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辩者为王

辩者为王

  • 字数: 145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四川民族出版社
  • 作者: 苏雷
  • 出版日期: 2020-05-01
  • 商品条码: 9787540988067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192
  • 出版年份: 2020
定价:¥52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本书主要阐述一个合格的辩手应具备的素质和能力。首先从多元的思想认识多元的世界、先求同再存异、在团队中成长、辩论的三驾马车几个视角,带领公众重新认识辩论这门艺术;然后专门介绍作者原创的辩题十字破解法、反驳理论与范式、盘问逻辑、下定义的独特技巧、辩手的分工与协作几个工具,系统传授成为优质辩者的路径;在辩论题目的剖析方面,以十个辩题为案例进行剖析,一方面给辩手们拆借题目提供指引,另一方面为公众理清生活的真相。
作者简介
苏雷,1984年生,四川华蓥人,2002年开始研究辩论,现任中国工商银行苏州吴江分行辩论队教练、苏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辩论队教练、苏州市很好人气大学生社团——七十二辩论社指导老师。曾获得江苏省第七届辅导员素质能力大赛一等奖、苏州市创业主题辩论赛优秀指导老师、苏州市国际教育园传统文化主题辩论赛优秀指导老师。
目录
第一篇辩手的养成
第一章辩论的三驾马车003
第二章立论中下定义的SSDEA法则013
第三章辩题破解十字法021
第四章反驳理论与范式033
第五章推理造就盘问的问题簇047
第六章利弊问题的探讨060
第七章事实判断和价值判断071
第八章辩位与性格077
第二篇为辩论正名
第九章人类不能没有辩论089
第十章小众的辩论093
第一节辩论是小众的093
第二节辩论为什么是小众的095
第十一章选他(她)就对了100
第一节找一个会辩论的女朋友的十大理由100
第二节找一个会辩论的男朋友的十大理由105
第三篇不争的辩论
第十二章用多元的思想,认识多元的世界115
第一节辩证思维鲜有绝对的是与非116
第二节辩论的防守技巧退一步海阔天空120
第三节辩论的语言魅力幽默是一种惯性125
第十三章先求同,再存异137
第一节辩论的人本是相同的138
第二节相同的是出题者的本意140
第三节辩论就是要以“同”近人142
第四节辩证思维下的朋友先为朋,再是友144
第十四章像辩者一样的对方意识147
第一节像辩者一样体会女生的心思148
第二节像辩者一样运用营销的技艺153
第三节像辩者一样理解老师的类型155
第四节像辩者一样感受相处之大道157
第十五章在团队中成长162
第一节塑造辩论队一样的团队163
第二节用辩论思维模式理解的团队172
第三节辩论视角下的那些运动团队177
第四节 用辩证思维看待团队和睦181
第五节团队的文化价值观187
摘要
     第一章 辩论的三驾马车 辩论的魅力,除了它具有足够神秘而小众、足够让人认知多元的世界、足够求同存异、足够营造团队素养等特点之外,更重要的一点,即一直支持我牺牲业余时间去专门享受辩论乐趣的理由,是因为在辩论的内容里,藏着只有置身其中的辩者们才能够觉察到的精华,我以为这也是辩者为王的意义。我把这些辩论中潜藏着的财富并称为“辩论的三驾马车”。 这三驾马车是:逻辑、事实、价值。 任何一次辩论,无论是否正式比赛,都脱离不了这三驾马车,而且没有哪一个辩论队敢说,他们可以丢弃其中的一样或者几样,还能把辩论这件事做得很优异。庸俗地打个比方:如果辩论是一个人,那么,逻辑是骨架,事实是血肉,价值是灵魂。 一、逻辑——辩论的骨架,语言的精灵 逻辑就好像随处可见的精灵,它从来都没有离开过我们的世界,只要是有语言的地方,逻辑就无处不在。然而,这并不意味着我们需要生搬硬套,我们的沟通过程总是不经意地运用着逻辑,无须刻意追求它。唯独辩论,可以让我们把藏于语言中的那些逻辑很好地抓取出来,使之成为辩论的武器。教师因为有了逻辑而使课堂增色,律师因为有了逻辑而为证人加分,作家因为有了逻辑而为作品镀金,人们因为有了逻辑而更加明白世界的规律。 逻辑,并不像大家想象的那样不可捉摸,它其实仅仅是我们寻找到的因果关系。如果说万事万物之间存在多种不同的关系,那么有一种非常重要的关系,是不同领域的人都会去研究的,这就是因果关系。正是这种关系,让我们在毫不相干的事物之间找到联系。马克思真伟大,他的哲学理论很早就告诉了我们这个道理,可在高中的时候,我们似乎不太明白这些。 直到我和其他辩者一样,开始接触辩论,才知道原来这个世界上离得很远的东西,可以因为因果关系而变得很近。因果是一种很奇妙的联系,佛学中将其奉为思想的精髓,学者将其尊为认识世界的法宝,法官将其视为判断是非的媒介。 逻辑的确是语言的精灵,它让语言的架构更自然。我们试着回想一下,有这么一种人,他们说的话让人无法理解,因为我们不知道在他们的话语里,前面的内容和后面的材料之间是怎么联系在一起的。和没有逻辑思维的人一起聊天,你会被带入一种失去语言能力的世界,在那里,你所描述的任何事件之间都无法找到连接的力量。而这种连接的力量,足以让平淡无奇的描述变成顺理成章的讲演,它既是因果的力量,也是逻辑的力量。 逻辑陈述案例1(论点:个性不需要刻意追求) 刻意追求个性往往会丢失完整的自我。个性只是我们外在的标签,或许它可以增加我们的辨识度,但它的实质是一种特色,而不是个人能力,不需要为了彰显特色,而刻意去追求个性。我方认为,刻意和不刻意的标准,在于我们做的事情是不是超出了在不刻意状态下的初始诉求,如果超出了这个初始诉求,那么我们的努力不仅会达到另一个目的,而且会削弱初始目的的追求欲望。我们每个人都是完整的个体,而个性只是构成这个完整个体的要素之一,刻意地追求个性、发展个性,往往会忽视我们生命中其他的内容,丢失我们作为个体的完整性。 逻辑陈述案例2(论点:生命的可悲之处在于它不可重来) 不可重来使我们的主动选择不可修正。在很多事情面前,我们只有专享的选择。因为当初的某一个选择,我们整个人生轨迹可能就全然不同。当我们站在人生的十字路口,我们所掌握的信息未必足以支撑我们做出一个很好的决定。由于生命不可重来,所以一旦我们没有做出很好决定,从此便会逐渐丧失更多的可能性。“成长”,一个美好的词,它带给我们很多收获,但恰恰就是成长,让我们的可能性不断缩小。就是因为生命不可重来,删除了所有我们可以修正当初选择的可能性。我们想变得更好,却因为那个选择而无法更好,这是可悲的。 P3-5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