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叔本华思想随笔

叔本华思想随笔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上海人民出版社
  • 作者: [德]叔本华 著 韦启昌 译
  • 出版日期: 2018-03-01
  • 商品条码: 9787208157415
  • 版次: 2
  • 开本: 16开
  • 页数: 346
  • 出版年份: 2018
定价:¥7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本书作者叔本华以一个哲人的眼光对人类的世俗生活进行了观察和分析,特别对天才、教育、命运、心理、性爱、艺术欣赏等阐述了个人的观点。
作者简介
叔本华,德国有名哲学家。唯意志主义的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之一。在人生观上,受印度教和佛教思想影响,持悲观主义的观点,主张忘我。叔本华出生于德国但泽 (今属波兰,更名为格但斯克)的一个银行家家庭,自幼性情孤僻。父亲海因里希?弗洛里斯?叔本华(Heinrich Floris Schopenhauer)是非常成功的商人,后因溺水去世。母亲约翰娜?叔本华(Johanna Schopenhauer)是当时颇有名气的作家,与歌德等文豪有交往。他和母亲的关系一直不好,隔阂非常深,最后关系破裂。叔本华继承了父亲的财产,使他一生过着富裕的生活。叔本华因肺炎恶化死后,将所有财产捐献给了慈善事业。在很多书上都能看见他的身影。
目录
论教育
论天才
论美
心理散论
论命运
论性爱
《论性爱》附录
论意欲在自我意识中的主导地位
论哲学和智力
伦理道德散论
论生存的痛苦与虚无
摘要
    论教育
     1
     依据我们智力的特质,概念应该来自我们对事物的直观认识,中间经过抽象这一过程。所以,直观认识是先干概念知识的。如果确实是这样的认识步骤――那些纯以自己的亲身经验为师、为教材的人就是这样的情形――那我们就会知道得很清楚哪些的直观认识隶属于某一个概念,并被这一个概念所代表。
     我们就会准确了解这两者,并据此正确地处理我们所面对的事情。我们可以把这方法称为自然的教育。
     相比之下,人为的教育就是在我们对这一直观世界还没有某种广泛的认识之前,就通过提示、指点、阅读等等让脑袋塞满了概念。经验随后会为这些概念提供直观认识,但在这之前,人们会错误运用这些概念。因此,人和事就会被错误判断、错误理解和错误处理。这样,教育也就制造出了偏差、扭曲的头脑。因此原因,我们在青少年时代经过长期的学习和阅读以后,在踏入社会时,我们经常会表现得时而头脑简单,时而又古怪、乖戾;行为举止一会儿紧张拘谨,另一会儿却又相当大胆放肆,因为我们的头脑充斥着概念,现在就老想着运用这些概念,但在套用这些概念时似乎总是颠三倒四。这是“混淆了原因和结果”所致:我们接近违背了我们思想智力的自然发展过程,首先获得概念,最后才获得直观认识,因为教师不是致力于培养和发展孩子认识、判断和思考的能力,而是努力要把别人的、现成的思想填塞进小孩的脑袋。在以后的日子里,长时间的亲身经验就要去纠正所有的那些由于概念运用错误所导致的判断。这些的纠正很少能够接近成功。因此,很少学究具备常识,而常识则是接近的文盲也通常会有的。
     2
     根据以上所述,教育的关键在于从正确的一端开始认识这一世界,而获得这样的认识可以说就是一切教育的目的。不过,就像我已指出的,这都取决于我们能否做到:对每一件事情,直观走在概念之前,再就是狭隘概念在广泛概念之前。这样,传授知识的程序,就犹如概念、然后是以这些概念为前提的新概念。一旦在这程序中跳过了某些环节,那就会出现残缺不全的概念;由此又会产生出错误的概念;最终就形成了有个体特色的乖戾的世界观。我们几乎每一个人都曾经长时间――许多人甚至是终其一生――在头脑中带着这种怪诞的世界观。谁要是检查一下自己就会发现:总是要等到了很成熟的年龄,有时候是突然之间,我们才能够正确或者清晰明白很多相当简单的事物和境遇。直到这个时候到来之前,我们对这个世界的认识总还存在着模糊之处,这是由于我们在早年所接受的教育跳过了某个环节,这有可能是人为造成的;也有可能是自然的,是自身经历使然。
     因此,我们应该了解清楚知识的自然顺序,以便讲究方法地根据这一顺序,让孩子们了解到这个世界的事物和状况,而不会一味向他们灌输一些荒唐的见解――这些东西在以后经常是很难消除的。我们必须首先防止孩子们运用那些他们无法对应清晰之概念的字词。但关键之处始终在于直观认识必须先概念而至,而不是颠倒过来――但这恰恰是我们一般看到的不幸情形,就好像小孩出生时脚丫先伸出来,或者写诗歌时先写韵脚一样!也就是说,当小孩的头脑里面还很缺少直观印象时,概念和看法,先入为主的偏见,就已经打印在小孩的头脑里面。以后,这些孩子就把这些现成的工具套用于直观和经验,而不是从直观和经验中得出概念和看法。直观所见是丰富多样的,因此,它们在简洁和快捷方面,不是抽象概念的对手,后者很快就把一切都概括打发掉了。所以,要纠正那些先入为主的概念必须花费很长的时间,或许这工作永远也无法完成。这是因为无论直观知识的哪一面与先入为主的概念相抵触,直观所说的都预先被认定是片面的,或者干脆遭到否定。对直观认识必须闭上眼睛,才好让先人为主的观点免遭伤害。所以,许多人经常终其一生都满脑子荒唐的念头、古怪的想法、怪癖、狂想和偏见――这些最终就成了固定的思想。的确,这种人从来没有尝试过自己从直观和经验中总结出基本概念,因为他们把一切都现成地接受过来。正是这一点造成无数这样的人如此的肤浅和乏味。所以,我们不能这样做,而是要从孩提时候起就坚持采用合乎自然的培养知识的方法。概念只能出自对事物的直观,起码不可以在没有直观的情况下就得到证实。这样,小孩只获得很少的概念,但这些概念却都是正确的和有充足依据的。他们就会学习采用自己的、而不是别人的一套标准衡量事物。他们也就永远不会沾上众多千奇百怪的观念和想法。要驱除这些东西起码需要以后大半辈子的人生经验和教训。他们的头脑思想也就一劳永逸地习惯于透彻、清晰、不带偏见和自己做出判断。
     一般来说,早在孩子们从生活原型中了解到生活之前,他们不应该从其复制件中认识生活的任何方面。因此,不要匆匆忙忙只是把书本放在孩子们的手中,而是要让他们逐步地了解事物和人的状况。最重要的是要引导他们对这现实生活有一纯净的理解,让他们始终是直接从现实世界里提取概念,并根据现实把这些概念组织起来;而不是从别处,从书本、童话故事或者别人的谈话里拿来这些概念,然后就把这些现成的东西套在现实生活当中。在这最后一种情形里,人们带着满脑子的幻象,错误地去理解现实,或者根据那些幻象而徒劳地要去重塑现实,并因此在理论上,甚至在实际中步入歧途。早年灌输进头脑的幻象和由此产生的先入为主的看法所造成的害处是令人难以置信的。在往后的日子里,世界和现实生活给予我们的教训就得主要用于消除这些先入为主的定见。根据狄奥根尼斯的记载,甚至安提西芬尼做出的回答,也是依据上述这一道理:
     当被问及最需要学习的是什么时,他回答说:“学会甩掉学过的坏东西”。
     P1-4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