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网站首页
|
联系客服
|
搜索
热搜:
巴比伦首富
|
巴比伦
|
毛选
|
购物车
0
我的订单
商品分类
首页
幼儿
文学
社科
教辅
生活
销量榜
时常有风吹过我心头(孙犁散文精选)
字数: 200000
装帧: 平装
出版社: 中央编译出版社
作者: 孙犁
出版日期: 2022-05-01
商品条码: 9787511741455
版次: 1
开本: 32开
页数: 354
出版年份: 2022
定价:
¥49.8
销售价:
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加入购物车
立即购买
收藏
上架到店铺
×
Close
上架到店铺
{{shop.name}}
点此去绑定店铺
精选
¥5.83
世界图书名著昆虫记绿野仙踪木偶奇遇记儿童书籍彩图注音版
¥5.39
正版世界名著文学小说名家名译中学生课外阅读书籍图书批发 70册
¥8.58
简笔画10000例加厚版2-6岁幼儿童涂色本涂鸦本绘画本填色书正版
¥5.83
世界文学名著全49册中小学生青少年课外书籍文学小说批发正版
¥4.95
全优冲刺100分测试卷一二三四五六年级上下册语文数学英语模拟卷
¥8.69
父与子彩图注音完整版小学生图书批发儿童课外阅读书籍正版1册
¥24.2
好玩的洞洞拉拉书0-3岁宝宝早教益智游戏书机关立体翻翻书4册
¥7.15
幼儿认字识字大王3000字幼儿园中班大班学前班宝宝早教启蒙书
¥11.55
用思维导图读懂儿童心理学培养情绪管理与性格培养故事指导书
¥19.8
少年读漫画鬼谷子全6册在漫画中学国学小学生课外阅读书籍正版
¥64
科学真好玩
¥12.7
一年级下4册·读读童谣和儿歌
¥38.4
原生态新生代(传统木版年画的当代传承国际研讨会论文集)
¥11.14
法国经典中篇小说
¥11.32
上海的狐步舞--穆时英(中国现代文学馆馆藏初版本经典)
¥22.05
猫的摇篮(精)
¥30.72
幼儿园特色课程实施方案/幼儿园生命成长启蒙教育课程丛书
¥24.94
旧时风物(精)
¥12.04
三希堂三帖/墨林珍赏
¥6.88
寒山子庞居士诗帖/墨林珍赏
¥6.88
苕溪帖/墨林珍赏
¥6.88
楷书王维诗卷/墨林珍赏
¥9.46
兰亭序/墨林珍赏
¥7.74
祭侄文稿/墨林珍赏
¥7.74
蜀素帖/墨林珍赏
¥12.04
真草千字文/墨林珍赏
¥114.4
进宴仪轨(精)/中国古代舞乐域外图书
¥24.94
舞蹈音乐的基础理论与应用
编辑推荐
1.孙犁的人格魅力令人敬仰文如其人。一个作家的人格和他的作品是互为表里的。作为一个早已成名的作家,同时又是从延安走出来的老资格作家,按照一般的逻辑,孙犁应该追求自己应得的显赫的地位和名声。但孙犁却偏偏没有这样去做。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孙犁,一直寓居津门,在《天津日报》编辑报纸副刊。他的后半生远离官场,远离热闹,不趋炎附势,恪守文人的清高与清贫,自甘寂寞,他认为,只有这样,才算是守住了作家的良知和本分,和一个作家独立的人格,让作家以自己的眼光来判断,以自己的思考来发声。晚年的孙犁更有一种决绝的心态,不参加文学界的活动,不挂名团体、报刊的顾问,不在媒体上露面;有许多自定的清规戒律。这就是孙犁,不被外在的喧哗所诱惑,在一个大时代里宁愿作一个边缘人,从而守住自己的良心和自由。因为这样,他的作品和思考才带着一种沉静的品质。作家的品行、作家的作品都能够给身处忙乱和浮躁之中的现代人带去医治和安慰。
