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中国矿业年鉴(2009)

中国矿业年鉴(2009)

  • 字数: 1072000.0
  • 装帧: 精装
  • 出版社: 地震出版社
  • 作者: 《中国矿业年鉴》辑部
  • 出版日期: 2010-07-01
  • 商品条码: 9787502837372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0
  • 出版年份: 2010
定价:¥300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目录
  专文
开展"回头看"行动确保整顿和规范矿产资源开
发秩序各项任务的全面完成
——在全国整顿和规范矿产资源开发秩序"回
头看"行动电视电话会议上的讲话……1
全面持久地抓好煤矿瓦斯防治工作推进煤矿安
全形势好转
——在全国煤矿瓦斯治理工作现场会上的
发言张国宝3
创新思路扎实工作推进地质调查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在全国地质调查工作会议上的工作
报告汪民(5
概况
地质调査19
概况19
矿产资源调查评价21
概况 21
矿产资源国情调査 21
青藏地区矿产调查获重大发现 21
东部地区深部找矿取得成效 21
油气基础地质调査 22
矿产勘查新机制推进 22
区域地质调查 22
概况 22
地层调查 22
岩浆岩调査研究 22
重要构造现象的发现 23
矿化点新发现 23
第四纪调査与研究 23
国家重大工程建设区区域地质调査 23
青藏高原基础地质调查成果集成和综合
研究 23
重要成矿带的成矿地质背景与潜力综合
研究 23
地质志修编工作正式启动 24
城市地质工作 24
区域地球物理调査 24
概况 24
航空物探遥感调查 24
区域重力调査 24
区域地球化学调查 25
概况 25
新疆西天山伊犁地区1:20万区域化探25
辽宁省辽河流域农业地质调查 25
安徽省江淮流域生态地球化学调查 25
云南省昆明-玉溪经济区多目标区域地球
化学调查 25
河北省农业地质调查 26
河南省黄淮流域农业地质调査 26
四川成都经济区生态地球化学调查 26
江西鄱阳湖及周边经济区农业地质调查26
松花江流域多目标区域地球化学系列图编制 27
长江三角洲多目标区域地球化学系列图编制27
……
摘要
    南水北调等国家重大工程建设,开展专项调査研究,为工程建设提供了地质依据。完成全国重要矿山环境调查初步摸清了矿山环境现状,为矿山环境治理和土地复垦提供了依据。
     三是地下水资源勘査评价取得重要进展,为国家水资源配置、地质环境整治提供了依据。完成新一轮全国地下水资源评价和北方主要盆地平原区地下水及其环境问题调査评价。西部严重缺水地区地下水勘查示范,解决了700万人饮水难题。鄂尔多斯盆地地下水资源勘查,为国家能源化工基地圈定了一批大型、特大型远景水源地。初步查明西南岩溶石漠化现状,建立了一批地下水开发和石漠化综合治理示范区。开展长江、黄河、淮河等大江大河流域环境地质调查,为区域经济规划、环境保护和建设提供了基础资料。四是初步建立重点地区地质灾害监测预警体系,
     在防灾减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完成1130个山区丘陵县(市)地质灾害调查,初步摸清了10多万处地质灾害隐患的分布,圈定了防治地质灾害的重点区域。在西南山区、西北黄土高原和湘鄂桂等地质灾害高发区开展1:5万地质灾害调查。建立了群专结合的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示范区,推进群测群防预警体系的建立和全国汛期地质灾害气象预报的开展,2003~2007年共成功预报地质灾害3500起。在长江三角洲地区、华北平原、汾渭地区开展了地面沉降和地裂缝调查,初步建立一了专业监测网络。
     五是取得一批原创性地质科技成果,地质调查的科技水平不断提高。青藏高原深部地壳结构与构造演化、高原隆升与古气候变迁等科学问题的研究取得重要进展。中国大陆科学钻探工程获得主孔5158米珍贵岩心,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科学发现和创新性科学研究成果。中国大陆岩石圈三维结构研究,首次全面系统地划分了中国岩石圈构造单元,揭示了岩石圈三维结构及演化规律。长兴、宜昌等"金钉子"剖面获得世界地层委员会和国际地科联的批准。以热河、关岭生物群为代表的古生物研究进入世界前沿。编制出版了数十种全球、洲际、全国及区域性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矿产、水文地质等系列图件。区域成矿理论研究、深部地质与结构探测、盐湖地质与盐湖资源、岩溶与环境地质等领域的研究取得显著进展。
     中国地质科学院科研竞争力逐年增强,2007年进入世界1000强科研机构行列。
     自主研制的氦光泵磁力仪具世界优选水平。便携式近红外光谱仪研制成功并实现产业化。地球化学块体理论、76种元素地球化学填图技术和深穿透地球化学勘查技术的研究进展,使我国区域化探研究继续保持靠前地位。
     自主研发的钻具和护孔材料成功地承担了大陆科学钻探任务。数字化地质填图技术研制成功并推广应用。地质调査主流程信息化不断推进,国家地质数据库建设取得重要进展。
     六是开展国际合作,地质调査"走出去"初见成效。积极参加国际地科联、国际海底管理局、CCOP等国际或地区性地学组织活动,与美国、加拿大、荷兰、俄罗斯、印度等26个国家的地调机构建立了合作关系。成功承办了国际矿床会议、国际水文地质大会、国际地质分析大会等一系列大型国际会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的国际岩溶研究中心正式落户我国。
     牵头组织亚洲地质图、亚洲水文地质图、亚洲中部及邻区等国际合作编图,开展跨境成矿带成矿作用与成矿规律对比研究,初步建立全球矿产资源信息系统,成功举办两届"境外矿产勘查论坛",为企业"走出去"搭建了信息交流平台。受商务部委托,组织实施马达加斯加等八个国家的援外地质调查,对30多个国家地质官员和技术人员进行了培训,提升了我国在国际地学界的地位。
     七是构建地质资料社会化服务平台,公益性服务迈出重要步伐。建立了地质调查信息化标准体系,基本完成新中国成立以来基础地质主要比例尺地质图件和成果资料数据库建设,12种中比例尺地质图空间数据库及区域地球化学数据库提供社会使用。建立了全国地质资料服务体系,初步形成了国家地质调查骨干网络,公开发布10万种成果资料目录、7万种非公开性成果资料以及2400种大调查成果报告,5000余种地质资料在线服务。
     回顾以往工作,主要有以下体会:
     一是必须坚持"两个更加"。地质调査工作必须适应新的形势,更加紧密地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相结合,更加主动地为经济与社会发展服务。地质调查工作只有紧紧把握国家发展急需,融人经济社会发展,做好资源基础、环境基础、工程基础的支撑,地质调查事业才能不断发展。
     二是必须遵循地质工作规律。地质工作具有探索性、前瞻性、实践性特点,建立在野外翔实、对地观测基础上。地质调查必须重视野外工作,本着实事求是的精神,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反复探索,不断深化。开展地质调查工作,必须精通业务,遵循规律,坚决防止地质工作简单化、业务管理行政化倾向。
     三是必须依靠科技进步。我国地质条件复杂,找矿难度日益增大,防灾减灾和供水安全遇到了新的挑战,必须大力推进地质理论方法创新和勘查技术进步,坚持调查与研究相结合,提高对地质工作的支撑能力。实践证明……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