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伶大王

伶大王

  • 字数: 352.00千字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四川人民出版社
  • 作者: 戴善奎
  • 出版日期: 2013-04-01
  • 商品条码: 9787220087615
  • 版次: 1
  • 开本: 其他
  • 页数: 363
  • 出版年份: 2013
定价:¥39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每个民国川戏艺人就是一部传奇。本书是以真实历史为素材,反映清末民初四川社会生活的长篇小说,讲述了一代川剧名伶以及底层艺人艰辛的跑滩艺术生涯及传奇经历。
四川方言解读书中故事,读来妙趣橫生,饶有兴味。
目录
1暴打戏娃,脚踢下河
2操得孬的逗逗班
3穷乡场拜码头
4麻起胆子唱大戏
5黑松林里一夜情
6尸体走路吓煞人
7遇棒客,死尸当“肉票”
8抢来“压寨夫人”
9匪巢里面唱川戏
10山寨练功成“疯子”
11一掷砸破“新郎梦”
12计赚匪首老鹞子
13迷川戏,匪首就擒
14逗逗班一炮打响
15旦角彩妆上大街
16酒家小唱惹是非
……

 
摘要
    暴打欢娃,脚踢下河
    皂角镇的人爱唱戏,外乡人说:“那里的人是痒喉咙。”
    啥人都爱哼唱川戏。包包里有几个钱的,会唱;穷得伤心的,也会唱;长得苏气的,会唱;头上是拉花的,也会唱。好像这一方,不会唱几句川戏,就是傻儿,大家就会拿他当哑巴。
    镇上很发达的,不是开酒厂、开酱园铺、开棺材铺的,而是卖木雕太子菩萨的赵巴师。赵巴师原来是雕桃符卖的。桃符是家家过新年时都要挂的、辟邪的东西,谁敢不挂桃符?谨防四乡野鬼,抬腿就进屋。所以赵巴师的生意还做得走。
    后来戏班子的人来皂角镇唱戏,班里的名角儿何金枝闲来走到赵巴师的桃符店,用细声细气的旦角嗓,俏皮地问:“卖不卖太子菩萨?”赵巴师问啥子是太子菩萨,何金枝说:“哟喂!就是唐明皇呀!”唱戏的都把唐明皇当梨园祖师爷,他也就成了太子菩萨。戏班子多如牛毛,都要供一个太子菩萨。那时候垮班子是家常便饭,新搭的班子,又要买太子菩萨了。
    何金枝后来成了资阳河压断河的旦角,他都在皂角镇买太子菩萨,别的班也就觉得皂角镇的太子菩萨非同一般。赵巴师是做桃符起家的,用桃木做太子菩萨,更是经久耐用,连成都的木雕店,都卖不赢赵巴师。慢慢地,赵巴师的太子菩萨,成了川西坝上五县、下五县供应太子菩萨的名店。班子都以皂角镇买的为荣。很后,连遍布城乡唱耍耍戏的围鼓班子,也有来买太子菩萨的。
    赵巴师天阔了,店面也增大了,还当上了商会会长,讨了一房小婆子郑氏。镇上的人也改口叫他赵老太爷。经常组织打围鼓,唱几句“我本是卧龙岗散淡的人”。他的儿子赵小壮,更是曲不离口,人长得黑黢黢的,人称赵黑娃儿。乡人说,赵巴师没发达的时候,小壮的妈天天烧柴灶,遭锅烟子熏多了。赵家有钱了,又说她吃乌骨鸡吃多了。
    赵黑儿才几岁时,就喜欢去听打围鼓。赵巴师让他跟着雕刻师傅学雕太子菩萨,赵黑儿听见外面的板凳戏开唱了就神了,一刀雕在手上,血染桃木。
