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林纾集(全10册)

林纾集(全10册)

  • 字数: 6297000
  • 装帧: 盒装
  • 出版社: 福建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0-04-01
  • 商品条码: 9787211081738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6348
  • 出版年份: 2020
定价:¥1680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林纾是近代重要的翻译家、小说家、古文家、古文理论家、古文选评家。其古文译书风靡全国,民国大师如鲁迅、周作人、郭沫若、钱锺书等莫不受其重大影响,钱基博称其为清季“文章师法”“唐宋宗盟”,胡适称其借西洋小说实现了“古文中兴”。
在中国文学目前,林纾是近代译坛泰斗,也是最后的古文名家,是中国新旧文学过渡中的关键人物。林纾晚年反对废弃古文,主张“文白并存”,在新文化运动中饱受嘲讽,使得后人漠视林纾研究,相关资料大多散失。
本书是对林纾作品的第一次全面系统整理,以二十年之功收集林纾的诗文、小说戏剧、笔记讲义、文论画论等各类原创作品,并按钱锺书的论断精选林纾有代表性和社会影响较大的翻译作品,标点校勘,简体横排。
目录
前言
凡例
第一册
畏庐文集
畏庐续集
畏庐三集
畏庐文辑佚
畏庐时论
畏庐尺牍辑佚
第二册
畏庐诗存
畏庐诗辑佚
冷红斋词剩
闽中新乐府
讽喻新乐府
劝世白话新乐府
禽言诗
勉诸生
春觉斋联句
第三册
京华碧血录
金陵秋
劫外昙花
虎牙余息录
冤海灵光
巾帼阳秋
技击余闻
畏庐漫录
畏庐笔记
蠡叟丛谈
短篇小说辑佚
第四册
合浦珠传奇
蜀鹃啼传奇
天妃庙传奇
上金台传奇
劝孝白话道情
铁笛亭琐记
京华追忆录
点金成铁录
《小儿语》述义
评选船山史论
修身讲义
畏庐痴语
庄子浅说
春觉斋论画遗稿
第五册
春觉斋论文
韩柳文研究法
论文讲义
文微
周秦以来文章名家
古文辞类纂选本
刘子政集选
蔡中郎集
谯东父子集
欧孙集选
刘宾客集选
柳河东集选本
嘉祐集选
元丰类稿选本
后山文集选
淮海集选
虞道园集选
震川集选
唐荆川集选
汪尧峰集选
方望溪集选
重订中学国文读本
浅深递进国文读本
第六册
译作序跋评语
翻译外论
民种学
德齐小传
巴黎茶花女遗事
黑奴吁天录
伊索寓言
第七册
吟边燕语
迦茵小传
撒克逊劫后英雄略
鲁滨孙飘流记
第八册
拊掌录
滑稽外史
孝女耐儿传
第九册
块肉余生述
贼史
不如归
第十册
冰雪因缘
离恨天
魔侠传
摘要
     第一册·“畏庐文辑佚” 原刻《零鸳词》序 (录自《双辛夷楼词》墨巢丛刻本。) 嗟夫!寒天翠被,人在心头;微雨画帘,瘦深病后。读阿灰之断句,增元相之悲怀。此吾友李佛客《零鸳词》之所由作乎?佛客身轻若影,生便工愁。额粉新涂,佛过妆楼而不下;衣花自结,风吹丈室而皆香。三斗欲泥,一生热恼。然而彩云易散,破月难圆。孙楚楼头,持服已将经岁;崔郎花底,幽欢未卜何年。罗荐蜂饥,网轩燕噤。珠啼雾唾,粉衫之腻晕如新;密帐温帏,珊枕之髻香可想。泪比猩云而逾赤,愁随凤纸而同披。秋蜩长吟,野雉晨雊,不足方其词之哀怨也。 仆向以榆荚之才,坐忝莲花之社。每当桃穰擘处,竹所来时。藤臂压檐,一窗老绿;花片登几,满纸瘦红。往往商略六朝,招邀二俊谓令兄畬曾同年。而佛客独以温、李之密绪,衍周、柳之宗风,馥馥芳蕤,亭亭仙骨。康伯敢拾其牙后,袁宏得利于舌间。虽登箫谱而何惭,宜付笛家而竞唱。顾或谓鬻声钓世,繁华损枝。讥潘岳之费辞,笑王廞为情死。是何异听玉树之曲,指为啼声;碎银字之笙,愿闻哑乐者乎!不知幼安绝调,离愁憎到雁儿;刘过痴情,别酒醒从马背。人间小别,尔许缠绵;梦里遗芳,争生消遣。宜其学影梅之忆语,填杜若之新词,娓娓然不自知其情之深也。 属者付梓将成,以序见属。仆蠹愁枯腹,蟹愧空螯。莫窥姜、史之樊,未受苏、辛之钵。十年伏案,不辨妃豨;一字难人,久讹雌霓。敢以瞎巴之谰语,妄评孏窟之词宗!然或且颜、籀尚足与言,邢、邵未尝嫚骂。则小鬟唱其半折,孰不解晓风残月之佳;先生足以千秋,我尤会玉宇琼楼之隐。 闽县林纾。 《健公诗影》引 (录自光绪癸巳《健公诗影》,影印件由林大文先生提供。) 健公先生大集既梓,哲嗣幼雪、希沧缩先生所绘小影凡七帧,都为一卷。玉谨署之曰“诗影”。先生览岱登华,出入甘、凉,雄深之气郁而发之于诗,故其所为诗豪宕奇恣,杂以哀梗之音,于空同为近。观《击楫》《策马》二图,足见其胸次矣。 嗟夫!大地空幻,何者非影;独能文章者精神坚凝,吐芒垂光,较之汶汶者不易澌灭耳。先生每有所至,辄留其影,若文之编年然者,盖因诗之工而自惜其影也,而乌知乎后之望影者,且将日增其诗耶? 光绪癸巳,世愚侄闽县林群玉拜题。 《验方别录》序 (录自《验方别录》,福州鼓楼前陈文鸣刻版。) 尝读南北史,至徐之才、姚僧垣、褚澄、张〔徐〕文伯事,列方处病,多骇怪不经,涉于神鬼,心窃非之。夫五脏受病,投以汤液,能按脉切理,勿涉歧误,足矣,何必托为神怪以乱耳目?虽然,骤尔中恶,性命呼吸仓遽,安从得医?即得矣,启鼎候火,动致晷刻,而疾者已殆。于是,独方奇味奏效,亦几于神鬼所为。其方或杂取金石、瓦砾、草根、木屑,冥搜粪壤之中,广罗虫豸之窟。世所传《验方新篇》者,大率类是。 吾友郑肖岩先生,四世业医,收罗绝博,去取精审,别订为《验方别录》四卷。《刘子·随时篇》曰:救饥者以圆寸之珠,不如予之橡菽;贻溺者以方尺之玉,不如予之短绠。余亦谓饷病者以美食珍饵,不若予之良药。此书一行,其中于病者岂仅美食珍饵之饷哉!吾谓先生之造福于人不浅矣。 乙未三月,林纾序。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