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稻麦主要病毒病识别与控制

稻麦主要病毒病识别与控制

  • 字数: 1000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中国农业出版社
  • 作者: 稻麦重要病毒病株系鉴定和防控技术体系研究课题组
  • 出版日期: 2011-01-01
  • 商品条码: 9787109152984
  • 版次: 1
  • 开本: 32开
  • 页数: 102
  • 出版年份: 2011
定价:¥20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2007年,农业部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稻麦重要病毒病株系鉴定和防控技术体系”的项目开始实施,针对上述重要病毒开展了诊断鉴定技术体系、重要病毒病害种类的地理分布、寄主范围、优势毒株的发生现状与变异趋势以及我国主栽水稻和小麦品种、主要后备品种以及重要育种材料的抗性水平和病毒—媒介昆虫—寄主三者之间的识别以及重要病毒病害关键防控配套技术等方面进行了比较系统的研究,并进行示范推广,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在此基础上,参考国内外已有研究结果,项目组组织有关人员编写了《稽麦主要病毒病识别与控制》一书。该书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对目前我国稻麦生产上的主要病毒病害的危害特点、发生原因与流行规律、病害诊断和病害控制等进行了简述,希望对相关农业技术人员和稻麦生产者识别与控制病毒病害有所帮助,为保障我国粮食安全和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做出贡献。
目录
前言
    1  水稻主要病毒病的识别与控制
概述
  1.1  水稻条纹叶枯病
    1.1.1  发生分布和危害
    1.1.2  症状特点
    1.1.3  病原
    1.1.4  传毒途径
    1.1.5  侵染循环
    1.1.6  预测预报
    1.1.7  诊断
    1.1.8  防治方法
    参考文献
  1.2  水稻矮缩病
    1.2.1  发生分布和危害
    1.2.2  症状识别
    1.2.3  病原
    1.2.4  传播途径
    1.2.5  自然寄主
    1.2.6  侵染循环
    1.2.7  发病关键因素
    1.2.8  诊断
    1.2.9  防治方法
    参考文献
  1.3  水稻黑条矮缩病与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
    1.3.1  发生分布与危害
    1.3.2  症状特点
    1.3.3  发病原因
    1.3.4  病害循环
    l.3.5  发生与危害规律
    1.3.6  诊断
    1.3.7  预测关键时期
    1.3.8  防治方法
    参考文献
  1.4  水稻黄矮病
    1.4.1  发生分布和危害
    1.4.2  症状特点
    1.4.3  病原
    1.4.4  传播途径
    1.4.5  病害循环
    1.4.6  诊断
    1.4.7  防治方法
    参考文献
  1.5  水稻锯齿叶矮缩病
    1.5.1  发生历史、分布与危害
    1.5.2  症状特点
    1.5.3  病原
    1.5.4  病害循环
    1.5.5  诊断方法
    1.5.6  防治方法
    参考文献
  1.6  水稻瘤矮病
    1.6.1  发生历史、分布与危害
    1.6.2  症状特点
    1.6.3  病原
    1.6.4  病害循环
    1.6.5  诊断方法
    1.6.6  防治方法
    参考文献
  1.7  水稻草矮病
    1.7.1  发生历史、分布与危害
    1.7.2  症状特点
    1.7.3  病原
    1.7.4  病害循环
    1.7.5  诊断方法
    1.7.6  防治方法
    参考文献
  1.8  水稻东格鲁病毒病
    1.8.1  发生历史、分布与危害
    1.8.2  症状特点
    1.8.3  病原
    1.8.4  病害循环
    1.8.5  诊断方法
    1.8.6  防治方法
    参考文献
    2  小麦主要病毒病的识别与控制
概述
  2.1  小麦矮缩病
    2.1.1  危害及分布
    2.1.2  症状特点
    2.1.3  病原及传毒介体
    2.1.4  病害循环
    2.1.5  诊断方法
    2.1.6  防治方法
    参考文献
  2.2  小麦黄矮病
    2.2.1  危害与分布
    2.2.2  症状特点
    2.2.3  病原及传毒介体
    2.2.4  侵染循环
    2.2.5  诊断方法
    2.2.6  防治方法
    参考文献
  2.3  小麦丛矮病
    2.3.1  发生与分布
    2.3.2  症状特点
    2.3.3  病原及传毒介体
    2.3.4  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
    2.3.5  侵染循环
    2.3.6  诊断方法
    2.3.7  防治方法
    参考文献
  2.4  小麦蓝矮病
    2.4.1  发生与危害
    2.4.2  症状
    2.4.3  病原
    2.4.4  传播途径与发病条件
    2.4.5  流行因素
    2.4.6  防治方法
    参考文献
  2.5  小麦线条花叶病
    2.5.1  发生与危害
    2.5.2  症状特点
    2.5.3  病原
    2.5.4  传播方法
    2.5.5  寄主范围
    2.5.6  侵染循环
    2.5.7  诊断方法
    2.5.8  防治方法
    参考文献
  2.6  小麦黄花叶病
    2.6.1  发生分布与危害
    2.6.2  症状特点
    2.6.3  病原
    2.6.4  传播途径
    2.6.5  侵染循环
    2.6.6  诊断方法
    2.6.7  防治方法
   参考文献
  2.7  中国小麦花叶病
    2.7.1  发生、危害及分布
    2.7.2  症状特点
    2.7.3  病原
    2.7.4  发生规律
    2.7.5  诊断方法
    2.7.6  防治方法
    参考文献
摘要
    水稻病毒病是水稻上的一类重要病害,由侵染水稻的病毒引起,暴发流行时能造成30%~50%产量损失,当水稻苗期感染达到30%以上时,可造成绝产,严重威胁着水稻种植区的粮食安全。在20世纪60年代中到70年代,水稻矮縮病在我国南方稻区曾暴发流行,水稻损失达30%~50%。2004年以来,水稻条纹叶枯病在长江中下游地区暴发流行,造成严重的产量损失,部分田块甚至绝产,稻农称之为"水稻非典"。我国是水稻生产大国,水稻病毒病的防控是一项长期的不容忽视的工作。
     由于病毒是微小的生命体,肉眼看不到,摸不着,在其发生发展阶段很容易被忽视,当暴发流行时又无特效药,因此各种植物病毒病的防控难度较大。但是,经过长期对植物病毒病的研究与防控实践,只要对其发生流行特点进行系统和严密的监测,是可以进行有效预防和控制的。
     对于水稻病毒病的防控,首先是要对症状进行识别。不同的病毒侵染水稻后会引起一些特征性的症状,如矮縮、黄化矮縮、条纹叶枯、齿裂矮化、黑条矮缩等。同时,同一种病毒在水稻不同生育期侵染引起的症状也有所不同,如水稻矮缩病毒在苗期侵染初期,往往表现为浓绿矮化,而在中后期侵染,则表现为褪绿条斑。但不同品种感染同一种病毒的症状差别不大,不同地区的水稻品种感染同一种病毒的症状差异也不大,不同品种之间从发病率到症状严重程度有较大的差别,即品种的抗……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