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郑光祖传

郑光祖传

  • 字数: 280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北岳文艺出版社
  • 作者: 孟志平
  • 出版日期: 2020-11-01
  • 商品条码: 9787537863124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312
  • 出版年份: 2020
定价:¥3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郑光祖乃元曲的大家之一,在中国文学史和戏剧目前占有重要之地位。《郑光祖传/三晋百位历史文化名人传记丛书》为郑光祖传记,讲述了郑光祖的戏曲人生,具有较高的收藏和出版价值,为后世人研究郑氏戏曲提供了很大的裨益。
作者简介
孟志平,山西省作家协会会员,山西省文学院签约作家,供职于中国铁路太原局集团公司融媒体中心。出版有长篇历史小说《雁门关》《太山飞虎》,历史文化散文集《紫塞山河》《边城风云》《梦回霍山》,三晋百位历史文化名人传记《白朴传》等各类文学作品四百余万字。
目录
第一章 魂归灵隐寺
一湖碧水满目蒹葭
游梦痴梦唤魂离魂
虚幻古刹梦醒断桥
第二章 乱世儒家风
书丧秦嬴道绝孔圣
襄陵故里儒业簪缨
声到耳清香拂鼻馨
第三章 善恶两况味
终身为善不可玷染
少年张狂气宇昂扬
人心苍茫荣辱气量
第四章 祸福孰可料
时之不幸士之大幸
酒罂饭囊世人皆鬼
平阳才人方今名公
第五章 人生本如戏
真伪虚实混沌尘世
贫贱富贵一夕黄梁
龙澍唱戏黄崖吟诗
第六章 南北有曲调
知人知世知情知理
前辈先人谁是知音
背井离家咫尺天涯
第七章 世事原无常
山水遁隐情窦初开
离我家园圆我戏缘
涉世涉险卜生卜死
第八章 寂寞杏飘香
前辈先贤和曲如烟
儒者受制力者制人
铭我壮志抒我豪情
第九章 我为江南吏
世事纷繁怎谓无常
习儒为业以儒为吏
汉人悲也士者辱也
第十章 离人在天涯
儒生名也从吏实也
人生异也殊途同也
行路易也抉择难也
第十一章 忍辱且偷生
人言足畏人言足恶
干禄无阶入仕无路
汉家之恶吏人之危
第十二章 笑拈黄花去
我为伊尹我辅成汤
天降圣君世生良臣
可诉之人可为之事
第十三章 掘下相思窖
善行遭恶快刀见血
秋雨钱塘春情短墙
浪漫一约生死一缘
第十四章 一如平生欢
雪映断桥雾锁灵隐
离恨易诉秘情难宣
北人南曲旧谊新朋
第十五章 云端觅黄鹤
我是王粲王粲是我
神仙道化山林隐遁
悼怀先古抒我襟怀
第十六章 五陵豪气人
桑枢瓮牖玉砌雕栏
善舍善得慎言慎行
彩幡飞舞楼宇空旷
第十七章 一醉堪逍遥
汉人草芥南人价驴
量斗海河气卷江湖
嗜酒如命梦醉若生
第十八章 春暖墨痕香
西湖晴霁知音何觅
御车郊原舞剑尊席
将浊酒沽破兴亡数
第十九章 殊途可同归
俗世俗事人生人性
君子淡亲小人甘绝
士林火花文坛光采
第二十章 相交岂忘年
士子士才录鬼录人
孤傲品格谦逊德性
不论本色何言文采
第二十一章 红稀信尤稀
有汾必饮饮必有汾
风入罗帏月照纱窗
文章曲调乡人故交
第二十二章 缥缈兰麝香
莺歌燕舞风月江湖
不在湖堤不在断桥
爱恋成痴想思成灾
第二十三章 相见时也难
月影铭心青灯刻骨
一石起浪唯我岿然
良辰美景风调才情
第二十四章 生死两茫茫
一帘秋雨半生流年
王生写恨倩女离魂
琴瑟齐奏琵琶悠扬
参考文献
摘要
