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简明中国海洋读本:一带一路的海洋思考

简明中国海洋读本:一带一路的海洋思考

  • 出版社: 中译出版社
  • 作者: 李明春 著作
  • 出版年份: 2018
  • 出版日期: 2018-01-01
  • 商品条码: 9787500154730
定价:¥53.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编辑推荐
国家海洋局宣传教育中心、《中国海洋报》社、国家海洋博物馆筹建办公室、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环境损害鉴定评估专业委员会、国家海洋局北海环境监测中心、哈尔滨工程大学海洋文化馆、福建泉州海洋环境监测预报中心、辽宁盘锦滨海湿地研究院、浙江省平阳县海洋与渔业局、福建崇武海洋科普馆、山东威海电视台海洋频道、福建省东山第二中学、福建惠安港德海洋意识教育基地,众多单位联袂推荐。了解中国海洋,从本书开始!
内容简介
本书是融科学性、知识性、文化性与故事性为一体的海洋知识与海洋意识普及读物。本书立足中国寻找世界到世界寻找中国的“海上丝绸之路”的时代思考为岀发点,依据自然海洋科学概念,进而导出海洋科学定义的规律性及逻辑延伸,对海洋的科学属性、社会属性和文明属性,从文化审视的角度,结合古今中外历史与现实的重大海洋事件与人物,突出“海洋故事,中国主题”的主旋律,对自然海洋、社会海洋和文化海洋的作用、价值和意义,进行政治、经济与文化的全方位系统的简明阐述。
作者简介
李明春,1950年生,《中国海洋报》原青岛记者站站长、资深记者,国土资源作协会员。著有《我们的渤海》《海权论衡》《海洋权益与中国崛起》《海洋强国梦》等专著;长篇报告文学《闯海的男人》《我在钓鱼岛》;纪实文学《中国深蓝梦》《进军三大洋——中国“大洋一号”船大洋科考20年》;长篇小说《红海滩》《混沌》,传记《一代宗师——赫崇本》;五集电视纪录片《中国向阳红之“向阳红09”》、两集纪录片《蛟龙潜深洋》撰稿人,大型海洋文化纪录片《走向海洋》撰稿人之一。
目录
导语第一章 自然海洋第一节 海洋与人类第二节 海与洋第三节 海岸带第四节 海岸线第五节 入海河口第六节 滨海湿地第七节 边缘海第八节 陆内海与陆间海第九节 海湾第十节 海峡第十一节 岛礁第十二节 台风与风暴潮第十三节 海浪第十四节 海冰第十五节 海底地震与海塘第十六节 海底世界第二章 海洋科学第一节 中国海洋科学事业之肇始第二节 解读海洋教育第三节 解读物理海洋学第四节 解读海洋物理学第五节 解读海洋化学第六节 解读海洋地质学第七节 解读海洋生物学第八节 中国海洋科学事业发展的航迹第三章 海洋探索第一节 望洋兴叹第二节 海洋科学探索第三节 海洋调查与海洋科学第四节 中国海洋科学基础实践第五节 中国海洋调查简史第六节 海洋调查船与海洋科考船第七节 功勋海洋调查船和她的船长第四章 海洋资源第一节 海水资源第二节 海洋动物资源第三节 海洋植物资源第四节 海底矿产资源第五节 海洋中的能源第六节 滨海旅游资源第七节 深海资源第八节 海洋空间资源第五章 海洋经济第一节 经略海洋第二节 海洋资源开发第三节 海洋渔业第四节 海洋交通运输第五节 海洋盐业与化工第六节 海洋油气开发第七节 海洋工程第八节 滨海旅游第九节 海洋经济发展规划第六章 海洋权第一节 刘公岛:中国海权的生死碑第二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准原点第三节 领海基点与基线第四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领海线第五节 海洋国土第七章 海洋权益第一节 我在钓鱼岛第二节 海洋权益的概念第三节 国家海洋权益第四节 中国海权争夺简史第五节 专属经济区国家主权权利第六节 国际海域海洋权益第七节 中国海岛权益第八节 “海洋权益”维护第九节 海洋法治建设第十节 海洋:世界霸权之剑第十一节 中国海战略地理形势第十二节 海洋权益与国家利益第十三节 海权的启示第八章 海洋文化第一节 龙从海上来第二节 关于海洋文化第三节 中国有海洋文化吗第四节 中国海洋文化第五节 中国海洋文化的衍生第六节 中国海洋文化的全球化第七节 海洋意识第八节 海洋人文精神第九节 区域海洋文化与民俗第十节 海洋文化同样决定民族未来的命运后记
摘要
    第七节 海洋国土海洋,无论在历史上还是在现世纪,无论在军事还是在经济的竞争中,对国家生存和发展无不显现出极其重要的地位。可以断言,21世纪,特别是在2050年之前,中国必须做出抉择,国家强大与否,中国在海洋上的作为将决定其未来的成就及对世界的贡献。今天,世界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已迫使国人必须接受这样一个概念“海洋国土”。我国是海陆皆具的沿海大国,疆域由陆地国土和海洋国土共同构成。国土是国家的领土,即国家主权管辖下的区域。“海洋国土”,是蕴藏着由国家主权权利管辖之下的资源的海洋区域,随着人类对自然认识的不断深入,开发、利用行为必然由国际海洋法律制度和国内海洋基本法律制度的建立而得到确立。我国“海洋国土”的面积是如何确定的?我国的“海洋国土,根据全国人大批准加入《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决定、《中华人民共和国领海和毗连区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法》的规定,可作以下认定:领海区域:我国陆地领土和内水以外邻接的一带海域,即从领海基线向外延伸12海里的范围,其包括内水在内的面积约37-38万平方千米。(我国尚未公布台湾及钓鱼岛、南沙群岛、东沙群岛的领海基线)。专属经济区区域:从测算领海宽度的基线量起200海里(实际宽度在200海里中减去领海宽度后,为188海里),在领海之外并邻接领海的区域,及其海床和底土;大陆架区域:我国领海以外依陆地领土的全部自然延伸,扩展到大陆边外缘的海底区域的海床和底土。如渤海、黄海全部位于大陆架之上;东海超过三分之二海域的海底属于大陆架,冲绳海槽是中国大陆自然延伸的陆架和日本琉球群岛的岛架之间的天然分界线;南海的大陆架也相当宽广。据此,我国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二者面积合约300万平方千米。我国“海洋国土”的国土属性是什么?“海洋国土”具有国土的基本属性:一是拥有排他性的主权、主权权利和管辖权;二是资源属于国家,对自然资源及对其勘探开发拥有排他的主权权利;三是统一执行国内基本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领海及毗连区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法》;四是专属经济区外部界线为国防的战略边界,整个海域是国家警备和防卫的范围。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