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王莽:儒家理想的信徒

王莽:儒家理想的信徒

  • 字数: 200000
  • 装帧: 精装
  • 出版社: 四川人民出版社
  • 作者: (日)东晋次
  • 出版日期: 2021-11-01
  • 商品条码: 9787220122873
  • 版次: 1
  • 开本: 32开
  • 页数: 321
  • 出版年份: 2021
定价:¥82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编辑推荐
1、日本三重大学名誉教授东 晋次潜心十年,穷究可考史料力求还原一个复杂多面的新莽。 2、本书将以“圣”为解读王莽的关键字,多面、细致追溯其矛盾冲突、波折起伏的生平。寻隐出更为丰满和立体的王莽“形象”,力求还原一个儒家理想信徒的真实一生。
内容简介
本书为“日本首部权威王莽传记”(白帝社)。王莽,一个终结西汉政权、建立新莽政权的人物,然而新朝被东汉王朝赋予负面意义,王莽其人也被贴上恶人的标签,背负了两千年的骂名。究竟,王莽是不是一个大逆不道的篡位者?日本三重大学名誉教授东晋次先生,源于对王莽这一颇具争议的历史人物的强烈好奇心,潜心十年穷究与王莽相关的可考史料,深入论证、综合分析了王莽的性格形成之环境因素、仕途升迁之家族因素、言行交际之教育因素、制礼作乐之理想因素等内容,力求寻隐出一个更为丰满和立体的王莽“形象”。
作者简介
作者:[日]东 晋次 日本三重大学名誉教授。1944年生于日本三重县出生,1974年名古屋大学大学院文学研究科博士课程满期退学,历史学博士,研究方向为中国古代史。历任爱媛大学教育学部讲师、助教授、三重大学教育学部助教授、教授,2007年4月至2009年3月担任日本国立大学法人三重大学理事(副学长),2009年4月至2016年7月以三重大学国际交流中心客座教授身份前往天津师范大学国际教育交流学院进行日语教学。2016年8月以降,居于名古屋,2021年10月25日溘然辞世。 译者:李天蛟,山东人。自由译者,留学归国人员,已出版电子图书包括《虐待心理学》《31天之新奇指南》《清理:日本的整理艺术》等。 臧鲁宁,沈阳人。自由译者,日本近畿大学大学院文艺学研究科国际文化专业硕士,日本京都大学大学院人类・环境学研究科历史社会论专业硕士,京都大学大学院文学研究科中国哲学史专业博士课程满期退学。
目录
第一章 王莽的成长经历与王氏一族
王莽出生
王氏祖先
元后入宫
第二章 青年时期的苦闷
王氏青年
学习礼经
交游关系
踏入官场
列侯爵位
第三章 出任大司马
内朝外朝
外戚政治
王氏专权
成帝之怒
淳于长之死
第四章 失意的日子
哀帝即位
哀帝政权
尊号问题
新野就国
南阳豪族
第五章 重返京师
傅氏与董贤
再受天命之策
社会动荡与西王母信仰
重返京师
第六章 共同执政
汉哀帝之死与汉平帝即位
元后的权威
安汉公王莽
四辅制与三公制
赈恤吏民政策
礼制学制改革
第七章 吕宽事件
王莽一家
吕宽事件始末
铲除平帝外戚
打压皇室与同族
王莽的心思
第八章 宰衡称号
立女为后
自比周公
官制改革
礼制改革
受赐九锡
毒杀平帝说
第九章 王莽摄政
太子刘婴
倒莽运动
成竹在胸
诸士去就
第十章 王莽称帝
符命与图谶
王莽称帝
传国印玺
即位的合法性
高祖之灵
第十一章 新莽诸政
官制革新
实施王田制
限田制与王田制
六筦政策与货币制度
第十二章 单于之怒
汉匈关系
单于印玺
匈奴西域反叛
华夷观念
备战匈奴
战后汉匈关系
第十三章 新朝诸政的失败
臣子谏言
买卖王田
六筦政策与货币制度的失败
心腹叛离
第十四章 豪族与民众的反叛
吕母之乱
赤眉军进击
孤独与狂躁
南方民众
南阳刘氏起义
昆阳之战
第十五章 长安落日
王莽之忧
长安沦陷
悲惨结局
长安落日
终章 班固对王莽的评价
王莽其人
对儒家圣世的追求
王莽政权研究
后记
中文版后记
引用文献
参考文献
图版一览表
摘要
