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浮世恒河 印度圣河边的罪恶与救赎

浮世恒河 印度圣河边的罪恶与救赎

  • 字数: 305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作者: (美)乔治·布莱克(George Black)
  • 出版日期: 2020-01-01
  • 商品条码: 9787520153706
  • 版次: 1
  • 开本: 32开
  • 页数: 378
  • 出版年份: 2020
定价:¥79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恒河,从喜马拉雅山脉的冰川落入尘世,流淌过印度北部平原,汇入孟加拉湾。她哺育了古老瑰丽的印度文明,是印度教的圣河,千百年来,吸引着无数取经人、征服者、传教士、学者、画家、诗人和朝圣者……蜂拥至此。
乔治·布莱克从传说中的恒河源头“牛嘴”出发,顺流而下,见证了千奇百怪又遵循独特规则运行的浮世风景。深山的苦修者向他讲述披头士的灵修逸闻,瑜伽中心老板对如何用宇宙能量赚钱滔滔不绝,制药公司用牛尿研制“灵丹妙药”,年轻的工程师为治理恒河污染不断奔走,而旃陀罗依然掌握着在河边火化遗体的古老权力……
他走过印度王公、莫卧儿统治者与英国殖民者的遗迹,抵达印度艰难前行的今天。陋习和文明仍纠缠不休,神圣与世俗在恒河水中融为一体。
目录
第一部分群山
01旅行者的故事
02创世之初
03水之金字塔
04牛嘴
05岩上庙宇
06穴居隐士
07哈希尔之王
08冬季的家
09游牧部落
10大鱼传说
11魔鬼纪元
12你只需要爱
13快乐的逃亡者
14善之震荡
15从大海到星空
16极限冒险
17天堂之门
18湿婆为何变成了青色
19乔蕾太太的眼镜
20有效的药
21起泡饮料
第二部分平原
22绞盘男孩
23刽子手们
24河坛屠场
25东方曼彻斯特
26食腐动物
27母与子
28芒果请按1
29爱书一族
30在巴尼特酒店
31安拉阿巴德的羽毛球
32胡须舞蹈家
33幸福之家
34米尔甘杰的交通
35隐形的河流
36荒芜与毁灭
37罪恶之城
38窗外的风景
39耳朵上的宝石
40神圣之火
41木之奇观
42经纪人
43终归尘土
44慢慢来
45永恒之火的守护者
46再访猛虎之家
47身临其境
48贝城诗人
49迷途青年
50餐厅天音
51母亲的膝头
52宇宙领导者
53职责范围
54兄弟同心
55文化遗产
56纪念森林
第三部分三角洲
57寂寞比哈尔
58印度的珊瑚海岸
59像流水一样简单
60无妄之城
61你从哪里来
62三角洲的女人
63真主的意志
64含盐的土地
65昌德帕的老虎
66来到海滩
67胡格利河上胡里节
68阿普的天空
69美人迟暮
70园中漫步
71入乡随俗
72王冠遗珠
73拥挤和瘟疫
74一神多面
75宝莱坞版女神
76货币收藏家
致谢
译后记
摘要
     旅行者的故事 月复一月,积雪包裹着这座巨大的将印度和中国西藏地区分隔开来的岩石墙,岩石的晶体结构几经沉降、挤压和变迁,最终冷却凝固。这里诸峰林立,是全世界优选的地方,终年为无尽的冰层所覆盖,有时,人们称这里为“第三极”。 没有人知道喜马拉雅山脉到底蕴藏了多少冰川。有人说数以万计,也有人称不止于此。印度的第二大冰川是甘戈特里冰川(GangotriGlacier),随着全球变暖,它也在缩小。在我离开新德里赶往山区前,拜访了印度有名的冰川学家塞德·伊克巴尔·哈斯纳因(Syed lqbalHasnain),一个鹤发童颜、和蔼可亲之人。