内容简介
本书由孙犁后期创作的散文作品组成,由文化学者、孙犁研究者卫建民编选。编者长期研究孙犁,对孙犁的作品可谓烂熟于胸,对孙犁作品的价值也有很深的体悟,可以说是孙犁作品编选的不二人选。这本选集也可以说是一本了解孙犁经典散文的很好读物。 全书分为七辑,涵盖作者的各种作品,包括描物写景,回忆儿时和故乡,回忆故旧,谈论创作,还有作者在书皮上写下的或长或短的文字,每一篇都是作者的精心之作,合起来看,读者可从中感受到孙犁的风格和思想。
作者简介
孙犁(1913-2002)原名孙树勋。河北安平人。中国现当代著名作家,曾用笔名芸夫、耕堂等。代表作品有短篇小说《荷花淀》、中篇小说《铁木前传》、长篇小说《风云初记》,有《白洋淀纪事》《白洋淀之曲》《津门小集》《芸斋小说》《耕堂读书记》等多种文集。孙犁的作品清新自然,朴素洗练,柔中寓刚,鲜明秀雅,晚期作品更是襟怀高淡,已臻化境。代表作短篇小说《荷花淀》广泛流传,文学界以其为现代文学的一种风格流派的标帜,称为“荷花淀派”。有多篇作品入选中小学课本。编者简介卫建民编审、文化学者。1955年生,山西洪洞县人。曾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中国发展观察》总编辑、副社长。业余研究孙犁、契诃夫,著有散文集《寻找丹枫阁》《陈谷集》,编有《冯亦代散文》《魂归陶然亭》等。
目录
第1辑 芸斋梦余
芸斋梦余
关于花
关于果
关于河
黄鹂
石子
火炉
青春余梦
猫鼠的故事
昆虫的故事
鞋的故事
服装的故事
菜花
山地回忆
石榴
残瓷人
《善闇室纪年》摘抄
我的童年
在安国县
在北平
去延安
序的教训
吃粥有感
书的梦
戏的梦
新年悬旧照
关于小说《蒿儿梁》的通信
新居琐记
锁门
民工
装修
第2辑 远的怀念
远的怀念
致丁玲信
悼念田间
悼念李季同志
悼画家马达
小同窗
母亲的记忆
父亲的记忆
亡人逸事
觅哲生
记邹明
第3辑 乡里旧闻
度春荒
村长
凤池叔
干巴
木匠的女儿
老刁
菜虎
光棍
刁叔
老焕叔
保定旧事
第4辑 文林谈屑
文林谈屑
电报约稿
小说名目
文字疏忽
刊物面目
名山事业
宾馆文学
运动文学与揣摩小说
芸斋琐谈
谈忘
谈头条
第5辑 耕堂读书记
耕堂读书记
《庄子》
《韩非子》
曹丕《典论·论文》
《三国志·关羽传》
《三国志·诸葛亮传》
《曾文正公手书日记》
我的读书生活
谈镜花水月
第6辑 耕堂书衣文录
耕堂书衣文录(节选)
第7辑 谈美
谈美
谈铁凝的《哦,香雪》
贾平凹散文集序
《尺泽集》后记
我和《文艺周刊》
关于散文创作的答问
吴泰昌《艺文轶话》序
摘要
芸斋梦余 关于花 青年时的我,对花是没有什么感情的,心里只有衣食二字。童年的印象里没有花。十四岁上了中学,学校里有一座很小的校园,一个老园丁。校园紧靠图书馆,有点时间,我宁肯进图书馆,很少到校园。在上植物学课时,张老师(河南人)带领我们去看含羞草啊,无花果啊,也觉得实在没有意思。校园里有一棵昙花,视为稀罕之物,每逢开花,即使已经下了晚自习,张老师还要把我们集合起来,排队去观赏,心里更认为他是多此一举,小题大做。 毕业后,为衣食奔走,我很少想到花,即使逛花园,心里也是沉重的。后来,参加了抗日战争,大部分时间是在山里打游击。山里有很多花,村头,河边,山顶都有花。