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肇庆红色地图

肇庆红色地图

  • 字数: 183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广东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1-12-01
  • 商品条码: 9787218150291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212
  • 出版年份: 2021
定价:¥56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本书为《红色广东丛书》之一种,作者在实地考察走访、利用当地丰富的党史资料基础上,锤炼语言,梳理历史脉络,深挖动人故事,撰成此稿。书稿选取了肇庆3区1市4县有代表性的20处红色革命景点,配以实景实物或历史图片,并融合了肇庆近期新革命遗址普查成果,可作为肇庆广大党员干部、青年学生学习党史的鲜活读本。由点及面介绍了肇庆市的红色遗址、红色事件、红色故事,有助于深度挖掘肇庆市红色文化资源。本书作者汤炎忠为广州市青年作家协会主席、广东教学报社执行副主编、广东校园文学网总编,文笔优美,叙述流畅,书稿可读性极强。书稿整体质量较高。书稿文笔细腻,叙事流畅,又经当地党史办严格把关,质量较高,不存在政治导向问题。
作者简介
汤炎忠,毕业于华南师范大学,现任广州市青年作家协会主席、中学生报社执行主编、广东教学报社执行副主编、广东校园文学网总编辑、广州市天河区知联会副会长等。出版文集《左手成长,右手文学》《奔跑的追梦人》等;编著有《红色广东丛书》之《惠州红色地图》;参与编著《给孩子们讲红色文化》;主编、策划出版《中国青年作家年鉴2017-2018》等两百余本文集。
目录
端州区
叶挺独立团团部旧址/2
大胜贺胜桥,铁军威名扬/4
北伐途中的一封家书/8
中共西江特委机关及交通站旧址/12
中共西江特委五招回击反共逆流/13
特委机关里的“夫妻档”/16
邓兆祥故居/20
国民党海军优选军舰弃暗投明/21
“大海之子”布雷保卫两江/25
鼎湖区
沙浦革命烈士纪念碑广场/30
规模空前的农会大会和游行/32
农运斗士陈进血洒西江/35
沙浦农民协会旧址与吴氏宗祠——沙浦农民协会子弟学校旧址/38
惨烈的广利暴动/40
“农民的儿子”为农民/45
高要区
高要鳌头红色教育基地/50
巧用情报的石壁岭战斗/53
横江村民陆创孤胆斗日军/56
高要烈士陵园/60
震惊全省的“高要惨案”/63
革命斗士聂文波悲壮献身/66
四会市
江头乡农会旧址与陈伯忠故居/70
广宁县第一个乡级农会破土而出/72
在死亡威胁中挺身而出的农会领袖/75
中共西江特派员机关驻四会旧址/79
中共西江特派员机关转战四会内凤/81
智救李殷丹/83
广宁县
周其鉴故居/88
西江地区第一个全区性党组织应时而生/90
一心为公,一心为民/93
广宁县农民协会旧址/98
西江地区第一个县级农会横空出世/100
薛六铁腕出击捍卫农会/103
中国人民解放军粤桂湘边纵队司令部旧址与中国人民解放军粤桂湘边纵队纪念馆/106
夜袭北楼岗:拉开粤桂湘边区解放序幕/108
游击队的“好妈妈”“好爸爸”/111
肇庆市第一个红色文化村(江美村)/115
江美坪秋收暴动/117
“身兼多职”的革命母亲饶秀英/120
德庆县
光裕堂——德庆“二•二八”武装起义战斗旧址/124
德庆人民“二二八”武装起义/126
陈家志“四进六龙坑”/129
中共德庆地下党小组驻地旧址/134
建立德庆三河游击根据地/136
徐佐儒智闯江家祠探情报/139
封开县
中共封川县委机关驻地遗址/144
星火燎原的自卫反击战/146
封川第一任县委书记的家国情怀/148
封川特派队指挥部旧址/152
首战渔涝,威震封川/154
封川的军民鱼水情/158
怀集县
钱兴故居/163
广西党组织在抗日战争中涅槃重生/165
省工委书记烧石灰/168
邓拔奇故居/172
怀集农会“三枪”勇斗地主豪绅/174
邓拔奇、梁钟琛反抗包办婚姻/178
植启芬故居/181
怀南反“围剿”之战/183
革命情侣宁死不屈共赴黄泉/186
