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谈心 与林青霞一起走过的十八年

谈心 与林青霞一起走过的十八年

  • 字数: 147000
  • 装帧: 精装
  • 出版社: 人民文学出版社
  • 作者: 金圣华
  • 出版日期: 2022-07-01
  • 商品条码: 9787020171873
  • 版次: 1
  • 开本: 32开
  • 页数: 332
  • 出版年份: 2022
定价:¥8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谈心——与林青霞一起走过的十八年》是一部散文随笔集,由林青霞的至交好友金圣华以人文视角记录与林青霞相交十八年来的友谊和生活点滴,至真至性,真情流露。这本书是一个见证,见证了林青霞如何由一位明星华丽转身,蜕变为一名作家,并将林青霞实现人生跨界转变的心路历程如实呈现在读者面前,向读者展示了一个真正的林青霞。书中呈现给读者的是一份历久不渝的友情,一种同步追求创作的文缘,一个传奇人物不为人知的真实面貌以及息影巨星如何从红毯到绿茵,在人生道上跨界转身、自强不息的故事。
作者简介
金圣华,美国华盛顿大学硕士及巴黎大学博士。现任香港中文大学翻译学荣休讲座教授及荣誉院士,香港翻译学会荣誉会长。主要译作有:《小酒馆的悲歌》《傅雷英法文家书中译》(收编在《傅雷家书》中)《石与影》《彩梦世界》《赵氏孤儿》等;主要著作包括:《傅雷与他的世界》《荣誉的造象》《笑语千山外》《树有千千花》《披着蝶衣的蜜蜂》等。
目录
半生缘(白先勇)
交心(林青霞)
1 缘起
2 初次会晤
3 觅名师
4 结奇缘
5 寻彩梦
6 互相扶持
7 功夫在诗外
8 季老的手
9 错过杨老
10 错体邮票
11 在半岛的时光
12 听余光中一席话
13 听傅聪演奏
14 “迁想妙得”与饶公
15 双林会记趣
16 白公子与红楼梦
17 高桌晚宴与荣誉院士
18 “三部曲”的故事
19 七分书话加三分闲聊
20 拼命三娘
21 绿肥红不瘦
22 后记
附录
1 都是《小酒馆》的缘故——记一部翻译小说牵起的缘分
2 历史长河的那一端
3 将人心深处的悲怆化为音符——怀念钢琴诗人傅聪
4 “经受折磨, 就叫锻炼”——怀念杨绛先生
5 “我才七十九!”
6 姹紫嫣红遍地开
林青霞与爱林泉
致谢
摘要
     2021年3月17日与青霞通电话,一如往常,我们天南地北,无话不谈。从她给影迷团“爱林泉”讲的一个笑话开始,我们说到了2020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露易丝·格丽克的诗学。因为那阵子,我正在用zoom(手机云视频会议软件)教香港中文大学翻译硕士班的《英译中翻译工作坊》,有个远在贵州的男学生选译了格丽克的评论,而这样学术性的严肃内容,青霞居然也听得津津有味。电话将要结束时,我对青霞说,想写篇有关我们多年相交的文章,说着说着,觉得资料太多了,不是一篇文章可以承载得了的,她忽然建议,“何不写成一本书?”这下,好似灵光乍现,豁然醒觉,对了,为什么不写成一本书? 因此,有了写书的动机。我们都认为,当今世界瞬息万变,今日不知明日事,任何想法,必须得马上坐言起行,说做就做,否则,延宕误事,只会徒然留下遗憾而已! 这本书当然不是容易写的,先得想个书名,我暂时想到的名字是:《同步绿茵上——与林青霞一起走过的十八年》。书中计划把我们相识相交十八年以来的点点滴滴记录下来,作为一个见证,将林青霞如何由一个明星蜕变为一位作家的心路历程,如实呈现在读者眼前。谁知道跟青霞说起,个性爽朗的她认为《同步绿茵上》不够突出。她说书名优选直截了当,让人一眼就受到吸引。我说,我们多年来谈天说地,话题不完,可惜《交谈》这么好的书名,早让林文月用上了。我们商讨了一下,认为那就不如用《谈心》吧! 十八年前,由于友人的引荐,我们初次会晤,当时,彼此之间并没有存在什么特殊的展望和期盼。友谊是在不经意中自然而然发展的,恰似一颗微小的种子,纤纤弱弱,于适当的时候播入适当的土壤,经长年累月,在和风吹拂、细雨润泽下,逐渐发芽、成长,如今竟然绽放了一片灿烂缤纷的姹紫和嫣红! 十八年前,青霞是洗尽铅华的退隐明星、一位成功实业家的妻子、一个两名稚龄孩子的母亲,膝下的小女儿还是个正在学步的婴孩。刚完成了生儿育女大任的她,意欲寻找自我在人生道上的方向。我呢,当时还在香港中文大学全职任教,一向在学术园地里忙于耕耘,跟外面的繁华世界,尤其是演艺圈绝少往返。 绝对想不到的是,这样不同圈子的两个人,蓦然邂逅,在此后的人生旅程上,竟然同步向前,携手共赏了无数怡情悦性的好风光。这些年来,我们彼此扶持,互相勉励,无论对生命、对文学、对为人处世的看法,都有了崭新的感悟和体会。 从相识的第二年起,青霞尝试把内心的所思所感写下来,而自从她第三篇文章《小花》开始,我就成为她的第一个读者。我眼看着她在写作前如何全神贯注,写作时如何废寝忘食,写作后如何虚心求教于各方好友,继而从善如流、一改再改,务必要把文章改得精益求精,方才罢休。 青霞是个非常懂得感恩的人,只要是曾经对她出谋献策、予以鼓励的朋友,哪怕只是提点一二,她都感念在心。于是,她身旁就有了一大堆高人谋士,谁是“伯乐”,谁是“老师”,谁是“知音”,她都经常挂在口边。刚开始时,她说我是她的“缪斯”,因为只要一对我说故事,她就有灵感写文章了。其实,是她自己早已成竹在胸,不过是要找另外一双耳朵来聆听一下罢了。日子久了,有时候她事情一忙,就会停下笔来。我在一旁替她的读者干着急,偶尔悄悄催促一下,她倒是挺爽快,只要轻轻一催,就又催出一篇好文章来,让望眼欲穿的读者和期待佳作的期刊老总特别高兴。一日,她心血来潮,说我是她“无形的软鞭”(这个称谓后来变成了她的第三本著作序言的题目),常常会在她松懈的时候抽她一下。这可是十分冤枉的说法,我哪里是做鞭子的材料?儿女都说,小时候不听话,我哪怕作势要体罚他们,也像搔痒似的,一点也不管用;而我当了这么多年教师,从来也没硬起心肠来给任何学生不及格过。因此,我这软鞭,就算使将起来,也绝不会虎虎生威,霍霍作响的。自2011年以来,青霞在繁忙的日程中,连续出版了三本散文集:《窗里窗外》《云去云来》《镜前镜后》,如此亮丽的成绩,主要是靠她自淬自励、自我鞭策所致。 P3-6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