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网站首页
|
搜索
热搜:
磁力片
|
漫画
|
购物车
0
我的订单
商品分类
首页
幼儿
文学
社科
教辅
生活
销量榜
挺进欧洲的匈奴 从大青山到阿尔卑斯
字数: 250000
装帧: 平装
出版社: 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
作者: 张金奎,罗三洋
出版日期: 2021-10-01
商品条码: 9787507849561
版次: 1
开本: 16开
页数: 376
出版年份: 2021
定价:
¥56
销售价:
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加入购物车
立即购买
加入书单
收藏
精选
¥5.83
世界图书名著昆虫记绿野仙踪木偶奇遇记儿童书籍彩图注音版
¥5.39
正版世界名著文学小说名家名译中学生课外阅读书籍图书批发 70册
¥8.58
简笔画10000例加厚版2-6岁幼儿童涂色本涂鸦本绘画本填色书正版
¥5.83
世界文学名著全49册中小学生青少年课外书籍文学小说批发正版
¥4.95
全优冲刺100分测试卷一二三四五六年级上下册语文数学英语模拟卷
¥8.69
父与子彩图注音完整版小学生图书批发儿童课外阅读书籍正版1册
¥24.2
好玩的洞洞拉拉书0-3岁宝宝早教益智游戏书机关立体翻翻书4册
¥7.15
幼儿认字识字大王3000字幼儿园中班大班学前班宝宝早教启蒙书
¥11.55
用思维导图读懂儿童心理学培养情绪管理与性格培养故事指导书
¥19.8
少年读漫画鬼谷子全6册在漫画中学国学小学生课外阅读书籍正版
¥64
科学真好玩
¥12.7
一年级下4册·读读童谣和儿歌
¥38.4
原生态新生代(传统木版年画的当代传承国际研讨会论文集)
¥11.14
法国经典中篇小说
¥11.32
上海的狐步舞--穆时英(中国现代文学馆馆藏初版本经典)
¥21.56
猫的摇篮(精)
¥30.72
幼儿园特色课程实施方案/幼儿园生命成长启蒙教育课程丛书
¥24.94
旧时风物(精)
¥12.04
三希堂三帖/墨林珍赏
¥6.88
寒山子庞居士诗帖/墨林珍赏
¥6.88
苕溪帖/墨林珍赏
¥6.88
楷书王维诗卷/墨林珍赏
¥9.46
兰亭序/墨林珍赏
¥7.74
祭侄文稿/墨林珍赏
¥7.74
蜀素帖/墨林珍赏
¥12.04
真草千字文/墨林珍赏
¥114.4
进宴仪轨(精)/中国古代舞乐域外图书
¥24.94
舞蹈音乐的基础理论与应用
编辑推荐
展示匈奴人在亚洲的奋斗史以及西行以后在欧洲所向披靡的征战 讲述游牧文明对农耕文明的第一次深犁
内容简介
本书通过讲述匈奴族从出现到消亡的历史大事件,从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外交等方面全方位展示了曾经跨进欧洲大陆,让西方人闻风丧胆的匈奴帝国。从大青山到阿尔卑斯、从冒顿到阿提拉,匈奴人的出现,是游牧文明对农耕文明的第一次深犁。驮着战国、秦汉,蹄踏着新莽、西晋两个政权,狂飙卷起欧洲诸多民族大迁徙的硝烟,一代天骄——匈奴,这个曾经无比鼎盛的王朝如何走完其辉煌的历程,像一颗无比耀眼的巨星,陨落在恒久的历史天空……
作者简介
罗三洋,男,1979年出生于安徽省六安市金寨县,1985年随家人移居北京,毕业于北京市八一中学。1998年赴德国留学,就读于海德堡大学,留学期间翻译了约达尼斯《哥特史》,并在网络论坛上发表连载《上帝之鞭——欧洲民族大迁徙史话》,受到读者好评。2006年回国后,出版有著作《欧洲民族大迁徙史话》《梦断三国》《柔然帝国 (西向天狼丛书)》《罗马的黑人皇帝》,译著《哥特史(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袁本初密码——东汉帝国掘墓人与三国大势揭幕》等。
