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茅盾全集第21卷 中国文论四集

茅盾全集第21卷 中国文论四集

  • 字数: 408000
  • 装帧: 精装
  • 出版社: 黄山书社
  • 作者: 茅盾
  • 出版日期: 2014-03-01
  • 商品条码: 9787546131184
  • 版次: 1
  • 开本: 32开
  • 页数: 712
  • 出版年份: 2014
定价:¥190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本卷书《茅盾全集(中国文论四集21)》收作者茅盾于一九三六年至一九三八年所作文艺理论专著一部和关于文艺问题的论文、短评、序跋、宣言等一百五十一篇。
专著《创作的准备》曾出过单行本(上海生活书店一九三六年十一月)。部分文章曾先后收入《印象·感想·回忆》(上海文化生活出版社一九三六年十月),《文艺论文集》(重庆群益出版社一九四二年十二月),《茅盾文集》第九卷、第十卷(人民文学出版社一九六一年十月、十一月),《茅盾论创作》(上海文艺出版社一九八〇年五月)和《茅盾文艺杂论集》(上海文艺出版社一九八一年六月)。
本卷以写作或发表的先后为序排列篇目。
目录
创作的准备
一 学习与摹仿
二 基本练习
三 收集材料
四 关于“人物”
五 从“人物”到“环境”
六 写大纲
七 自己检查自己
八 几个疑问
最流行的然而最误人的书
再谈儿童文学
谈我的研究
谈小型报的编辑技巧
小型报的性质
晚明文学
茅盾小传
“懂”的问题
关于乡土文学
我们还是需要批评家
作家们联合起来
向新阶段迈进
中国文艺的前途是衰亡么
悲观与乐观
论奴隶文学
电影发明四十周年
《中国的一日》征稿启事
需要一个中心点
关于“出题目”
“不要你哄”
一个小小的提议
想到什么就写什么
也是“想到什么就说什么”
三周年
进一解
再多些,再多方面些
有原则的论争是需要的
中国文艺家协会宣言
关于《论现在我们的文学运动》――给《文学界》的信
关于引起纠纷的两个口号
给青年作家的公开信
开明书店创业十周年题词
再说几句――关于目前文学运动的两个问题
关于编辑《中国的一日》的经过
“创作自由”不应曲解
需要脚踏实地的批评家
《斧声集》序
技巧问题偶感
漫评二则
文艺界同人为团结御侮与言论自由宣言
《印象·感想·回忆》后记
《随笔三篇》题记
谈最近的文坛现象
民族的“深土”的产物――民间文艺
“一口咬住……”
鲁迅先生纪念委员会筹备会公告
致法国左派作家协会
研究和学习鲁迅
“立此存照”续貂
谈《赛金花》
渴望早早排演
论初期白话诗
日记及其他
《简爱》的两个译本――对于翻译方法的研究
“通俗化”及其他
叙事诗的前途
……
摘要
    我是写小说的人,“自学丛书”的编者以为由一个写小说的人来担任这个题目,比较是相宜的;我从开始写小说,到现在足有九年了,我曾经努力学习过去以及现在的文学巨人们的经验,我还在继续学习,我所得不多,“自学丛书”的编者所认为合宜的人其实是并不合宜的,既已推诿不掉,我只好来大胆尝试。我懂得编者的用意,我想我还是自述我写小说得来的甘苦,或者比较亲切些,而且或者――那是我的大胆的希望,对于开始从事文学创作的年青朋友们,也还足备参考。
     一般的说来,从事文学创作的人在他试笔以前,一定是爱读文艺作品,而且读得很多的。民间文学的无名作家因为大抵不是智识分子,或者跟我们的经历不同,然而他虽不读书本子的文艺作品,却也一定记诵着不少在他以前的无名作家的作品,――口头流传的故事歌谣。就一个智识分子的从事文学而言,他在试笔以前所读的文艺作品――特别是他爱读的,读得入迷的部分,往往会影响到他的初期作品。他为“爱好文艺”(这是借用现在大多数青年朋友的惯用语)而读文艺作品的时候,也许接近没有自己将来也要写作的念头,但是后来他一旦试笔而且继续写作,那么他一向所读的,就会在他不知不觉中发生作用。可以说,试笔以前所读的文学作品就是不自意识到的最初的创作的准备。
     这只是狭义的说法;换句话说,就创作的技术方面看来,这是不错的,倘若是内容方面,那么,文艺以外的书籍,那时代的思潮,以及他个人的生活经验,都要起更大的作用。
     普通所谓“文艺修养”,不仅指一个作家阅读过不少的前代巨匠的名著,而且也指到他对于文学理论上的理解,对于一般文化艺术的广大的知识。一个作家并不一定要先获得文学理论和一般文化艺术的知识,然后能创作,这是不消说的;可是,一个作家的不断的精进,事实上却有赖于这方面的修养。既然成为作家以后,他在创作上的准备工夫应当不仅是观察体验与搜罗题材,――这是直接的准备,而亦应当充实他对于文学理论的了解和对于一般文化艺术的知识。不研究文学理论,不求取广博的知识,单单像照像师们的拿着镜箱到社会中去摄取,对于一个作家是危险的。这危险的程度,不下于对于社会科学知识的全然盲目。
     伟大的作家,不但是一个艺术家,而且同时是思想家――在现代,并且同时一定是不倦的战士。他的作品,不但反映了现实,而且针对着他那时代的人生问题和思想问题,他提出了解答。他的作品的艺术方面,除了他的部分而外,还凝结着他从前时代的文化遗产中提炼得来的精髓。在伟大的作家,是人类有史以来的全部智慧作为他的创作的准备的!
     从近处讲,一个准备从事写作的人,他的文学名著的诵读范围,也应当广博。只诵读了一家的著作固然不够,诵读了一派的著作,也还是不够。诵读宜博,而研究则宜专。广泛地诵读了各派各家的名著,然后从中择取最博大精深最有现代价值的名著来研究,这是有利无害的方法。生于现代的我们,最需要学习的,自然是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然而假使由此而得结论,以为我们诵读名著的范围只要限于现实主义的名著就好了,那是错误的;我们诵读的范围要广泛,不过我们研究的对象可以是现实主义的杰作。诵读一些浪漫主义的名著,并不会妨碍到我们对于现实主义的学习;相反的,正可以帮助我们对于现实主义创作方法的更深入。高尔基在开始他的文学事业以前,颇读了许多浪漫主义的名著,如雨果(V.Hugo)、大仲马(Dumas,père)、普希金(Pushkin),然而高尔基的第一篇创作是新的现实主义的;雨果,大仲马他们的作品的好的部分被青年的高尔基所消化所提炼,成为他自己的营养,融化在他的天才的光芒里了。我们没有高尔基那样伟大的天才,我们没有他那样神奇的消化力和提炼力,如果我们单读着雨果他们的著作,说不定会有害,但是在研究学习现实主义的大师们同时诵读着浪漫主义的名家,我敢保证其无害,而且至少能帮助我们更能深切地理解了现实主义创作方法的特点。
     研究不是摹仿。(P002-004)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