后记/191
摘要
     叶挺独立团团部旧址 叶挺独立团团部旧址位于端州区江滨东路阅江楼内。 “塔影依稀桥影遥,水边不见旧枪刀。将军百战声名烈,犹有江楼万世高。”有名历史学家胡绳的这首诗,描绘的正是位于端州区江滨东路的阅江楼,以及“北伐先锋”叶挺独立团的英雄事迹。 阅江楼坐落于浩荡东去的西江河畔,居高临下,隔水为营,原为南宋隆兴年间(1163—1164)所建的石头庵,明宣德六年(1431)改建为崧台书院,明崇祯十四年(1641)又改建为阅江楼。 阅江楼占地面积约2000平方米,从西江河畔的广场沿南楼拾阶而上,即可看到写有“阅江楼”三字的楷书巨匾,悬挂于南楼檐下。石阶两侧,威严矗立着一对南明时所雕的汉白玉石狮子。虽年代久远,但阅江楼在细节上精致考究。整体建筑格局讲究均衡,楼高15米,共两层,分东西南北四座。楼与楼间建有回廊小阁相互衔接并相互贯通,组成四合院式的整体建筑。相传庭院内的三株米兰已有五百余年树龄,由明崧台书院学子所植。院内馨香的米兰、葱郁的葵树点缀在水池和假山之间,展现出岭南庭院的古典素美。 阅江楼的特殊地位,可以追溯到明清时期。南明永历皇帝曾在此检阅抗清水师;清朝光绪年间,中法战争主战派彭玉麟曾在此指挥军事。1925年11月21日,国民革命军第四军第十二师第三十四团(次年1月改名叶挺独立团)在阅江楼成立,成为中国共产党直接领导的第一支正规军队,这为阅江楼和肇庆注入了红色基因。 1959年10月,阅江楼被辟为叶挺独立团团部旧址纪念馆,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该旧址纪念馆建立后,陈列“铁军独立英雄团”展览。展览围绕叶挺独立团在肇庆的发展历程来布展,分“肇庆建团”“军政活动”“援助农运”“北伐先锋”“武装起义”“将星璀璨”六个主题,通过历史照片、文物、雕塑、绘画、模型、电视专题片等形式,再现叶挺独立团的光辉战斗历程。 如今的叶挺独立团团部旧址与肇庆市博物馆合署办公,总陈列面积达2780平方米,馆藏文物数千件。除“叶挺独立团史迹”外,还设有“馆文物陈列”“端砚春秋”和肇庆少有市级“初心堂”。这里不仅是有故事的历史古迹,也成为党味浓、党气正、党旗红的党性教育阵地。 大胜贺胜桥,铁军威名扬 北伐战争时期,以叶挺为团长的国民革命军第四军独立团(即叶挺独立团)驰骋大江南北,战功卓著,被誉为“北伐先锋”。其中,贺胜桥之战,便是其成名战之一。 1926年8月,北伐大军攻入湖北。为挽救败亡的局面,直系军阀首领吴佩孚调集重兵顽守贺胜桥。 选择贺胜桥,既是吴佩孚的高明之处,也是其无奈之举。贺胜桥有“鄂南第二门户”之称,地势险要、易守难攻,自古以来是兵家必争之地。其西南有黄塘湖,东北有粱子湖,往北经百余里丘陵、平原直达武昌,又有粤汉铁路纵贯南北。因汀泗桥、咸宁均已失守,吴佩孚才视贺胜桥为最后一道防线。 为了构筑起一个固若金汤的防御阵地,吴佩孚在贺胜桥附近集结主力,筑起重重堡垒,设杨林塘、王本立一带为主阵地,并在袁家铺设警戒部队;在桃林铺、孟家山等地设第二线阵地,总兵力超过两万人,配备有火炮六十余门、机关枪一百余挺。1926年8月28日,吴佩孚更带着增援部队从武昌赶至贺胜桥督战,并严令部队“再有敢退者,无论谁人尽皆斩首”,大有誓死不退之势。 速战速决,破解首道防线 面对如此负隅顽抗的军阀主力,北伐大军该如何破解? 为求良策,国民革命军(即北伐军)前方高级将领在咸宁秘密商讨进攻贺胜桥的计划,最后决定两面夹击:以第七军、第四军作为主攻部队攻击铁路东西两侧之敌,第一军第二师、第八军之一部为总预备队沿铁路线推进。 作战部署已定,作为“北伐先锋”的叶挺独立团与第三十五团共同担任第一线主攻任务,进攻杨林塘之敌。其中,独立团负责夺取从铁道右边到北路学校的一线阵地。 1926年8月29日黄昏前,独立团由咸宁东北地区的驻地出发,向指定攻击位置挺进。途中,独立团接到了师长张发奎增援被敌军围困的第三十五团的命令,随即跑步增援,助力友军打退了敌军。 30日凌晨,独立团到达指定攻击位置,立刻布兵摆阵。第三营设于铁路西边,第二营设于铁路东边,占领进攻出发阵地;叶挺率第一营、特别大队及直属队,策应各方;机关枪连设于铁路西边,防御装甲车冲锋袭击,并掩护部队攻击前进。 P2-5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