     一湖碧水满目蒹葭 天下胜景,莫甚瑶台;人间天堂,自然首崇西湖。 西湖醉人之美,既是由莽莽苍苍的连天飞雪以晶莹剔透的圣洁奇幻之形悄然妆点而成,亦是由青翠欲滴满目葱绿的林带飘逸而出的清爽沁心之气凝结而成,更是由淅淅沥沥从天而降的迷漫珠玉敲击在远山近水、花径竹叶上的奇妙乐声混合而成。 一生寄情山水、飘逸洒脱、风流倜傥的福建崇安才子柳三变,当年独自徜徉西子湖畔,留恋其间,竟数日不忍离去。眼前和风十里,细柳拂水,荷花初绽,天水一色,接近可以想象词者的心湖上必然掀起一圈圈与湖水有着相同振频、相同波痕的涟漪;涟漪层层扩散,由近而远,首尾相衔,绵延不绝,三百年未散。山水灵性滋养的文人才子,历来无惧生死劫难险恶刀枪,却禁不住一池碧水的温柔撩拨。 这一撩拨,山水活泛了,胸襟摇曳了,盛传天下后世的佳句出来了。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重湖叠嗽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西湖,旧有钱唐湖、明圣湖、潋滟湖、明月湖诸般名称。《汉书地理志》载:“钱唐(塘),西部都尉治。武林山,武林水所出,东入海,行八百三十里。”西湖之称,一则杭州古名钱塘,湖称钱塘湖;二则因湖在杭城之西,故名西湖。其盛传后世之名,追溯其源,乃出自唐朝诗人白居易《西湖晚归回望孤山寺赠诸客》及《杭州回舫》所作诗篇。宋之后,名家诗文均以西湖为名,钱塘湖之名逐渐隐没。官方首次使用西湖之名,则源于苏轼的《乞开杭州西湖状》。 自古吟诵西湖胜景者如云。诗人白居易于唐长庆二年(822)七月走马上任杭州刺史,为蓄积湖水灌溉农田,从东段家桥(即断桥)经锦带桥而止于现平湖秋月间的湖面,以白沙修筑了一道长约二里的堤坝,将西湖分为外湖与里湖,并将孤山与北山一堤相连。后人为纪念心系民生的白居易,遂称此堤为“白堤”。二百年之后,宋元祐五年(1090),诗人苏轼(即苏东坡)任杭州知州时,亲自率人疏浚西湖,将从湖中清出的淤泥葑草堆筑起一道南北走向的堤岸,南起南屏山麓,北至栖霞岭下。一堤飞架六桥,桥桥是景。此六桥便为名震天下的映波、锁澜、望山、压堤、东浦、跨虹。 “我来钱塘拓湖绿,大堤士女争昌丰。六桥横绝天汉上,北山始与南屏通。”至朝廷南下时,其堤岸已为西湖十景之首,名曰“苏堤春晓”。形名一统,素有天堂盛名之称的杭州西湖自此稳稳端坐决胜之巅,巍然屹立。 这一立,即达千年。 西湖的美,无论如何是三言两语说不清道不尽的。若以粗线条宽视角大略概之,唯“一山、二塔、三岛、三堤、五湖”。“一山”者,夕照山;“二塔”者,雷峰塔与保俶塔;“三岛”者,小瀛洲、湖心亭、阮公墩;“三堤”者,白堤、苏堤、杨公堤;“五湖”者,外西湖、西里湖、北里湖、小南湖、岳湖。 至宋末,遂成“西湖十景”。谓之十景者,所指即为苏堤春晓、曲苑风荷、平湖秋月、断桥残雪、柳浪闻莺、花港观鱼、雷峰夕照、双峰插云、南屏晚钟、三潭印月。 历来,景为情境,情为景意。其交融渗透,方有盛名。 雪雾连天的西子湖畔人迹罕至,烟花三月的西子湖畔清冷如常,夏雨霏霏的西子湖畔唯听檐水滴漏,独独漫天黄叶零落飞坠,色调斑驳,混杂难辨的暮秋时节,一夜之间西子湖畔人潮如涌。 呼朋唤友,戚戚喟叹,拖老携幼的密集人流仿佛同时领受于一声力量非凡的召唤,从北岸郁郁葱葱的林带里涌出,向断桥边透迤而来。不到半个时辰,从断桥至白堤,在长约三四里的湖畔上,形成一道规模至为壮观的庞大人潮。人潮不见首尾,一直涌向南湖后茂密得不见天日的林带里。 P1-3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