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南画的形成

南画的形成

  • 字数: 150000
  • 装帧: 精装
  • 出版社: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 作者: 徐小虎 著;刘智远 译
  • 出版日期: 2017-09-01
  • 商品条码: 9787549599431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274
  • 出版年份: 2017
定价:¥6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本书对1799年以前传人日本的中国绘画进行了初步的调查,从文人画在中国的发展和在日本的接受与转化,探讨日本南画的形成。书中把南画的最初阶段界定在1661年至1799年之间,在这一百多年中,很多新的中国艺术元素传人日本,日本艺术家以独特的立场进行拒绝和选取,巧妙转化成日本的表现样式,最终形成典型的南画,从而融入了日本的文化范畴。中国文人画以中断、零碎的样态呈现于日本,不仅影响了日本的收藏、对中国作品的品评与水墨画后来的发展,还形塑了日本对中国文人画之历史与形式的独特观点。在探究南画形成的同时,我们也有必要重新评估中国文人画的内部发展。
作者简介
徐小虎,生于南京,具有中德双重血统,小学和初中学业分别完成于罗马、重庆和上海。大学就读于美国班宁顿学院,之后于美国普林斯顿大学钻研中国艺术史,五十岁前往英国牛津大学东方研究所学习,获硕士、博士学位。
目录
自序:有关专用术语的问题
新版序
导论:中国与日本在文人画观点上的异同
第一章日本德川时代早期的中国画
一、黄檗宗社群
黄檗僧人的墨戏
随笔性的人物画
画像:正式的黄檗宗肖像画
文人画样式的水墨山水
福建风格的输入品
从苏州和杭州来的作品:《书画禅册页》与其他
二、日本德川时代的其他新材料
画谱
指画
第二章日本在18世纪时的回应
一、技巧的吸收与转化
沈铨与芜村
池大雅的万福寺壁画:图像与风格的对抗
池大雅与万寿院画册
技巧方面的一点说明
池大雅的点画风格
大雅单色水墨风格的指画
伊海与大雅
二、在日本文本中的吸收与转化
慕华派与混合派
对中国画谱的日本化与拒绝
有关四王风格日本化的文献证据
玉洲的逸品概念
结论
参考书目
索引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