目录
序篇 找寻两千年前失落的华夏儿女
第一章 朔漠黑暴:来自高原的冲击波
一、中亚高原:人类文明发展的原动力区
二、速度与开放:游牧民族的先天优势
三、依赖英雄:草原帝国的致命弱点
第二章 苍狼长啸:蒙古高原的第一个主人
一、草原人文:匈奴民族的社会生活
二、三“花”怒放:多业并举的经济形态
三、祖先、自然:神秘的精神世界
上部 成王败寇:被迫远徙的北匈奴
第三章 “师夷制夷”:长城两侧的攻守易位
一、胡服骑射与李牧大捷:夹缝中生长出来的“师夷”高手
二、从“秦人”到“汉人”:风水轮流到匈奴
三、铁马金戈40年:一番大战之后,依旧南北各自天
第四章 五单于并立:没有核心家族的尴尬政局
一、战略目标瞄准西域:可怕的右倾错误
二、从五强争霸到三国演义:奇异的权力斗争结局
第五章 西域:匈奴与罗马的第一次亲密接触
一、主动低下高傲的狼头:向羊臣服的呼韩邪
二、狼族同盟:神秘的骊靬兵团
第六章 回光返照:两汉之交的短暂复苏
一、昭君出塞:从此匈奴归汉家
二、顽固的正统捍卫者:王莽的倒行逆施
三、腹背受敌:低飞远走的北匈奴
第七章 最后一个匈奴:留在中原之匈奴民族的最后下落
一、披着羊皮的狼:戴着刘家面具的汉(前赵)
二、残暴的野狼:赫连勃勃和他的大夏国
三、一心向佛,倾心教化,褪去狼皮的沮渠蒙逊:夹缝中成长起来的北凉政权
中部 气若游魂:内外交攻的罗马帝国
第八章 皇帝=军阀:城邦里长出来的政治怪胎
一、放眼看世界:亚平宁半岛崛起的城邦小国
二、帝制和共和的混血儿:罗马帝国英雄们制造的三个怪胎
三、大棒底下出政权:为了取悦军人,不惜抛弃臣民的军阀
第九章 野蛮的上帝之鞭:日耳曼人对罗马帝国的不懈打击
一、高卢喋血:日耳曼人的第一波冲击
二、优选的防守是进攻:屋大维的专享尝试
三、马克西米努斯:统治了罗马的日耳曼皇帝
四、分家的哥特人:罗马帝国的最后梦魇
第十章 上帝摧毁了皈依自己的狼之子孙:基督教的发展与罗马帝国的分裂
一、曲线救民族:重视现世却放弃了战斗精神之基督教的诞生
二、养在深闺人未识:备受迫害的早期基督徒
三、才下眉头、又上心头的帝国之愁:教会分家背景下的帝国分裂
下部 碾轧欧洲:西迁后重振雄风的匈奴帝国
第十一章 西向天狼:游走中亚的匈奴部落
第十二章 神鹿指路:突然出现在东欧平原上的骑马民族
一、第一个倒霉鬼:含羞自杀的东哥特王
二、西哥特人:匈奴帝国进攻罗马帝国的很好“代理人”
第十三章 远交近攻:乌尔丁治下的匈奴帝国
一、很好的心理战“志愿者”:最早描述匈奴形象的罗马学者们
二、胡萝卜加大棒政策的知识产权拥有人:匈奴大王乌尔丁
三、罗马陷落:西哥特人交出的出色答卷
四、截断粮道:避实击虚的汪达尔人
第十四章 “撒旦”降生:阿提拉的早年事迹
一、路加:乌尔丁外交政策的优秀继承者
二、“战神”出世:辉煌的布列达、阿提拉共治时代
第十五章 孤狼长啸:要做世界之王的阿提拉
一、东罗马:马尔斯之剑的第一个牺牲品
二、揭开阿提拉的另一副面孔:东罗马的使节之旅
第十六章 兄弟反目:倾兵席卷法兰西
一、由挚友到仇敌:掉转枪口的阿提拉
二、“匈奴人在这里被香槟吞噬”:二流军事家阿提拉导演的卡泰隆尼战役
第十七章 条条大路通罗马:阿提拉野性的最后一搏
一、上帝之光:说退匈奴大军的罗马教皇
二、英雄气短:死在新娘臂弯里的阿提拉
尾声
阿提拉的子孙们
参考书目
摘要
