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河湟笔记

河湟笔记

  • 字数: 150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青海人民出版社
  • 作者: 周存云
  • 出版日期: 2022-02-01
  • 商品条码: 9787225063379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236
  • 出版年份: 2022
定价:¥5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编辑推荐
在河湟谷地历史中回眸我们的过去,在黄河上游文化中追溯我们的根脉
内容简介
本书是一部历史文化散文集。作者站在湟水谷地的历史烟尘中,选取闪耀文明曙光的柳湾彩陶古迹、民族融合交流的破羌古城、金戈铁马的南凉古都、隐现岁月密码的瞿昙古寺为叙述对象,在畅谈历史旧事中展现湟水谷地古老岁月的变迁以及河湟文化的厚重。河湟的山水土地,给了作者无穷的滋养,作者用充满感情色彩的笔触,选取了河湟地区拥有代表性的四处文化遗址,以畅谈历史和文化的散文形式,赞美了河湟文明的古老和灿烂,也表达了自己对故乡的深深爱恋。
作者简介
周存云  男,汉族,1986年开始文学创作,至今在《青海湖》《飞天》《绿风》《绿洲》《红豆》《黄河诗报》《诗江南》《文苑》《散文诗》《西部散文选刊》等省内外40多家报刊发表诗歌、散文诗、散文350多篇,作品入选《建国50周年青海文学作品精选》《2003年中国散文诗精选》等十几种选本,并有作品被中国当代作家代表作陈列馆收藏,已出版诗文集《无云的天空》《远峰上的雪》,散文集《高地星光》和诗集《风向》。曾获青海省第二届青年文学奖、青海省政府第五届文学艺术奖。
目录
瞿昙 隐现在岁月深处的文化密码
柳湾 闪耀在湟水岸畔的文明曙光
破羌 沉淀在湟水河谷的历史印记
南凉 湮灭在历史尘烟中的王者之城
后记:一个人的村庄
摘要
     1 时间沉淀着美好。 在青海之东,奔腾不息的湟水贯穿西宁海东,途经南凉古城时,与引胜河、瞿昙河交汇于岗子沟口,河水在养育了众多村庄的同时,也在长期的浸润中使脚下的这片土地充满了母性的慈悲。 沿瞿昙河溯源而上,山势陡峭,峡谷幽深,道路蜿蜒,两岸山坡上农家村舍栉次相连,行至二十多公里处,一组古色古香的明代建筑群,突然显现在黄土夯筑的古城堡内。南山积雪终年不化,山下古柏四季常青,牧场田园、风光秀丽,一座规模宏大而又气势雄伟的明代皇家寺院——瞿昙寺,巍然屹立,阅尽尘世六百多年的沧桑。 时间的长河大浪淘沙,存留在岁月深处的便是这块大地上盛开的绚烂花朵,瞿昙寺宛如佛陀手中的莲花,怒放在多少善男信女的心中。是的,多少人在虔诚地朝拜,但也有人在深刻地思考。 不知从何时起,我对自己出生成长的这块土地,竟然产生了靠前的好奇,当我一点点地不断深入到这块土地的更深处时,我的心灵仿佛经历了一次苏醒,因为恍然惊觉感受到这块土地深厚的恩情。 我多次到过瞿昙寺,一次次把探究的目光深入其中,每次都不断地有新的发现和了解。 瞿昙寺,既是宗教的,也是政治的,最终是文化艺术的。 2 瞿昙寺是藏传佛教的寺院,但它的建筑风格却是汉式的,这在藏传佛教地区是极少见到的。 瞿昙寺的前院宽敞舒适,苍松翠柏间矗立着造型别具一格的左右碑亭,据建筑学家考证,跟北京故宫城墙角楼的建筑风格非常相像。按照汉式的建筑风格,前院应建钟楼和鼓楼,但瞿昙寺为什么却打破了这一常规,而别具匠心修建了御碑亭呢? 瞿昙寺的创寺僧人三罗喇嘛,西藏山南人,是藏传佛教噶玛噶举派创始人玛尔巴的传人。为什么一个西藏的僧人在青海东部的偏远之地建立这样一座规模宏大的寺院呢?瞿昙寺又是何时因何缘由从噶玛噶举派改宗为格鲁派的呢? 明太祖朱元璋给寺院赐名,并御赐用纯金的金片对贴而成的瞿昙寺牌匾,至今仍高高悬挂在瞿昙殿前檐,是瞿昙寺现今最为珍贵,且价值连城的镇寺之宝。 瞿昙寺的中殿叫宝光殿,是明朝永乐皇帝朱棣御赐之名,也是永乐皇帝赐建的,宝光殿佛像下面的莲花宝座是云南大理石雕刻而成的,寺院还有四座从河南浚县运来的花斑石器物座,这些都是永乐皇帝的御赐之物。 明宣宗朱瞻基继位后,继续扩建瞿昙寺,完成了后钟鼓楼、厢廊、隆国殿等建筑,工程十分浩大。明王朝派御用太监孟继、尚毅等人监工,并在工程竣工后,在隆国殿内供立“皇帝万万岁”牌。次年,明王朝又下令从西宁卫百户通事旗军中调拨五十二名兵士到瞿昙寺巡护寺宇,为什么明王朝对瞿昙寺如此尊崇呢? 在接连不断的疑问中,我们感受到了瞿昙寺的不同寻常。 瞿昙寺的修建绝非偶然。 3 瞿昙寺内现存的“永乐敕谕碑”,其文字内容说明了创建瞿昙寺的缘起:“剌麻三罗,蒇扬佛法,忠顺朝廷,我皇考太祖高皇帝特赐其所居寺额日瞿昙。” 这与《明史稿》(列传第二百三·西域二)的记载相一致: “初,西宁番僧三剌为书招降罕东诸部,又建佛刹于碾伯南川以居其众。至是来朝贡马请敕护持赐寺额,帝从所请,赐额曰瞿昙寺。因立西宁僧纲司以三剌为都纲。” 《明史稿》还进一步指出:“罕东卫在赤斤蒙古南,嘉峪关西南,汉敦煌郡地也。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年凉国公蓝玉追逃寇祁者孙至罕东地,其部众多窜徙,西宁番僧三剌为书招之,遂相继来归。”这说明三罗喇嘛在当时的罕东各藏族部族中享有很高的威望,罕东诸部民众当时不了解明王朝讨伐征战的内幕,纷纷逃避。三罗喇嘛写信让那些部族安定下来,并归顺明朝,这使明王朝清楚地认识到宗教上层人物在信教群众中所起的社会作用。 P3-6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