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红楼梦外 曹雪芹《画册》与《废艺斋集稿》新证

红楼梦外 曹雪芹《画册》与《废艺斋集稿》新证

  • 字数: 484000
  • 装帧: 精装
  • 出版社: 四川人民出版社
  • 作者: 黄一农
  • 出版日期: 2021-04-01
  • 商品条码: 9787220120114
  • 版次: 1
  • 开本: 32开
  • 页数: 1000
  • 出版年份: 2021
定价:¥12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编辑推荐
1.知名学者黄一农先生“红学”研究又一力作 2.解读《红楼梦》世界之外,另一个少有人知道的曹雪芹
内容简介
本书是知名学者黄一农先生研究《红楼梦》外之曹雪芹的专著。作者围绕“红学”“曹学”多年来已乏人问津的两桩公案——《种芹人曹霑画册》及《废艺斋集稿》的真伪这两个核心,充分利用大数据,以“e考据”(融通传统与数字的新研究方法)之法,爬梳、分析旧资料,得到了许多新证。作者从文献学、科技史、文艺学等多学科角度,研究曹雪芹的生命轨迹和《红楼梦》之外的著作,还原曹雪芹所处时代的情景与家族关系,呈现出一位具有悲悯意识和人文情怀的伟大作家形象。
作者简介
黄一农,1985年获得哥伦比亚大学物理学博士学位,而后于马萨诸塞州立大学从事天文学研究。台湾清华大学历史研究所客座教授,曾兼人文社会学院院长,“中研院”院士,是以研究科技史闻名的历史学家。清华大学长江学者讲座教授、荷兰莱顿大学首届“胡适汉学访问讲座”教授、中国科学院名誉研究员、中国艺术研究院名誉高级研究员等。研究领域涵盖科技史、中西文明交流史、明清史、术数史、红学等。
目录
红楼梦外:曹雪芹《画册》与《废艺斋集稿》新证
凡例x
自序xi
上篇:《种芹人曹霑画册》
第一章遭漠视的《种芹人曹霑画册》003
一、《种芹人曹霑画册》再现003
二、《种芹人曹霑画册》述略010
三、小结041
第二章曹雪芹与闵大章交游网络的重叠043
一、论闵大章即闵焕元043
二、宜兴闵氏与曹雪芹泛交游圈的往来056
三、小结080
第三章曹雪芹与陈浩、陈本敬父子的互动081
一、《李谷斋墨山水、陈紫澜字合册》的发现081
二、陈浩、陈本敬父子的生平事迹095
三、陈浩父子与曹雪芹交游网络的重叠102
四、陈浩可否于辛巳秋日在北京题跋?109
五、画册中的陈本敬跋是否真迹?121
六、小结127
第四章从曹雪芹的别号“竹堂”论其泛交游圈129
一、敦诚与弘晓合作的《红楼梦》图咏130
二、汪苍霖与弘晓、敦诚间的交游146
三、长期任弘晓幕客的张宾鹤155
四、从诗赋上的相互影响谈泛交游圈167
五、《种芹人曹霑画册》证真的理由180
下篇:《废艺斋集稿》
第五章《废艺斋集稿》的真伪公案191
一、《废艺斋集稿》的出世与消失191
二、《废艺斋集稿》的内容概要197
三、《南鹞北鸢考工志》的文本213
四、析辨先前对《南鹞北鸢考工志》的质疑250
五、小结271
第六章懋斋盛会中重要当事人“惠哥”考辨273
一、“惠哥”究竟是“敦惠”还是“惠敏”?276
二、玉牒中的惠敏293
三、惠敏与李煦的亲缘关系298
四、小结303
第七章对懋斋盛会中主要参与者的追索305
一、“□舅钮公”指国舅钮祜禄氏伊松阿306
二、“过子龢”应即董邦达认识的过秉钧324
三、曹雪芹著述中的风筝与北京的“风筝于”340
四、小结372
第八章对懋斋盛会中被鉴定画作的析探387
一、前言387
二、曹雪芹与《元人如意平安》391
三、商祚所画的《秋葵彩蝶图》412
四、小结419
第九章《废艺斋集稿》等相关文本的证真421
一、方法论:证真vs造伪422
二、余论:宿命vs换跑道428
