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环境、资源和渔业社会 以20世纪50年代的胶东渔场为中心

环境、资源和渔业社会 以20世纪50年代的胶东渔场为中心

  • 字数: 158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当代中国出版社
  • 作者: 王楠
  • 出版日期: 2022-04-01
  • 商品条码: 9787515411651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196
  • 出版年份: 2022
定价:¥5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20世纪50年代,我国胶东沿海经历了靠前的渔业转型,从环境史维度看,这场转型既是技术工具变革的产物,也是生态与社会交融方式的转折点。这期间,渔轮和机帆船的应用,将渔民推向更遥远的作业海域;现代工业发掘出某些鱼类的特殊价值,捕鲨业等渔业部门逐渐升温;合作化改革提高了渔村的专业化程度,职业渔民占渔村人口的比重迅速增长,连妇女的劳动空间也跨越到海岸线以外。
作者简介
王楠,山东烟台人,历史学博士。现任北京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主要从事海洋环境史和海疆史研究。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民国时期中日黄海渔业争端与中国政府的渔权维护研究”、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人才项目“近代以来我国政府维护国家海洋权益研究”、中国历史研究院委托项目“新编《中国通史》历史经验研究(中国疆域史卷)”等,于《中国历史地理论丛》《中国农史》《妇女研究论丛》《东南亚研究》等发表学术论文十余篇。
目录
绪论
第一章 胶东渔业的环境、资源和历史
第一节 自然环境
第二节 渔业资源
第三节 渔业简史
小结
第二章 “海上公地”:明清以来的黄海渔业争端
第一节 明清之际中国渔民的越海捕鱼活动
第二节 民国时期的实业救国与政府谈判
第三节 以技术竞争为特征的当代渔业博弈
小结
第三章 资源禀赋、政策导向与社会效应:荣成县的捕鲨计划
第一节 资源禀赋:生物属性、产量波动和渔业成本
第二节 生产环节的政策导向:借贷与奖励制度
第三节 流通环节的政策导向:统购链条
第四节 社会效应:生产方式和职业结构的转变
小结
第四章 海洋风暴、应灾模式与社会变迁
第一节 渔业转型与海洋风暴
第二节 暴风预警体系:覆盖港口与村社的网络
第三节 科学、宣教和救灾:观念与行为的演变
小结
第五章 政府权力与资源保护
第一节 渔业保护政策背后的权力因素
第二节 海参保护政策:权力主导保护的缩影
小结
第六章 资源争端:一种推动渔业合作化的力量
第一节 渔业合作化与资源争端
第二节 村社之间的渔场纠纷
第三节 村社内部的水产品收购战
小结
第七章 资源、技术与政策:渔村妇女的角色转变
第一节 传统渔业性别分工的解体
第二节 握起锄头和镰刀:渔农结合社的女性农民
第三节 从麦田到渔场:高级渔业社的妇女劳动者
第四节 女性的经济解放和政治诉求
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