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和南怀瑾一起读《老子》

和南怀瑾一起读《老子》

  • 字数: 200千字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哈尔滨出版社
  • 作者: 赵一 编著
  • 出版日期: 2016-03-01
  • 商品条码: 9787548424703
  • 版次: 1
  • 开本: 32开
  • 页数: 258
  • 出版年份: 2016
定价:¥33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老子之道,高深精微,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正所谓一百个人读《老子》,便会有一百种不同的感悟,因为每个人都在其中寻找着自己的人生痕迹。无论是《老子》的原文,还是南怀瑾先生的解读,细细品味,语有回甘,掩卷而思,幡然有悟。
《和南怀瑾一起读老子》作者赵一在南怀瑾先生解读的《老子》的基础上,融会儒佛之道,结合自己独特的人生感悟进行拓展,在博大精深的道家学说中领悟处世智慧,解决现代人心灵空虚、精神无所归依的困惑,为我们开辟了一块心灵栖息地。
目录
第一章  道,妙不可言
难易的相对论
“同下相倾”中的真理
有无的相生相灭
无为之中的大有所为
不可言说的道
成有因,败也有因
道的真谛: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第二章  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不盈不满,雅量容天下
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观水学做人
矢上无须再加尖
老子传给后人的“三件宝”
第三章  出世心境入世行
以出世之心,做入世之事
抛弃“劳生”,追求“徐生”
若有若无的把握,不必太执着
眼见不一定为实
“曲线救国”的处世艺术
“四不”的领导哲学
功遂身退天之道
第四章  心中有道,走好自己的路
天纵睿知,大智若愚
“愚者”的真智慧
极私就是至公
人生如局棋,输赢无定论
心中有道,走好自己的路
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
人生像一场旅行,用心欣赏沿途风光
人生准则:战战兢兢,如履薄冰
第五章  毋用乱世换取贤德的假面
老子:被误解的“阴谋家”
“尚贤”偏方的后遗症
人乃万物之盗
浮于表面的仁义道德
成者王侯败者寇,因果循环是天道
贤德的代价
第六章  声色货利多陷阱
不在名利上争先
宠辱不惊,去留无意
声色货利多陷阱
聪明反被聪明误
欲望犹如无底洞,知足才能常乐
“唯”和“阿”的深层含义:真诚不佞和虚伪造作
智慧与奸诈之间的一线之隔
第七章  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
顺应天道,无须执着
言传不如身教
无用之材有大用
理所当然,何必居功
顺其自然是优选的善举
老子的长生秘诀:营魄抱一
第八章  心如空谷,返璞归真
保持初心,坚守本性
善恶没有绝对的标准
打破虚空乃真静
保持纤尘不染的心
直心是道场
耐得住寂寞,守得住本心
第九章  人生的优选境界
人生难以摆脱的四种宿病:自见、自是、自伐、自矜
老子认为的人生价值:参赞天地之化育
前世劫灰与后世资源,保护环境与珍爱生命
人生的优选境界:见素抱朴
大地讲授的一堂课
重是轻的根源,静是躁的主宰
道在寂寥人世问
附录:《道德经》
上篇道经
下篇德经
摘要
    “高下相倾”中的真理
    老子在提及万事万物的辩证两面之时,一笔带过了一句“高下相倾”。高与下的关系,看似十分简单,南怀瑾先生却发掘出许多深远的含义。“高高在上,低低在下,从表面看来,保证不是齐一平等的”,重点在相倾的“倾”字。“天地宇宙,本来便在周圆旋转中。凡事崇高必有倾倒,复归于平。”因此,“高与下,本来就是相倾而自然归于平等的。”“即使不倾倒而归于平,在弧形的回旋律中,高下本来同归于一律”,即佛法中所说的“是法平等,无有高下”。
    一位闻名遐迩的老画家每逢青年画家登门求教,总是很耐心地给人看画指点;对有潜力的青年才俊,更是尽心尽力,不惜耗费自己作画的时间。一次,一位后辈画家对于前辈的关爱有加感激涕零,老画家微笑着讲了一个故事。
    40年前,一个青年拿了自己的画作到京城,想请一位自己敬仰的前辈画家指点一下。那画家看这青年是个无名小卒,连画轴都没让青年打开,便推托私务缠身,下了逐客令。青年走到门口,转过身说了一句话:“大师,您现在站在山顶,往下俯视我辈无名小卒,的确十分渺小;但您也应该知道,我从山下往上看您,您同样也十分渺小!”说完转身离去。青年后来发愤学艺,终于在艺术界有所成就,他时刻记得那一次冷遇,也时刻提醒自己,一个人是否形象高大,并不在于他所处的位置,而在于他的人格、胸襟、修养。
    的确,站在山顶的人和居于山脚的人,在对方眼中,同样渺小。高高的山峰终于被一群登山者踩在了脚下,极目四望,一切都离他们那么远。“你们看,山下的人都如蚂蚁一般!”其中一人兴奋地嚷着。“可是,他们也许根本就没觉得山上有人。”一位同伴在一旁轻轻地说。大家霎时冷静下来:是啊,巍峨的只是脚下的山峰,我们还和过去一样普通,并不因位置的升高而高大。
    提起高下的问题,不由得使人想起苗家人房屋建筑的特点。一个不大的屋子里面可以有几十个房檐和门槛,平日里,苗寨里的乡亲们就背着沉甸甸的大背篓从外面穿过这些房檐和门槛走进来。虽然障碍如此之多,可从来没有人因此撞到房檐或者是被门槛绊倒,而外乡人初至,即使是空手走在这样的屋子里也会经常碰头跌跤。一位苗家老人常常告诫初来的外乡人,想要在这样的建筑中行走自如,就必须牢记:可以低头,但不能弯腰。低头是为了避开上面的障碍,看清楚脚下的门槛;而不弯腰则是为了有足够的力气承担起身上的背篓。
    老人的告诫又何尝不是对人生的形象比喻,苗家建筑好比人生,一路上充满了房檐和门槛。一个不大的空间里到处都是磕磕绊绊,而人们肩膀上那个沉沉的背篓里装满了做人的尊严。背负着尊严走在高低不平、起伏不定的道路上,必须时刻提防四周的危险,还要时刻提醒自己:头要低,腰须挺。
    很后用一个禅宗故事再次点明“高下相倾”蕴含的深意。
    明心禅师游方归来,见苦心禅院的学僧们正在寺前的围墙上描绘一幅龙虎斗的图,画面上巨龙于云端盘旋而下,虎踞山头,作势欲扑。众僧多次修改,总觉不尽如人意,却不知问题所在。明心禅师见状,微笑言道:“动态不足。”学僧们欲闻其详,禅师道:“龙于攻击之前,头须向后退缩;虎作上扑之时,头必自下压低。龙颈愈屈,虎头愈低,冲势愈猛,扑劲愈大,此乃常性。”学僧们点头受教。明心禅师进一步指点迷津:“为人处世,参禅修道的道理也是如此啊!”学僧们闻言恍然大悟。
    有一位禅师曾经譬喻说:“宇宙有多大多高?宇宙只不过五尺高而已!我们这具昂昂六尺之躯,想生存在宇宙之间,只有低下头来!”人生在世,有时顶天立地,孤傲不群,犹如龙抬头虎相扑;但有时也应虚怀若谷,犹如龙退缩,虎低头。当进则进,当退则退:当高则高,当低则低。高下相倾,进退有据,才能独立于世。
    唐朝一位布袋和尚曾写过这样一首诗:“手把青秧插满田,低头便见水中天。心地清净方为道,退步原来是向前。”P8-10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