    长到十来岁时,赵黑儿竟能唱十几出小生戏。有一次,围鼓班子唱《盗书打盖》,唱周瑜的一下子嗓子哑了,没了抓拿,突然赵黑儿就用嫩水水娃儿的嗓子,唱将起来,不但围鼓没冷场,还别有滋味,好像少年得志的周瑜,就该用这种嗓子。而且鼓师还发觉,这娃娃非但不是左喉咙,还能唱得停腔落板,当场就点头说,太子菩萨铺子出来的人,是不一样。
    到二月十四,到处举行春台会,各乡镇都在唱戏。何金枝的班子也来了,不过不是到的皂角镇,而是到二十里外更大的棕树镇。赵黑儿天天跑二十里去看戏,夜戏唱到很后的“送客戏”,人些纷纷退场,很后只剩五六个人看戏了,里面还有半截子幺爸赵小壮。鼓师直叫唱送客戏的三花脸:“赶快丢戏!赶陕丢戏!人都走完了。”三花脸说,不能丢,就凭下面那个小娃娃,我就要把这样的“忠臣”抟到。何金枝在马门里看到了,也压低声说,不能丢戏,这一带,挑大粪的人都懂戏,你要把这几个人随便打整,他传出去,很可能就有五十个、五百个人知道了,我们还怎么混?
    夜戏完了,班子的人累得倒在台子上就睡着了。何金枝发现,那看戏的娃娃,竟然在台子下面的杉木板上睡着了。八成是要第二天接着占位子看戏。何金枝让他睡到万年台上,和班子里的人打挤。三花脸看他迷成这样,就拿他开心说:“你干脆到班子来唱戏算了。”赵黑儿没心没肺地一口答应。
    围鼓唱了一么(音mo)多,戏虫早就养在肚皮里,拱得他赵黑儿的肚囊,阵阵发痒,就差粉墨登场了。
    何金枝问他会唱啥,他当场就唱了一段《山伯送行》的梁山伯。何金枝又问他是哪里学的,赵黑儿说都是皂角镇唱围鼓时,捡的戏。何金枝这才晓得,他是卖太子菩萨的赵老太爷的公子。说,哦,我晓得了,我们的太子菩萨,还是你家买的呢!
    第二天,班里就让赵黑儿在送客戏登场,演一个只有几句唱词的三小生。化不来妆,就由何金枝亲自给他打粉画眉、抹眼圈。赵黑儿也争气,居然没有像靠前次登台的人,吓得腿打抖,而是顺顺当当演下来了。赵黑儿舒服惨了!
    赵黑儿不想走,还想过戏瘾。何金枝觉得他唱腔还凑合,就是身上一股呆气,眉眼、指爪、身段都不行,唱围鼓的人都这样,有嗓无艺,就热炒热卖,教了他一些身段、表演。再次上场的时候,赵黑儿还真有几下子了。这半截子幺爸,看起来像黑闷墩儿,没想到是有灵气的。
    台下,皂角镇来看戏的人不少,很快就发现了,赵老太爷的黑儿公子,已经不是票戏,竟然登台演出了。都说“新鲜”。那些来卖笋壳锅盖的、卖棕丝刷子的、卖麻窝子草鞋的、卖蒸蒸糕的乡人,很快收拾了摊儿,挤进场来看黑儿演戏。
    赵黑儿唱戏唱得日月都忘了,班主也乐得有这么个本乡的人掺和进来,扯人气,增加新鲜劲,不拿钱,帮干忙,多好!
    就在赵黑儿得得意意演戏时,冷不防被人一巴掌扇掉了书生冠,一把抓住胸衣就往台下拖。台下,棕树镇的人觉得不对,戏里哪会多出来个蛮横角色,冒出这些理扯情节?一齐吼起来:“乱演!涮坛子嗦?”“爬进去!”“滚球开!”当即就有甘蔗头、瓦碴子甩上来,砸那肇堂子的混账。赵黑儿向台下直喊,“别打,这是我爹!”
    赵巴师给了黑儿几巴掌,骂道:“你还晓得我这个爹?脸都丢光了,皮都肇完了,给我滚回去!”说着,就连拉带脱地将他身上的褶子拉了下来。班主看着赵巴师像捉小鸡似的把黑娃儿抓走,在后面直喊:“他脚上还穿着我们的朝元鞋。”赵巴师凶巴巴一推,把黑儿推倒在地,两把就拉下了朝元鞋。P1-3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