三、梦欲成真梦亦真434
本书重要人物之生卒443
参考文献445
摘要
     (三)诗画与意境 敦诚的《四松堂集》中有一则笔记,称: 余昔为白香山《琵琶行》传奇一折,诸君题跋不下数十家,曹雪芹诗末云:“白傅诗灵应喜甚,定教蛮素鬼排场。”亦新奇可诵。曹平生为诗大类如此,竟坎坷以终。余挽诗有“牛鬼遗文悲李贺,鹿车荷锸葬刘伶”之句,亦驴鸣吊之意。 知曹雪芹曾跋敦诚为《琵琶行》所写的传奇,惜该诗现仅存“白傅诗灵应喜甚,定教蛮素鬼排场”两残句,意谓白居易(因曾官太子少傅,故谓“白傅”)这位诗坛中神灵般的人物,若知道敦诚把他最得意的《琵琶行》编写为戏曲,一定会极开心地叫他那两位在阴间的家姬小蛮与樊素,以其能歌善舞的才艺照本粉墨演出。《红楼梦》在第九十二回记宝玉列举一些古代知名女性时,也曾提及小蛮和樊素。 前引敦诚文之“驴鸣吊”,典出《世说新语·伤逝》,记三国魏王粲(字仲宣)的事迹曰:“王仲宣好驴鸣,既葬,文帝临其丧,顾语同游曰:王好驴鸣,可各作一声以送之,赴客皆一作驴鸣。”意指在悼念过世友人时,特别模仿其生前的习好或长项以表缅怀之情。敦诚或因极欣赏雪芹“白傅诗灵应喜甚,定教蛮素鬼排场”诗中的奇气,遂在挽雪芹的诗中赋出“牛鬼遗文悲李贺,鹿车荷锸葬刘伶”句,以作驴鸣之吊,敦诚对自己的这两句诗显然极为得意。 虽然敦诚在前引笔记中并未给出雪芹跋其《琵琶行》传奇的时间,但因敦敏《懋斋诗钞》第96题有《题敬亭琵琶行填词后二首》,曰: 西园歌舞久荒凉,小部梨园作散场。 漫谱新声谁识得?商音别调断人肠。 红牙翠管写离愁,商妇琵琶湓浦秋。 读罢乐章频怅怅,青衫不独湿江州。 其第一首偶句中的“场”及“肠”均属七阳韵,与“定教蛮素鬼排场”同,第二首的“秋”及“州”则属十一尤韵,知雪芹与敦敏等数十友人曾为敦诚填词的《琵琶行》一起和韵题跋。而从《懋斋诗钞》的编年体判断,敦敏前诗大概作于乾隆二十七年壬午岁的春、夏间。也就是说,曹雪芹的和诗乃赋于他过世(“壬午除夕”)前不久,而先前红学界对曹雪芹在《红楼梦》之外的诗文,就只公认有“白傅诗灵应喜甚,定教蛮素鬼排场”这两残句。 红学前辈刘梦溪教授虽对拙著《二重奏》谬誉有加,但初却不太认同笔者在书中对《种芹人曹霑画册》所作的正面评价,他认为此册页中的八幅画以及前述“披图空羡东门味,渴死许多烦热人”之题画诗皆水平低落,指称:“笔墨臃堆鄙俗,无论如何无法与‘击石作歌声琅琅’而又善画石的雪芹曹子联系起来”,且谓该诗与雪芹已知的“白傅诗灵应喜甚,定教蛮素鬼排场”奇句有天壤之别。 查先前红学中人(包含刘梦溪教授在内),多只看过赵荣文中不够清楚的《画册》翻拍照,虽然对此作品水平的评价往往见仁见智,但我们也必须理解曹雪芹是以小说名世,他的字、画或仅属一般文人水平,如闵大章的字就较其灵动。 那“种芹人曹霑”的自题诗是否艺术水平不高?其实,先前学者多未能深入赏析。该诗有云: 冷雨寒烟卧碧尘,秋田蔓底摘来新。 披图空羡东门味,渴死许多烦热人。 作者应是透过汉初召平于长安城东门旁隐居种瓜的故事,让归隐的种瓜人(作者自喻)与世俗的烦热人产生强烈对比。全诗可略释为:在雾茫茫且飘着冷雨的沙地之上躺着一颗颗碧绿的瓜,而那些刚摘自秋天瓜田底部藤蔓上的,尤其显得新鲜。当观者展阅这张图时,会遥想并羡慕起召平所种“东陵瓜”的美味(所谓“东门味”),并令世俗间许多烦躁闷热的人均望图兴叹,渴求而不可得。此当然无过于曹雪芹另半首诗“白傅诗灵应喜甚,定教蛮素鬼排场”的水平,但尾联“披图空羡东门味,渴死许多烦热人”的整体意境仍不差。 至于画中之瓜的形与叶为何颇异于现在的西瓜,此或因雪芹只不过是透过其想象中的“东陵瓜”,欲画出他对田园生活的渴望,期许自己能追随召平归隐的脚步,故应不可径以是否写实的角度批判之(附录1.4)。 P30-32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