第一章 朔漠黑暴:来自高原的冲击波 大约在公元前3世纪,原本默默无闻的匈奴人突然进入华夏人的视野,蒙古高原上发祥出来的一支游牧民族,以异乎寻常的速度开始对东方和西方世界发起猛烈;中击。 匈奴人的出现,是游牧文明对农业文明的第一次深犁。 一、中亚高原:人类文明发展的原动力区 中亚高原的地理、气候特点,构成了它的优势。沿着这条横贯东西的绿色草原地带,向西可以打击欧洲,向东可以直指东北亚,向北可以越过白令海峡进入美洲,向南可以进攻伊朗、印度;东南则对黄河、长江流域构成巨大威胁。在这里的游牧民族往往速兴速亡,在崛起之后就向南或向西掀起黑色风暴,刮起一次次的飓风。这种强迫性的动力,不断地把人类推向更高的境界。 英国学者迈金德为此请求沉迷于“欧洲中心论”的人们“暂时地把欧洲和欧洲的历史看作隶属于亚洲和亚洲的历史,因为在非常现实的意义上说,欧洲文明是反对亚洲人入侵的长期斗争的结果”。 无边无际的草原,用绿色的舌尖舔吻着蓝天的胸膛。“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的祥和气氛掩饰不住瑟瑟秋风吹临后的肃杀之气。草原有博大的胸怀,有开阔的视野、温馨的空气、明媚的阳光。当你看到一只雄鹰振奋双翼、搏击长空之时,当你眼前掠过一匹嘶鸣的战马,拖着长长的尾巴消失在绿色和蓝色之间时,你一定会渴望变成一匹烈马,去感受大自然内在的节奏。那是一个令人神往的所在,因为它的勃勃生机;那又是一个令人想仓皇躲避的世界,因为它有暴风骤雪。在漫长严冬有几十度的昼夜温差,因为它满目疮痍。 在亚欧大陆的腹地,大约从东经30度到120度、北纬35度到50度之间,从黑海向东,跨过乌拉尔山、帕米尔高原、蒙古高原,一直到大兴安岭,就有这么一块总面积不下千万平方公里的空间,那里自古以来一直是游牧民族的乐土。在这一广阔的地理区域内,由于远离海洋,所以气候非常干燥,降水很少,昼夜温差、季节温差很大,是典型的大陆性气候地带;其环境十分恶劣,森林稀少,基本是干旱的草原。自然条件给在这里生活的人们只提供了一种选择,即必须经常移动,靠一块草地是无法长久活下去的。为了生存,他们逐水草而居,把整个草原当成自己的家,把整个草原作为生存的竞技场。可就是这片乍看起来并不太适合人类生存的区域,恰恰对人类历史的发展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在亚洲的北部地区,蒙古高原以其平均海拔i000米以上的高度显示着它的雄姿。阿勒泰山脉是它的西端,它宛若游龙拥向东南,直到与所谓的戈壁“瀚海”衔接。向东则是杭爱山和肯特山,直至最东端的大兴安岭。与其他中亚腹地地区不同,蒙古高原总体上比较平缓,几座大山也并不陡峭,除了零星点缀着腾格里、巴丹吉林、毛乌素等几片沙漠外,这里分布着大片可供利用的牧场和小片森林。在高原南端,阴山山脉成为天然的屏障。这片相对平缓又封闭的空间给了游牧民族充分活动的场所。这里是游牧民族最活跃的地带,是绝大多数对中国乃至世界产生过强烈影响的马背民族诞生的地方。不论是匈奴、突厥,还是后来的契丹,都曾占据过这块土地,建立起自己的草原帝国。 阴山以南历来是汉民族农耕文化的地盘。不幸的是,糟糕的气候总是给游牧民族带来无尽的灾难,特别是旱灾和白灾(雪灾),对马、牛、羊的生存构成巨大威胁。一旦遭灾,游牧民族只好南下,到定居生活的邻居那里寻求救济。当无际的草原、糟糕的气候造就出的粗犷性格和安土重迁的农耕民族那讲究温良恭俭的柔弱性格相遇时,难免会发生误会和碰撞,加上一些草原统治者的私心杂念,草原政权和中原政权的冲突也就难以避免了。这也是游牧民族向来保持进攻姿态的原因。来自北方的压力,成为中原汉族政权延续了两千多年挥之不去的噩梦。 P2-4
×
Close
添加到书单
加载中...
点此新建书单
×
Close
新建书单
标题:
简介: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