他告诉我,这座冰川占地面积一度达到250多平方公里,约合100平方英里。“但眼下,冰川破碎的情况正在多地发生。你能看到大块大块的死冰,已经脱离了主冰体。”他笑声响亮,这对震惊于他的科学发现的听众来说,似乎有些不和谐,但我常常觉得,保持幽默感正是那些明知可能毫无希望却努力付出的科学家们共有的特点。 甘戈特里冰川的末端—科学家们称之为冰川之趾,或者冰川之鼻—自从200年前第一批欧洲探险者来到这里已经后退了大约2英里1,而且每年还会减退60英尺1。冰川的减退带给科学家们深切的悲伤,仿佛他们成了玩忽职守的人。在冰川之鼻,一股混着泥浆的灰色细流从一个被砾石场包围的阴冷昏暗的洞穴里滴出。由于冰体的大量融化,人们只有运用诗意的想象,或者翻看早已消失的洞囗冰质拱顶的老照片,才能理解为何几百年来印度人称之为高穆克(Gaumukh)—牛嘴。 溪流下游200英里处,有一座叫德夫普拉亚格(Devprayag)的城镇,它坐落在一片三角形的海角地带。行至此处,它在沿途已经接纳了无数条支流,穿过了无数个村庄和朝圣途中的城镇、水坝,最终汇成一股河面宽阔、白浪滔滔的激流。在德夫普拉亚格,另一条大小相当的河流阿拉克南达河(Alaknanda)与之汇合。阿拉克南达河水碧流深,一路从东方而来。从那里到印度洋,又需1300英里,这就是恒河母亲,或者如英国人称呼它的,恒河(Ganges)。 在“天堂之门”—印度教圣地之一哈瑞多瓦(Haridwar),恒河告别群山,进入一望无垠、尘土飞扬的印度北部平原区。它的主要支脉亚穆纳河(Yamuna),沉寂而混黑,穿越德里,像一条玉带在阿格拉(Agra)的泰姬陵外绕墙而走,最终在一处被印度教徒视为神圣之地的区域流入恒河。这里仍然沿用旧时来犯的穆斯林君主赋予它的名字:安拉阿巴德(Allahabad),意为“安拉之城”。继续前行,大河波涛如怒,昼夜不息,流至另一座城市。这座城市有四个名字:迦尸,贝拿勒斯,巴纳拉斯,瓦拉纳西。大恒河平原的内陆城镇和村庄有时似乎承载着一切令印度痛苦的东西:种姓偏见,腐败,强奸和性交易,印度教与伊斯兰教间的暴力冲突,贫穷和污染。一年的大部分时间里,土地笼罩着褐色的烟尘,这是成干上万的村庄用木柴、煤油和牛粪生火做饭所致。3000米厚的褐色云层向北面的喜马拉雅山脉飘移,染黑了那里的冰盖,加速了冰层融解的速度。但北部的平原区,特别是拥有2亿人口的北方邦,始终掌控着印度的政治命脉。 当这条大河最后接近三角洲地带恒河百囗时,地理学家和宗教信徒们也就此分道扬镳。恒河分,名字易。借助梵天(印度教主神之一)之子布拉马普特拉河(Brahmaputra)的洪荒之力,恒河水量激增,主干部分以干钧之势向东注入东孟加拉,即现在的孟加拉国。在地理学家看来,这才是真正的恒河。此时,它接纳了贾穆纳河(Jamuna)(又名“亚穆纳河”),成为博多河(Padma),最后又化身为梅格纳河(Meghna),河囗已达20英里宽。但是印度教的圣河恒河—另一说为英国东印度公司和英属印度的不朽恒河—在边界处剥离,一路向南,随着她穿过东孟加拉丰腴的稻田和棕榈树林,再次更名。当它到达加尔各答,已经成为胡格利河(Hooghly)。 在这座超大城市南方70英里处,距离甘戈特里冰川1569英里,胡格利河最终流至一个平坦的椭圆形岛屿,这是这个国家的终端。在它的最南端是西孟加拉邦,沿河无数朝圣地的最后一站,大河铺展开1英里长的咖啡色羽流汇入印度洋。 P3-5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