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先秦儒法关系研究

先秦儒法关系研究

  • 字数: 3470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上海人民出版社
  • 作者: 关万维 著
  • 出版日期: 2015-08-01
  • 商品条码: 9787208132689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392
  • 出版年份: 2015
定价:¥5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儒法关系体现了中国古代社会的基本矛盾:民权与君权的矛盾、人文主义理想与古代政治生态的矛盾,也涵括了传统文化的善与恶。然而,不论是儒是法,其主要思想来源均是殷周政治思想。孔子因西周德政思想而起,以孝为理,以礼为用,以中为衡,进而构建一个以仁普适的政治―伦理思想体系。商鞅总揽东周列国政权崩溃和改革过程的经验,集其大成且充分制度化,以君权为体,以耕战为用,以酷法为衡,构建了崭新且完备的行政制度。在儒家的人道理想救世无门时,法家在秦国取得了成功。这为思想史提供了一种可能:儒家政治理想或可经由法家政治方法论得以实现。于是,两种绝然相反的政治价值观在荀子思想里出现了奇怪的汇流。
作者简介
关万维,历史学博士,现供职于深圳市社会科学院,主要从事思想史与社会史研究。
目录

内容提要
导论先秦人文主义与王权思想
第一节问题的渊源与学术史概要
一、儒法殊途的认识历程概略
二、儒法思想起源的研究
第二节研究方法与文献问题
一、研究方法及创新
二、先秦文献的五种类型
第一章作为思想史基础的世袭王权
第一节世袭王权的形成及思想史影响
一、提前出现的世袭王权
二、禹的思想史价值
三、历史学的真实与人类学的真实
第二节逐步加强的世袭王权观念
一、世袭王权挑战者的失败
二、君子名臣对王权合法化的推进
三、盘庚迁都:王权走向专制的重要事件
四、西周王权天赋观念对思想史的影响
第二章西周政治遗产的人文价值
第一节西周社会观念与儒家思想的关系
一、礼的多层含义
二、“仁”考
三、孝在儒家思想中的演变
四、传统“中”思想的儒学发展
第二节德的政治性质与伦理含义
一、西周政治气质对“德”的塑造
二、“德”在战国成为政治阴谋
三、德的伦理意义与政治意义
第三章儒家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第一节史官、史学与儒家的关系
一、儒是先于儒学存在的一种职业
二、儒学与传统思想及其经典
三、“史”考及史学对儒学的影响
四、六经皆史与六经皆先王之迹
第二节儒学肇始中的孔子价值
一、儒学的确立:传统精神的人文主义升华
二、孔子之“作”
三、从对政治人物评价看孔子核心政治理想
四、周公与孔子关系考辨
第三节孟子悲悯情怀外化的困境与通途
一、孟子仁政的自我阐释和劝慰色彩
二、心气论:悲悯情怀之外化通途
三、孟子未能完成从民本到民主的跨越
第四章法家思想的政治来源
第一节酷刑政治:权力之恶与思想史之恶
一、夏刑的文献学分析
二、甲骨文所载酷刑及其与秦律酷刑比较
三、酷刑起源及君主政治对酷刑的依赖
第二节西周政体瓦解过程的政治经验
一、大夫之死与郡县之立
二、生产模式与税制或军事原因引起的经济变革
三、法的量化与军功的量化
四、附论李悝变法与作《法经》真伪之辨
第五章法家的政治方法论与阴谋论
第一节商鞅的法家政治方法论与实践
一、分解社会阶层与小农经济的形成
二、军功与酷刑的进一步法律化
三、以农战政治实现君主的优选利益
四、王法制与郡县统一吏制
五、简论商鞅
第二节韩非法家阴谋观的集成与流毒
一、韩非对前代法家的批判继承
二、简述韩非与其他学派思想的关系
三、从君权至上到对君权的解放
四、韩非“术”的本质:历代阴谋之集大成
五、从“六虱”到“五蠹”
第六章儒法思想比较与儒法汇流
第一节上层建筑的法与普通伦理的儒
一、传统观念的变与不变
二、政治价值观的对立:民本与君本
三、保守主义与进化论的真实含义
第二节理论的汇流:政局剧变下的荀子之变
一、荀子政治思想的主要特征:君主体系
二、法后王的理论实质与困境
三、利:礼之缘起与性恶之源
四、对君主特别推崇与儒体法用的汇流模式
综论从儒法矛盾看传统思想问题
一、从内圣外王理论看传统思想困局
二、法家思想造就君民二极对立的历史影响
参考文献
后记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