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国际数字之都 上海城市数字化转型市民手册

国际数字之都 上海城市数字化转型市民手册

  • 字数: 158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东方出版中心
  • 出版日期: 2021-12-01
  • 商品条码: 9787547319314
  • 版次: 1
  • 开本: 32开
  • 页数: 272
  • 出版年份: 2021
定价:¥39.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编辑推荐
1. 本书全景式展现新时代数字城市的发展趋势、上海经验和中国成就。 2. 本书由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信息化推进处(大数据处)指导,上海市信息服务业行业协会组编,是一本介绍新时代上海城市数字化转型建设发展成绩的权威手册。是上海城市基层管理者、工作者书写材料的案头推荐文献。 3. 本书组织了22位上海城市数字化转型建设一线的实践者和研究者共同撰写,是一本接地气的、对各类城市的数字化转型有实际指导意义的规划手册。是城市基层管理者、工作者材料写作的案头推荐文献。
内容简介
当前,数字化的洪流正席卷全球,任何一个国家的经济要发展,都离不开数字化这个核心驱动力。上海,作为中国乃至全球经济增长的引擎,也已经在城市数字化转型路上有了诸多先驱式探索。为了更好地推广上海经验,上海市信息服务业行业协会秘书长陆雷先生和上海市海外经济技术促进会秘书长张礼立博士领衔,联合了22位城市数字化转型的研究者和一线实践者,共同编写出这本《国际数字之都——上海城市数字化转型市民手册》。《国际数字之都》高举人民城市、数字之都的理念,结合上海城市数字化转型的实践经验,就广大市民群众对数字化转型感兴趣的主题,进行深入浅出的解读,全面反映新时代数字城市的发展趋势、上海经验和中国成就。
作者简介
陆雷,上海市信息服务业行业协会秘书长。
张礼立,上海市海外经济技术促进会秘书长。
目录
1新基建与浦东30年发展有何关联001
25G技术仅仅是比4G更快吗007
3人工智能改变城市未来016
4人工智能是您身边的辅助决策“军师”吗022
5边缘计算与上海实践028
6数字人民币与上海实践036
7数字金融给消费者带来哪些新体验043
8上海高端装备制造有哪“三高”050
9在线新经济与上海实践054
10从上海实践看数据驱动如何助力城市运营062
11上海优势:从汽车芯片看集成电路产业070
12上海生物医药与健康对标重量产业集群优势何在077
13从社区服务中心到数字家园:上海城市数字化转型能为居民做什么086
14代际数字鸿沟与上海探索091
15手机导航与上海实践097
16可以开电动汽车出远门吗104
17机器人可以把外卖和包裹直接送到我家吗110
18便捷医疗的“上海方案”118
19机器人和自动化技术对日常生活有什么影响125
20玩转申城,能“云游”吗132
21上海在行动:数字化转型创造新职业146
22什么是无人便利店152
23数字商圈的上海实践159
24我家“毛孩子”身上的芯片有什么用163
25手机跟我要权限,给不给167
26从“云端”种水稻看乡村共同富裕的上海经验173
27一网通办、一网统管是上海数字公共服务体系不断完善的充分体现180
28城市数字化赋能应急管理的上海实践185
29智慧交通的上海实践189
30如何用数字化技术带给上海青山绿水195
31“便捷就医、智慧养老”的上海实践200
32中国最安全城市是怎么建成的206
33城市数字化赋能社区治理的上海实践209
34上海教育数字化转型了,孩子上好学校还远吗216
35“一件事”“一窗通”“沪冷链”:数据赋能监管的上海实践221
36看不见摸不着的网络空间也需要治理吗226
结语 数字化转型人民建234
摘要
     新基建与浦东30年发展有何关联 目前,人类社会正在由工业化社会向信息化社会演进,如果说T业化为社会配备了强健的“肌肉系统”,信息化就是在安装精密的“神经系统”。随着新一轮工业与产业革命的孕育兴起,以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区块链、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成为“神经系统”的“大脑皮层”,为打造完善的数字化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简称“新基建”)、推进数字产业化与产业数字化落地、 “新基建”是城市数字化转型的底座 “新基建”是城市数字化转型的底座,为经济、生活、治理j大领域的数字化转型都提供了重要的支撑。因为“新基建”不同于传统意义的基础设施,它为经济数字化转型提供了新供给与新动能,为生活数字化转型提供了新体验与新需求,为治理数字化转型提供了新环境与新能力。在此基础上,新基建为加速经济社会可持续、数字化转型提供了有效的路径和手段。随着“新基建”的落地,它将源源不断地产生新的业态、新的生产模式,也将产生新的职业岗位和机会。 从宏观层面来看,“新基建”代表未来长期经济发展的新动能,对实现长期结构转型升级的目标,对创造新的就业岗位,对缓解因疫情冲击而加剧的“就业难”可发挥独特作用。从微观层面来看,在经济转型、产业升级的环境要求下,企业、产业迫切需要“新基建”,以解决供应侧的问题,增强整个行业的潜力,为企业赋予新的发展动能。将新基建作为发力点,也将推动服务业和消费的升级,为服务业可持续发展注入新的动能。 除此之外,“新基建”也将助力智慧城市加速发展。在智慧城市的基础设施中包含了大量智能感知终端、大容量传输网络(包括基站)、数据计算处理中心等。数据中心作为智慧城市建设的核心要素,通过5G网络,为物联网、人工智能、VR/AR等提供支撑。城市的数据中心为政府、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人提供多元化云服务,包括优化营商环境、城市治理、产业发展、生活服务等各类的平台应用,以及面向城市安防、智能监测、无人驾驶、城市运行感知等基础设施。 智慧城市区别于数字城市,其核心是“感知化”“互联化”和“智能化”。最初的数字城市概念于1998年提出,指应用计算机、互联网、多媒体等技术将城市地理信息和城市其他信息相结合,进行数字化并存储于计算机网络上所形成的城市虚拟空间。而智慧城市的概念源于2008年的“智慧地球”理念,指以移动互联网、云计算、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为支撑,以宽带泛在互联网络和数据,申。cP等基础设施为基础,以知识社会的创新和智能融合应用为主要内容的城市发展高级形态。 回望我国产业体系的建设历程,浦东的30年巨变历经三个重要浪潮,是整个上海乃至中国改革开放的缩影。浦东是全国第一个新区,从设立之初就围绕着“开发浦东、振兴上海、服务全国、面向世界,,的战略目标,30年来逐步实现了从以农业为主的区域到功能集聚、要素齐全、设施优选的现代化产业新城的巨大跨越,成为国内大循环的中心节点和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战略链接,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浦东30年的发展表明,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创时期,浦东是无畏的探索者;在我国对外开放的壮阔历程中,浦东是积极的先行者;在我国推进全面深化改革的实践中,浦东是有力的引领者。浦东以30年开发开放的重要贡献,为全国的改革提供了示范,下一步有望通过“新基建”国家战略的落地,为建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数字之都持续积累经验,从而为全球的城市数字化转型提供引领与示范。从全国第一个新区迈向全球第一个城市数字底座”,浦东正在成为中国的浦东,世界的浦东。 P1-3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