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经济学家的故事

经济学家的故事

  • 字数: 318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四川大学出版社
  • 作者: 何晓波 梁胜
  • 出版日期: 2022-01-01
  • 商品条码: 9787569036725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365
  • 出版年份: 2022
定价:¥50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经济学家的故事》由何晓波 梁胜著
目录
《经济学家的故事》无目录
摘要
     亚当·斯密(1723—1790年),出生在苏格兰的一个叫柯科迪(旧译基尔克加特)的小镇。这个小镇在当时还是半野蛮状态的农村。 斯密青年时代先后就读于格拉斯哥大学和牛津大学。大学时代他就展露出他的学术才能,被授予牛津学院奖学金。1750年后,亚当·斯密在格拉斯哥大学担任逻辑学和道德哲学教授,还兼学校行政事务,一直到1764年离开格拉斯哥大学为止。其间,亚当·斯密于1759年出版了《道德情操论》,获得学术界高度评价。而后于1768年他又开始着手著述《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简称《国富论》)。1773年,《国富论》基本完成,亚当·斯密又花了三年时间来润色此书。1776年3月,《国富论》出版后引起广泛讨论,刮起学术飓风,除英国本土外,欧洲大陆和美洲也为之疯狂。休谟写道:“好!太棒了!亲爱的斯密先生,我对您的工作极为满意!”《国富论》的巨大成就,世人尊称亚当·斯密为“现代经济学之父”和“自由企业的守护神”。 斯密从小是个瘦弱的孩子,从孩提时代就养成了自言自语的习惯,一生未改。斯密虽然从早年起,甚至还是个小孩的时候,就会不时发生神不守舍状态。斯密在陌生环境发表演说时,刚开始会因害羞频频口吃,一旦熟悉后便恢复辩才无碍的气势,侃侃而谈;而且亚当·斯密对喜爱的学问研究起来相当专注、热情,甚至废寝忘食。有一天他同一个朋友边走边热烈地讨论,不慎跌人一个鞣制皮革的坑里,竞把坑里的水当作饮料,说一生从未尝过这样难吃的茶。 亚当·斯密生活的中心是他的母亲。斯密的母亲叫玛格丽特,一直活到90岁。在斯密出生前,他父亲就已去世了,童年时代斯密体质孱弱多病,又无兄弟姐妹,所以斯密特别亲近他的母亲。母亲也经常教导和鼓励斯密,斯密受到母亲的影响,在他长大成人后仍时常陪伴在母亲身边。而真正了解亚当·斯密的人就是他的母亲。在长达60年的岁月中,斯密对母亲孝顺侍奉,报答她的养育之恩,为此斯密终身未娶。1784年5月23日,亚当·斯密的母亲去世,这年斯密已经61岁,在母亲去世6年后的1790年,斯密也离开了人世。在他的坟墓前竖着一块简易的墓碑,上面写着:“这里躺着《国富论》的作者。”斯密的一生是很幸运的,在他生前亲眼看见自己的著作在社会上所产生的巨大影响,在他有生之年,《国富论》中的不少理论主张都已实现了。 斯密一生最密切的朋友是大卫·休谟,休谟在哲学方面的造诣对斯密产生了很大影响。两人大概在1751年前后结识,此后,两人除见面外,一直有着频繁的通信联系。当斯密在写完《国富论》后,担心自己健康恶化有可能看不到该书的出版,便指定休谟为自己的遗稿管理人。但结果却是休谟去世在先。而在休谟的遗嘱中,也恰恰指定斯密为遗稿管理人。亚当·斯密的著作,对后世有着重大影响。时至今日,经济学界依然不断有“回到斯密”的呼声。 P3-4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