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文明的

文明的"双相" 灾害与历史的缠绕

  • 字数: 210000
  • 装帧: 精装
  • 出版社: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 作者: 夏明方
  • 出版日期: 2020-07-01
  • 商品条码: 9787559828422
  • 版次: 1
  • 开本: 32开
  • 页数: 396
  • 出版年份: 2020
定价:¥6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编辑推荐
只有自觉地学会与病毒共存,与不确定性共处,向灾害学习,才有可能摸索出一条人类可持续生存与发展的正道。我们终将明白,在这个世界上专享能够确定的,就是不确定性,任何确定性的状态都将是人类适应不确定性而构造的结果,而且总是处在充满不确定性的变化过程之中。
内容简介
历史地讲,自然非人,亦非自然;人非自然,人亦非人。两者既对立又共生,既区别于对方,又包含着对方。而在共同出演灾害之类的生态戏剧时,两者就如同世界有名悬疑大师希区柯克巅峰期作品《迷梦记》中的男女主角一样,其各自的角色和相互间的身份,在侦探与嫌犯、爱人与敌人、受害者与施害者之间,随着故事的展开,迷雾般地纠缠反转,难解难分。
作者简介
夏明方,1964年生,历史学博士,现为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及清史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人民大学生态史研究中心主任。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灾荒史、环境史、生态史与社会经济史。著有《民国时期自然灾害与乡村社会》《近世棘途:生态变迁中的中国现代化进程》等。
目录
前言:文明的“双相”
专题一 把不确定性带入历史
自然灾害与近代中国
荆棘中的穿行:现代进程的生态视角
“旱魃为虐”:中国历史上的旱灾及其成因
“卖一口,救十口”:关于妇女买卖的比较研究
“水旱蝗汤,河南四荒”:历史上农民反抗行为的饥荒动力学分析
家庭的解体与重生:历史视野下的唐山大地震
专题二 抹不掉的印记
“在目前的近代史教科书中,对于灾难的记忆被遗忘了”
从《一九四二》说起:文史资料与中国灾荒史研究
文史资料:一扇透视灾害历史的记忆之窗
灾难记忆与政治话语的变迁:以文史资料中的灾害记述为中心
专题三 山水之间
长江流域洪水灾害的历史回顾与展望
环境史视野下的近代华北农村市场
自然与文化的双重变奏
江淮之间:区域灾害史研究的新征程
从“自然之河”走向“政治之河”
新时代的“山海经”
专题四 救荒活民
古今救灾制度的差距与变迁
用历史的眼光看待慈善
大荒政:中国救荒史的新篇章
专题五 现实的历史之境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从灾荒史研究得来的启示
祸福相倚:浅谈灾害后果的利害双重性
一根篱笆三根桩:从北京电网到“阳光经济”
生态学视野下的“非典”问题
和而不同:多元比较中的中国灾害话语及其变迁
专题六 与灾害同行
李文海:为哀鸿立命
有效地耕耘这一片园地
时代呼唤更成熟的中国灾荒史学
尘暴与环境史
生态史:历史的生态学畅想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