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中国大城市经济空间的演化

中国大城市经济空间的演化

  • 字数: 282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上海人民出版社
  • 作者: 杨上广 著
  • 出版日期: 2010-01-01
  • 商品条码: 9787208089730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出版年份: 2010
定价:¥32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编辑推荐
本书的研究思路主要从经济发展与空间演化两条主线、理论分析与实证研究两个脉络展开。在行文的逻辑思路上,将以“经济发展―空间演化―社会问题―城市治理”为核心,按照问题提出―理论梳理―实证研究―理性思辨―对策思考的脉络,构筑大城市经济空间演化研究的理论与实证研究框架,并通过对上海城市经济空间形态和结构变迁的时空过程深入分析,剖析了经济优选化、体制转型、快速工业化和城市化背景下的中国大城市经济空间演化特征、机制、模式和规律以及经济重构、空间重组引发的城市社会问题,并探讨了城市治理策略。
内容简介
本书作者所在研究所,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大城市社会空间结构演变与治理研究(70603012)”和华东理工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优选化、经济重构与大都市区经济空间演化研究”的资助下,开展了优选化和体制转型背景下的中国大城市空间结构发展、重构、演化与变迁的一系列研究。《中国大城市经济空间的演化》一书是课题研究成果的一部分。本书探讨了一个当今世界很好热门的话题――城市空间演化问题,本书的重要特点是既介绍了世界上流行的相关理论,又紧扣中国的实际,在以上海、北京大城市为实证研究目标时,作者发掘的材料和观点发人深省,对城市管理者、研究者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作者简介
杨上广,博士,副教授。现为华东理工大学商学院经济发展研究所教师,主要从事中国宏观经济、城市和区域经济学等科研和教学工作。已出版专著一本,合著一本,在《公共管理学报》、《城市规划学刊》、《中国软科学》等靠前外刊物发表学术论文40多篇,主持或参与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博士点基金、科技部基金、日本文部省基金以及政府、企事业咨询项目。
目录
前言
第1章 大城市经济空间演化相关理论分析
1.1 大城市空间结构研究的理论回顾
1.1.1 西方城市空间结构研究的逻辑演绎
1.1.2 城市空间含义回顾
1.1.3 西方城市空间结构模型
1.1.4 城市空间治理理论
1.2 西方城市土地利用的理论研究
1.2.1 生态学派
1.2.2 经济区位学派
1.2.3 社会行为学派
1.2.4 政治经济学派
1.2.5 新空间经济学理论
1.3 大城市新产业区研究进展
1.3.1 城市工业区研究述评
1.3.2 城市内部CBD演变理论
1.3.3 跨国公司区位选择理论
1.3.4 世界城市理论
本章小结
第2章 大城市经济空间演化的时代背景
第3章 上海城市经济社会演化过程剖析
第4章 上海城市经济空间演化宏观态势
第5章 上海城市经济空间演化微观部析
第6章 大城市经济空间演化动力机制
第7章 大城市空间演化趋势及中外比较
第8章 大城市空间问题思考与治理策略
第9章 主要结论与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专题研究:大城市宜居性建设与经济增长关系研究
后记
摘要
    1.1 大城市空间结构研究的理论回顾
    1.1.1西方城巿空间结构研究的逻辑演绎
    城市空间结构一直是现代西方城市科学研究的主要内容之一。在长期的
    发展过程中,西方城市空间结构的研究形成了诸多流派(顾朝林,2002):景观学派,把城市实体景观作为理解城市地域的首要问题;社会生态学派,认为不同社会集团在各种人类活动竞争中形成城市空间结构,其代表为芝加哥学派;区位论学派,如杜能的农业区位论;行为学派,注重人的行为对空间的决定作用;结构主义学派,关注空间现象背后隐含的政治、经济体制;时间地理学派,注重围绕各种制约条件,在时空轴上连续地反映人类活动对城市空间结构的影响。关于城市空间的相关命题,一直是城市地理学、城市经济学、城市社会学、城市规划等多学科研究的对象。当前,各学科的研究呈现出相互融合,又各有侧重的特点(石崧,2005)。
    西方城市空间结构研究经历了从直觉形态到制度层面分析(张京详等, 2007)。从19世纪初到20世纪50年代初,随着资本主义工业革命的发展,城 市人口迅速增加,城市环境也日趋恶化,为改善城市居民的居住条件,解决城市贫困家庭的居住问题,维护大都市的秩序,以形成合理的城市空间结构,实现大都市区的持续健康发展,西方学者从社会改良的角度提出了许多理想城市模式,如欧文(Owen)的"新协和村"、豪斯曼(Haussman)的巴黎改建、马塔(Mata) 的带形城市、霍华德(Howard)的田园城市、戈涅(Gamier)的工业城市、赖特 (Wright)的广亩城市、沙里宁(Saaf inen)的有机疏散理论、昂温(Unwin)的卫星城市模式等;它们主要属于古典主义的城市形态研究,主要强调对城市现象和问题的分类和描述,热衷于建构各种理想城市形态。
    ……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