     第一章 王莽的成长经历与王氏一族 王莽出生 王莽出生于汉元帝初元四年(前45年)。他的父亲王曼是汉元帝皇后王政君(即元后)同父异母的弟弟。王莽之母名渠,姓氏不详。王曼在王永、王莽二子出生后不久早逝。有关王曼的史料很少,仅知其在汉成帝元延年间(前12—前9年)被追封为新都哀侯。在王莽政权即将覆灭之前,王曼的弟弟王根之子,王涉曾对刘歆说:“新都哀侯自幼疾病缠身,功显君(王莽之母)平素贪杯,恐怕皇帝(王莽)并非王家后人。”…可见在王氏族人的记忆中,王曼是一个体弱多病之人。 通过诸多史实可以推断,在元帝初元四年,王莽出生时,王曼的年龄大致在二十岁到二十五岁之间。至于其卒年,应不晚于王氏兄弟被封为王氏五侯之时,即河平二年(前27年)。假设王曼终年在三十岁至三十五岁之间,那么王莽在十岁至十五岁之间就已成“孤”儿(幼年丧父即为“孤”)。河平二年左右,王莽叔父、堂兄弟等王氏子弟陆续出任高官。王莽的哥哥王永出任诸曹(也叫左右曹,皇帝身边的官职)应该也在这一时期。 总之,王氏一族这一身份,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王莽人生的大致格局和走向。假设青少年时期的经历决定了王莽的性格和志向等发展方向,那么为了探究王莽在青少年时期所处的环境,首先需要了解的就是王氏一族的情况。 王氏祖先 王莽自称其为黄帝后人。《汉书·元后传》中的《自本》(王莽自制王氏族谱)有载:“黄帝姓姚氏,八世生虞舜。”那么也就是说,王氏一族是儒家圣王尧、舜、禹中舜的后裔。那么,王莽是出于何种意图自制族谱的?以下,笔者将结合《元后传》中的记载进行讨论。 齐桓公时期(前685—前643年在位),王氏祖先“完”成为齐国的卿,姓田氏。黄帝虽姓姚氏,但春秋战国时期姓和氏之间的区别逐渐模糊,因此才以田氏为姓。田完的第十一代后人田禾成为齐王,王位代代相传,直到田建在位时为秦所灭。田建的孙子田安虽然被起兵反秦的项羽封为济北王,但之后又被西汉政权废除。田家被齐国人称为“王家”。于是,“田”安便成了“王”安。 汉文帝至汉景帝时期,王安的孙子王遂居住在济南郡首府东平陵(今山东省济南市以东),生下王贺。汉武帝时期,王贺出任绣衣御史,曾在魏郡(今河北省南部)一带剿贼。在处理落网盗贼时,王贺纵而不杀,因此被以玩忽职守的罪名罢免。当时王贺说道:“我听闻如果拯救千人姓名,子孙受封。那么,为我所救者有万余人,想必子孙后世会很兴旺吧。”被罢免之后,王贺因与东平陵终氏不睦,便移居至魏郡元城县(今河北省大名县以东)的委粟里。在那里,他被任命为三老(乡官。由德高望重的长者担任的自治体领导者),深得魏郡百姓信赖。一个在元城县当地颇有人望,被人们尊称为“建公”的人说: 春秋时期,沙麓崩坏,晋国太史占卜后说:“阴为阳雄,土火相乘,因此沙麓崩坏。六百四十五年之后,将有圣女出现。”想必预言所指就是齐国田氏。王翁孺(王贺)移居此地的时间与预言相符。而且元城城东有一处五鹿之墟,即沙鹿之地。想必八十年后,王氏一族将有尊贵女子现世,兴盛天下。 根据《春秋》的记载,沙鹿崩坏发生于僖公十四年(前647年,—说前646年)。此事可见于春秋三传…,但均没有提及上述晋国太史占卜一事。上文中的“六百四十五年”和“八十年”,与元后的出生和掌权时间大致相符,这虽然带有浓厚的杜撰色彩,但需要注意的是,将要出现的人物是“圣”女。而“圣”字很有可能成为解读《王莽传》的关键字。 元后入宫 王贺之子王禁曾在长安学习法律,并担任廷尉史,即廷尉(相当于法务大臣)衙门中的事务官员。王禁与妻子魏郡李氏生有一女,名为政君(即后来的元后)。据说王禁妻子在怀孕期间曾梦到月入腹中。 此外,在其尚未成为元帝皇后时,坊间有很多关于她的传言:王政君先后与一名男子和东平王定下婚约,但二人均于婚礼前死去。王禁十分诧异,便请人为王政君相面,卜相者日:“当大贵,不可言。”王禁听了之后心以为然,便开始培养王政君读书、习字、鼓琴,之后又托人将其送入后宫成为家人子(等级大力度优惠的宫人)。当时王政君年十八岁。始建国五年(13年),王政君以八十四岁高龄离世。以此推算,王政君应于汉宣帝本始三年(前71年)出生,汉宣帝五凤四年(前54年)入宫。 王政君入宫之后,宫中风平浪静,并没有发生什么特殊事件。一年多之后,当时的皇太子(即汉元帝)深爱的司马良娣病逝。司马良娣在临终前,告诉皇太子自己死于太子宫宫人的嫉妒和诅咒。皇太子因痛失心爱之人而郁郁寡欢,加之对诅咒一事信以为真,所以不仅不与其他宫人亲近,还整日迁怒他人。汉宣帝非常担心,便命令皇后从后宫家人子中选出五人服侍皇太子。而王政君就是五人之一。皇太子入后宫朝见皇后时,皇后便让五名宫人与皇太子相见,并授意长御(汉朝皇后宫内的女官)询问皇太子的心意。皇太子对五人毫无兴趣,但又不能忤逆皇后,便不情愿地应付道:“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