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了凡四训/国学经典丛书(第2辑)

了凡四训/国学经典丛书(第2辑)

  • 字数: 75000
  • 装帧: 精装
  • 出版社: 长江文艺出版社
  • 作者: (明)袁了凡著 方弘毅注译
  • 出版日期: 2018-06-01
  • 商品条码: 9787570204298
  • 版次: 1
  • 开本: 其他
  • 页数: 150
  • 出版年份: 2018
定价:¥27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编辑推荐
▲武汉大学国学院院长郭齐勇担纲丛书主编▲国学专家王兆鹏、朱良志、杨义、郁贤皓等倾力编注▲教育专家顾明远、李镇西、钱梦龙、魏书生等联袂推荐
内容简介
《国学经典丛书第二辑》推出了二十几个品种,包含经、史、子、集等各个门类,囊括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粹。该丛书以尊重原典、呈现原典为准则,对经典作了精辟而又通俗的疏通、注译和评析,为现代读者尤其是青少年阅读国学经典扫除了障碍。所推出的品种,均选取了当前国内已经出版过的优秀版本,由国内权威专家郁贤皓、王兆鹏、朱良志、杨义等倾力编注,集经典性与普及性、权威性与通俗性于一体,是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的一套优秀读本。《了凡四训》阐明“命自我立,福自己求”的思想,指出一切祸福休咎皆自当人掌握,行善则积福,作恶则招祸;并现身说法,结合儒释道三家思想以自身经历体会阐明此理,鼓励向善立身,慎独立品,自求多福,远避祸殃。
作者简介
袁了凡(1533-1606),初名表,后改名黄,字庆远,又字坤仪、仪甫,初号学海,后改了凡,后人常以其号了凡称之。袁了凡是明朝重要思想家。
目录
序言· 001第一篇立命之学· 001第二篇改过之法· 038第三篇积善之方· 054第四篇谦德之效· 117《了凡四训》的当代价值· 130
摘要
    第一篇立命之学余童年丧父,老母命弃举业①学医,谓可以养生②,可以济人③,且习一艺以成名,尔父夙心④也。【注释】①举业:以科举考试为事业,学习读书目的在于求取功名。科举考试是隋代以来通行的官吏选拔制度。隋代设置进士科以试策取士。唐代沿用并增设秀才等十多种科目,故称科举。明、清时专指习八股文。②养生:供给自己和家庭的生活。③济人:专指行医救人。④夙心:一直以来没有改变的心愿,孟浩然《听郑五愔弹琴》:“予意在山水,闻之谐夙心。”【译文】我童年时期父亲就去世了,老母亲让我放弃科举考试而去学医,认为学医可以养活家庭,以医术来救济别人。精通一门手艺并以此立身处世,也是父亲对我一直的期望。后余在慈云寺①,遇一老者,修髯②伟貌,飘飘若仙,余敬礼之。【注释】①寺:原为中国古代官署名,又称刹、丛林、禅林、禅院、兰若、招提、伽蓝、梵宇、梵宫、萧寺等。后多用以指称僧众供佛和聚居修行的处所,在我国主要指佛寺。我国最早的佛寺是东汉明帝时,白马驮经西来,由鸿胪寺官署改建的洛阳白马寺。②髯:面颊两侧腮部的胡子,也泛指胡子。长髯、美髯、白发苍髯,古人认为髯的多少及色泽好坏与气血盛衰有关。认为血气盛则髯美长,血少气多则髯短。【译文】后来,我在慈云寺遇到一个老人,长须飘飘,相貌堂堂,就像神仙一样,因此我对他礼敬有加。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