神和“盲聋爽狂”般的恣肆意欲,都是讲究忧乐圆融的中国文化所缺乏,也是一般中国人畏惧却步的。 所谓邪暴,在政治上表现为俄罗斯淋漓尽致、不受节制的专制政治传统。这自然要以16世纪的“可怖伊凡”、19世纪的尼古拉一世为标志,但其实可以上溯到近代俄罗斯的开国之君、15世纪的伊凡三世。而且,像彼得大帝和凯瑟琳大帝那些有名的18世纪开明改革家,亦一样受其感染。它可说是在他们那片广阔无垠的大地上,为了建立秩序和抗拒从四方八面汹涌而来的外敌,所被迫建立的霍布斯式体制——也就是说,为了秩序和稳定,只有全面专制。就个人而言,邪暴则表现于放纵,特别是痛饮、狂赌、暴戾。像《战争与和平》主人公彼得在书本开场时的烂醉,小说家陀斯妥耶夫斯基在现实生活中之沉迷赌博不能自拔,那都是大家熟悉的例子。这可能是在单调、沉闷的漫漫长夜(现实的也是政治的)的压迫之下,经年累月形成的文化吧。 至于圣洁、虔诚,则是由东正教的神秘主义与优雅仪文所营造的境界。它包含了在长期苦难中锻炼出来的温柔、忍耐,其后又渗透了在西欧影响和冲击下所产生的奋发、进取,与滋生的疑惑、困扰。像18世纪终生周游讲学的哲人斯科沃罗达,19世纪十二月党人事变后在晨曦中发誓要为俄国自由奋斗一生的少年赫尔岑,以及晚年散尽家财,奉行原始基督教义的小说家托尔斯泰,还有像贝洛夫斯卡娅那样从容就义的女革命家,都可以说是这种高尚情操的化身。俄国小说中也充满了这种人物的典型——《卡拉马佐夫兄弟们》里面的“老三”阿列克塞、《白痴》的主角梅诗金亲王、《前夜》的志士英沙罗夫……这样的例子可以说是数之不尽。 圣洁与邪暴,构成了俄国人抑郁、深沉,充满理想而又悲怆的性格。一部俄罗斯近代史,亦正是由现实政治中令人不寒而栗的高压、凶残、屠杀,与诗人、思想家、革命家的无限心愿、努力、深情交织而成。那是一部在改革、停滞、革命之间来回摆荡的历史。我们在这里不可能缕述它的细节,而只能够回顾它那些令人低徊叹息的转折点。 一、命运的抉择 历目前,游牧民族从欧亚腹地涌出来,颠覆大陆两侧的不错文明是常态。俄罗斯的形成恰恰相反,它起源于大陆边缘的蛮族挟着所沾染的欧洲文明的优势,向大陆腹地推进。这一变异,决定了俄罗斯历史发展的独特形态,即从城市走向草原,从贸易转向农耕,从民主开放变为独裁专制。① ①俄罗斯和苏联通史见Nicholas VRiasanovsky,A History of Russia(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77);俄国社会组织的演化见Jerome Blum,Lord and Peasant in Russia from the Ninth to the Nineteenth Century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1961);俄国历史进程研究见James HBillington,The Icon and the Axe:An Interpretive History of Russian Culture(New York:Random House,1970)。以上各卷均有基辅时期的专门部分或分章。有关此时期历史尚有以下专著:George Vernadsky,Kievan Russia (New Haven:Yale University Press,1948)。 …………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