杏花,桃花,梨花,还有很多野花,我很少观赏。不但不观赏,行军时践踏它们,休息时把它们当坐垫,无情地、无意识地拔起身边的野花,连嗅一嗅的兴趣都没有,抛到远处去,然后爬起来赶路。 我,青春时代,对花是无情的,可以说是辜负了所有遇到的花。 写作时,我也没有用花形容过女人。这不只是因为有先哲的名言,也是因为那时的我,认为用花来形容什么,是小资产阶级意识的表现。 及至现在,我老了,白发疏稀,感觉迟钝,我很喜爱花了。我花钱去买花,用磁的花盆去栽种。然而花不开,它们干黄、枯萎,甚至不活。而在十年动乱时,造反派看中我的花盆,把花全部端走了。我对花的感情最浓厚,最丰盛,投放的精力也优选。然而花对我很冷漠,它们几乎是背转脸去,毫无笑模样,再也不理我。 这不能说是花对我无情,也不能怨它恨它,是它对我的理所当然的报复。 关于果 战争时期,我经常吃不饱。霜降以后我常到山沟里去,拣食残落的红枣、黑枣、梨子和核桃。树下没有了,我仰头望着树上,还有打不净的。稍低的用手去摘,再高的,用石块去投。常常望见在树的顶梢,有一个优选的、最红的、最引诱人的果子。这是主人的竿子也够不着,打不下来,才不得不留下来,恨恨地走去的。我向它瞄准,投了十下,不中。投了一百下,还是不中。我环绕着树身走着,望着,计划着。最后,我的脖颈僵了,筋疲力尽了,还是投不下来。我望着天空,面对四方,我希望刮起一股劲风,把它吹下来。但终于天气晴和,一丝风也没有。红果在天空摇曳着,讪笑着,诱惑着。 天晚了,我只好回去,我的肚子更饿了,这叫作得不偿失,无效劳动。我一步一回头,望着那颗距离我越来越远的红色果子。 夜里,我又梦见了它。第二天黎明,集合行军了,每人发了半个冷窝窝头。要爬上前面一座高山,我把窝窝头吃光了。还没爬到山顶,我饿得晕倒在山路上。忽然我的手被刺伤了,我醒来一看,是一棵酸枣树。我饥不择食,一把掳去,把果子、叶子,树枝和刺针,都塞到嘴里。 年老了,不再愿吃酸味的水果,但酸枣救活了我,我感念酸枣。每逢见到了酸枣树,我总是向它表示敬意。 关于河 听说,我家乡的滹沱河,已经干涸很多年了,夏天也没有一点水。我在一部小说里,对它做过详细的描述,现在要拍,摄这些场面,是没有办法了。听说家乡房屋街道的形式,也大变了。 建筑是艺术的一种,它必然随着政治的变动,改变其形式。它的形式,是受经济基础决定的。 关于河流,就很难说了。历史的发展,可以引起地理环境的变动吗?大概是肯定的。 这条河,在我的童年,每年要发水,泛滥所及,冲倒庄稼,有时还冲倒房子。它带来黄沙,也带来肥土,第二年就可以吃到一季好麦。它给人们带来很多不便,夏天要花钱过惊险的摆渡,冬天要花钱过摇摇欲坠的草桥。走在桥上,仄仄闪闪的,吱吱呀呀的,下面是围着桥桩堆积起来的坚冰。 童年,我在这里,看到了雁群,看到了鹭鸶。看到了对艚大船上的船夫船妇,看到了纤夫,看到了白帆。他们远来远去,东来西往,给这一带的农民,带来了新鲜奇异的生活感受,彼此共同的辛酸苦辣的生活感受。 对于这条河流,祖祖辈辈,我没有听见人们议论过它的功过。是喜欢它,还是厌恶它,是有它好,还是没有它好。人们只是觉得,它是大自然的一部分。而大自然总是对人们既有利又有害,既有恩也有怨,无可奈何。 河,现在干涸了,将永远不存在了。 一九八二年十二月十九日 P3-7
×
Close
添加到书单
加载中...
点此新建书单
×
Close
新建书单
标题:
简介: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