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梁家勉先生诞辰100周年纪念文集

梁家勉先生诞辰100周年纪念文集

  • 字数: 590.00千字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中国农业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0-09-01
  • 商品条码: 9787109149052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482
  • 出版年份: 2010
定价:¥60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梁家勉先生诞辰100周年纪念文集》内容包括:协力耕耘不断收获-纪念梁家勉先生诞辰100周年、锲而不舍农史泰斗——纪念农史学家梁家勉教授诞辰100周年、人守学,学守书,书守类——为纪念梁家勉先生诞生100周年而作、缅怀老馆长梁家勉先生——纪念梁家勉先生诞辰100周年、“为农业历史遗产而战斗”的“挚交”、中国老一辈农史学家间的“缘”与“情”等。 
目录
上篇
在纪念梁家勉教授诞辰100周年暨广东农史研究第八次学术研讨会上的讲话
在纪念梁家勉教授诞辰100周年暨广东农史研究第八次学术研讨会上的讲话
在纪念梁家勉教授诞辰100周年暨广东农史研究第八次学术研讨会上的讲话
在纪念梁家勉教授诞辰100周年暨广东农史研究第八次学术研讨会上的发言
略谈梁家勉先生对新时期农史学科发展的历史性贡献
深厚的学术功底大师的凝聚力影响力——纪念梁家勉教授百年诞辰
深切缅怀梁家勉先生
农史先贤追思录
协力耕耘不断收获一纪念梁家勉先生诞辰100周年
锲而不舍农史泰斗——纪念农史学家梁家勉教授诞辰100周年
人守学,学守书,书守类——为纪念梁家勉先生诞生100周年而作
缅怀老馆长梁家勉先生——纪念梁家勉先生诞辰100周年
“为农业历史遗产而战斗”的“挚交”
中国老一辈农史学家间的“缘”与“情”
——缅怀梁家勉教授与父亲石声汉的真挚情谊
怀念我的导师梁家勉先生
几件小事忆梁老
小事数宗谈梁老
纪念父亲梁家勉诞辰100周年
在祖父梁家勉教授诞辰100周年纪念大会上的发言
忆我的八伯父梁家勉先生一纪念梁家勉先生诞辰100周年
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贺信
暨南大学文学院贺信
中国农史学科的主要奠基人梁家勉

下篇
中国农学的基本内容和农学概念的演变
从英德牛栏洞看农业起源与陶器起源的关系
广东曲江马坝石峡遗址古稻研究
《尚书·禹贡》“织贝”考
畦田跨马——宋、元、明农具秧马考
中国古代紫胶虫原产地考辨及利用探析
历史上关中东部盐碱地的改良
王士衡《劝麦说》与明代海南农业
清代小麦的分布与单产——为纪念梁老百岁华诞而作
西方近代农学的引进——以传教士为中心
中国古代的劝农官制度
传统农业时代的灾荒风险和粮食安全
海瑞对淳安农村经济的兴革
试论清代海南岛的槟榔种植与“榔税”负面效应
碑刻所见清代广东地区的凉亭及其施茶风尚
明清时期广州饮用水资源初探
广东移民在台湾中部农业开发跟原住民的冲突与合作
——以清代契约文书为主要依据
清代广东大埔客家移民在台中石冈的农业开发
民国广东政府对化肥的管理举措研究
唐代渔猎习俗
明清广东山区的宗族与山林保护
——以大埔县《崧里何氏族史(七修)》为中心
民间碑刻与乡村社会变迁
——以明清时期大埔县湖寮双坑村为例
清代广州府的环境变迁与乡规民约
清末番禺县乡村聚落环境保护及其体系构成
一~以碑刻为中心的讨论
民国珠江三角洲的堤围组织及其管理
——以高要县为例
桑基鱼塘生态农业与珠三角近代化风云
一个资深日本学者对森林文化的人类学诠释
——梅原猛《森林思想——日本文化的原点》摭谈
广东生态文明的历史发展、存在问题与对策
长泰古环境碑刻考察记
1928年西沙群岛科学考察及其意义周米
西樵山文化族属初探
历代《荔枝谱》述评
《徐光启集》、《徐光启年谱》与陈垣先生
——为纪念梁家勉教授诞辰100周年而作
《补农书》与《春蚕》之比较研究
农田在陈家祠建祠中的作用及意义探微
史志同源但各自独立各有区别
——纂修广东省农业志书的点滴心得
纪念梁家勉教授诞辰100周年暨广东农史研究第八次学术
讨论会综述
后记 
摘要
    各位领导、各位代表:大家上午好!很高兴有机会参加今天的盛会。在此我谨代表中国农业历史学会,向大会的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
    梁家勉先生是我国农业历史学界的开创者之一,是中国农业历史学会的发起人和杰出领导人。梁先生一生在农业历史学术领域辛勤耕耘,取得了丰硕的学术成果,受到靠前外学术同行的尊敬和较为怀念。他主编的《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史稿》,先后多次获得了重量学术图书大奖,至今仍是学术界广泛引用参考的重要著作,被靠前上多所有名大学列为研究生学习参考书。梁先生以崇高的师德,深厚的学识,长期从事农业历史教学,培养了一大批农业史专业人才,桃李满天下。今天在座的许多知名农史学家,当年都是先生的学生。我们隆重纪念梁先生百年华诞,一定要继承先生开创的事业,把农业历史的研究和教学工作推向新高度,取得更大的成果。
    华南农业大学是我国农业历史科研、教学的重镇,有着优良的学术传统和丰富学术积累,有着高水平的科研教学人才队伍。学校领导很重视农业历史学科建设,长期注重农业历史古籍的收集和研究,注重农史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注重承担国家农业历史科研课题任务,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当前,在教学任务繁重、研究人员不多的情况下,华南农大农史研究室的同志们还主动承担了国家重点课题《中国农业通史》、《中华大典·农业典》、《国家指南针计划·农业科技史综合研究》等大型项目的研究,并取得阶段性成果。在此,我谨代表中国农史学会,向学校领导和承担研究任务的专家学者表示衷心的感谢!
    挂靠在华南农业大学的广东农史研究会,在省市相关部门的关心支持下,在学校领导的扶持帮助下,团结省内外的农业历史学者,长期坚持开展学术活动,为地区农史研究,为广东的农业发展,提供有益的经验和历史借鉴。 ……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